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元宇宙”概念的升温,当下火热的NFT艺术,是否真的能带来切实的价值?
伴隨“元宇宙”概念的升溫,當下火熱的NFT藝術,是否真的能帶來切實的價值?
編輯導語:元宇宙概念大火,與此同時,NFT——非同質化代幣——這一概念也引起了資本市場的注意。那麼,NFT與元宇宙之間存在著什麼聯系?NFT又可以帶來什麼樣的發展可能性?
隨著人類在科技創新上的飛速進步,我們的未來,似乎也在不斷被層出不盡,快速迭代的新穎概念所定義。
放眼當下,於這個時代被市場、產業所接納的那個全新概念,似乎就是「元宇宙」。
伴隨“元宇宙”概念的升溫,當下火熱的NFT藝術,是否真的能帶來切實的價值?
主打社交的 Facebook 平台,直接將公司名稱更名為來自「元宇宙 —— Metaverse」一詞中的「Meta」;國內搜索引擎大戶百度,也推出了名為「希壤」的「元宇宙」產品;長安福特等傳統汽車產業,也稱自己要將「元宇宙」元素整合至產品之中。
與此同時,這些產業在步入「元宇宙」時,都不忘提及另一個先前極為熱門的一個概念「NFT」。
那麼,能在各行各業中產生如此巨大的影響的「元宇宙」究竟是什麼;它和先前火熱的「NFT」又有什麼關系呢?
一、何謂「元宇宙」?
「元宇宙」是英文「Metaverse」的中文翻譯。 最早見於尼爾·斯蒂芬森在 1992 年所作的科幻小說 《雪崩》 當中,其詞中 「meta-」的前綴,源自希臘語,意味跨越、超越,或是「元」;詞中「-verse」的後綴,則來自於「宇宙 (Universe)」。 兩部分組合起來,變成了當下爆紅的這個概念。
藝術指數爆表,但若去問問身邊的人「何為元宇宙?」,或許這一高深莫測的詞匯仍會讓人摸不到頭腦。
筆者認為,「元宇宙」這一概念其實早就有發展的勢頭,我們姑且將這奠定概念基礎的版本稱為「傳統元宇宙」。
傳統的元宇宙與線下生活並無太大差異,借助VR新科技等手段將線上線下一齊打通,成為現實世界的推進助力器。
而當下各大企業在嘗試實現的,則是與之對立的,「開放性元宇宙」。
總結起來,可以得到其 8 個特點:
身份 (Identity)、朋友 (Friends)、沉浸感 (Immersive)、低延遲 (Low Latency) 、多元化 (Variety)、隨地 (Anywhere) 、經濟系統 (Economy) 和文明 (Civility)。
這樣的羅列似乎還是過於復雜,以大白話講的話:
就是相比於傳統的線下線上互聯,開放性元宇宙理論上有無限的空間和“綠洲”,只要參與者有想法,就可以隨時創建新的紀元。如果元宇宙真的建立完成,那麼未來的人類應該是在同一個時間維度下,選擇生活在多個世界當中。而人們的生活形態與存在類似於精神中的星際穿越。一些元宇宙的擁護者甚至甚至設想人類未來擺脫肉體,僅存在於精神世界當中。
不過,但是即使是元世界也需要基建與規則。
比特幣、以太坊等平台在努力為元宇宙進行基建。或許他們的出發點在早先並非於此,時代發展賦予了新的可能性。NFT的產生正式來源於元宇宙概念的發展完善。
這就引出了另一個問題…
二、「NFT」又和「元宇宙」有什麼關系?
1. 「NFT」是什麼東西?
「NFT」即非同質化代幣 (Non-Fungible Token)。
每一個 NFT 都是獨一無二的通證。以最近火熱的「NFT + 游戲」為例子:鏈上游戲的角色、場景、道具等等都會上鏈成為 NFT,玩家擁有的道具即使脫離了游戲本身,也屬於玩家,並永久有效。
這在先前人們所使用的普通游戲系統中很難實現,因為非鏈上游戲的賬號其實是不屬於玩家自己,而全權掌控在游戲方手中的。
2. 「NFT」為何會如此火爆?
NFT 的崛起相當一部分原因是過去支持者們的不懈努力,它的價值已經基本形成共識,基礎設施建設也基本完備;隨著創作群體的參與,一再創造出驚人的成交金額。
不僅如此,在 NFT 作品售出後,隨後的每一次交易,創作者都能夠收到一筆手續費用,成為被動收入的一部分,這些無疑是在不斷激勵著創作者與收藏者的目光,如此這般共識及收藏價值,讓這些數字藝術品像傳統名畫一樣,得以賣出天價。
此外 NFT 的火爆,也來源於它對版權的認證——獨一無二,擁有者明確,不會被篡改。
僅僅這一屬性,已經讓NFT藝術收藏者們與藝術家紛紛入場。隨後產生的「NFT+品牌衍生」「NFT + 盲盒」都在試圖尋找 1+1>2 的新型模式,讓其火熱程度空前。
近期敦煌與騰訊聯手打造的敦煌系列 NFT 又為它帶來的公益與藝術品保護的價值。不論哪種模式,元宇宙作為新的大陸,有大片的疆土可供人們挖掘,並制定規則,數字身份與新世界的參與者創造者這樣的頭銜,不得不說很有吸引力,符合人類歷史一貫的風格。
3. 「NFT」和「元宇宙」有什麼關系?
比特幣近幾個月連續下跌,目前已經累計下跌9%。加密市場又一次面臨壓力。而與之相比,NFT市場處於一片火熱的狀態。Dune Analytics數據顯示,到1月19日,OpenSea的交易額已經達到了41.12億美元,輕松打破了去年8月創下的34.26億美元的前高。
眾明星紛紛入場。余文樂、賈斯汀比伯、陳冠希等等等等的入場,帶來的是NFT市場價格的飆升。抖音、公眾號等社交媒體大量出現關於NFT的消息。
然而,縱覽NFT的發展趨勢,從CryptoPunks、BAYC、MAYC,再到PhantaBear、inBetweeners、CryptoSkulls,人們對於審美的追求並未出現明顯的提升,反倒是愈發重視社交網絡的聯結與社交資本的增值。目前看來,NFT項目的火熱目前炒作與明星效應較強,實際藝術價值卻還不能匹配飆升的價格。
但是,NFT市場也有所准備。NFT的發展經過了最初的NFT藝術品、多藝術、音樂、游戲物品和視頻,等等的逐步發展,NFT的發展隨著技術的突破也在逐漸擴大范圍。
據了解,NFT公司DroppGG據了解將推出基於地理位置的鑄造的NFT和元宇宙相關的“混合現實活動”。Dropp近期完成了800萬美元的融資,這家公司成立於2021年,並進行了一些列舉措,包括合作發行NFT、基於地理位置的鑄造活動、AR支持的虛擬土地,以及一個映射到物理世界的元宇宙平台。如果這項活動能夠實現,那麼人類距離“元宇宙”將不再遙遠。
那麼,NFT在元宇宙當中承擔著什麼樣的角色?
一切平台的發展都需要進行基礎建設。一個元宇宙的建立需要物質的組成與進化,逐漸迭代成為“宇宙”。
區塊鏈為完全去中心化的交易方式提供了解決方案。然而現實世界的交易卻不僅是以幣換幣的基礎交易。以幣換物,才是人們所熟知的交易方式。NFT作為非同質化代幣,正是為以幣換物,以物換物打下基礎。
對於現實世界:由於每個NFT具有其特殊性與價值,基於加密世界的安全性,它的價值可以被安全地保存。如果每項交易可以通過NFT進行,例如:房屋、土地、游戲、交通工具等的日常生活中的每一項購買、賣出。所有物品的來源於轉手過程都將公開可查並且不可篡改,這將會避免大多數的造假和信息不對稱。
對於元宇宙世界的構建:資源與現實世界一樣將具有交易功能。這意味著,這些資源都將作為“貨物”,即NFT來進行組建。當然的,所有的交易也都會在鏈上完成。完全去中心化項目的標志也在於所有產品都是以NFT的形式在鏈上組成。
目前多數的NFT平台仍然不能擺脫中心化的限制,甚至是使用人民幣購買NFT作品。不過,NFT作為去中心化的存在,當它在創建完成之時,已經擺脫了中心化的世界,完全屬於它一個獨立的物品。而它的價值,則是願意為它付出多大成本的交易者來決定。
三、結語
擁有知識儲備與技術背景的參與者可以通過自己的能力獲得回報,投資者入場則需要捂好自己的口袋。盡管區塊鏈世界是安全、公開、透明的,但是項目的實際價值,項目方的安全性、炒作哄抬的價格都是值得深思的。
如 Opensea 這樣的平台,成功者也不過而而,多數作品被掩蓋在了NFT的海洋裡無人問津。各大項目方推出的NFT附加價值消失之後,下一波的熱潮或許就不在此處了。大量NFT積壓在投機者手裡難以變現,許多吹捧的活動之後的現實是折價甚至都無法變賣成為多數。
筆者認為,到目前為止,元宇宙都呈現出社會發展必然的態勢。目前所處的時期是准備期與啟動期的臨界,距離爆發期成熟期還有一定距離。國內企業也在此時先後入場了。但是參與者以理性的角度來判斷風險,畢竟真實的宇宙也還未了解明確,元宇宙也仍是人類社會的產物,更別提其中衍生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