漫畫:原以為是貓嚇到,沒想到我們野外秘密是一樣的
390032
貓(學名:Felis catus或Felis silvestris catus),通常指家貓,為小型貓科動物。根據遺傳學及考古學分析,人類養貓的紀錄可追溯至10,000年前的新月沃土地區,古埃及人飼養貓的紀錄可追溯至3,600年前,目的可能為捕鼠及其他齧齒目動物,以防止牠們吃掉榖物。現在,貓成為世界上最為廣泛的寵物之一,飼養率僅次於狗,但同時也威脅著很多原生鳥類、齧齒類的生存,是世界百大外來入侵種之一。長期飼育的貓平均壽命為12年以上,歷史上最長壽的貓則達38歲。
稱呼
傳統字「貓」屬於漢字中的形聲字,「豸」表意、「苗」標音。在《說文解字》裡,寫作「」,與傳統楷書的「貓」字一脈相承。「豸」後世通常認為是一種中國古代傳說中的獸類,以該字為意符的的通常為四足食肉哺乳動物,但是現代文字學家馬敘倫、馬如森考證「豸」即為「貓」的象形初文。後加注聲符「苗」(武瀌切,中古音:明母次濁平聲效攝宵目三等開口,中古擬音:mieu,現代國語注音:ㄇㄧㄠˊ),是因為漢語「貓」(武瀌切,中古音:明母次濁平聲效攝宵目三等開口,中古擬音:mieu,現代國語注音:ㄇㄠ)和「苗」讀音相近,而漢語之所以以「苗」相近的讀音命名貓是因為貓叫聲像「苗」。之所以「豸」後世讀如池爾切(中古音:澄母全濁上聲止攝紙目三等開口,中古擬音:driex,現代國語注音:ㄓˋ),可能因為後世「豸」加了聲符「苗」寫作「貓」所以「豸」空了出來被假借用作「廌」(池爾切,中古音:澄母全濁上聲止攝紙目三等開口,中古擬音:driex,現代國語注音:ㄓˋ)。
不遲於唐代,出現了將「貓」寫作「貓」的俗字,例如《唐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童事常山縣開國子贈太傅博陵崔公墓誌》上,將「豸」簡寫為「犭」。這個俗字未成為主流,直到現代日本新字體和中國大陸《第一批異體字整理表》[註 1]採用其取代了「貓」。
貓字一般指家貓,但也可指野貓,家貓在現今社會中,又常被稱為「主子」,古時野貓也稱「「貍」,拼音:lí,注音:ㄌㄧˊ」或貍奴,今有雙音節詞貍貓。在川滇渝黔湘等西南部分地區叫做「嘛咪咪」。近年已出現喵星人之別稱。
西方語言
在大部分的情況下,貓通常指家貓(學名:
F. silvestris catus)或其近緣動物如斑貓(學名:F. silvestris),古希臘文Kattos及拉丁文Catus是現代大部分西方語言中「貓」字的詞源,如英文的cat、法語的chat、義大利文的gatto等。西方語言對於貓有很多不同的暱稱,例如在英語中,幼貓可以叫作kitten,血統的區別亦然,如非純種的貓在英國被稱為moggy(或拼作moggie);在北美可以被稱alley cat,即使它們實際上並不是流浪貓(在英語中,alley意為巷、小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