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借錢給親友總是好尷尬?
當你的朋友或家人找上門,希望你能提供一點點資金幫助他們周轉——這時候,你總是會感到一股彆扭的尷尬。
有借有還,再借不難——理論上是這樣的,但有時候卻難以套用在親友身上。
借錢給親友好困窘
你有借錢給所愛之人過嗎?當家人或朋友為了繳不出的房租、水電費或甚至卡費找上你,希望你幫一點忙時,你或許就有這麼做過。但有時候,
借錢給熟識的親友卻會令人感到不舒服又痛苦。尤其,如果這個人連續幾個月都靠你付房租,又或是擺脫財務窘境後卻一副不打算還錢的樣子時,你大概會更加惱火。
借錢和談錢的禁忌風氣相違背
當然,人生除了偶爾倚賴信用卡幫忙撐一下財務小難關以外,找上家人、朋友等自己信賴的人尋求幫助,的確是個常見的作法。
然而專家指出,借錢實際上和社會中談錢的禁忌風氣相違背,而且會在一個本來緊密且互信的關係中帶來權力的不平衡——一人成為另外一人的債主,另一人則成為了債務人。
這或許會造成雙方複雜的情緒反應,例如羞恥、尷尬,或是當還款出現問題時的「憤怒」。
「金錢至今仍是個非常私密的話題」
「我認為對於許多人來說,金錢至今仍是個非常私密的話題,」美國賓州一名心理治療師兼金融治療師(financial therapist,註)貝克(Maggie Baker)指出,人們或許常常談到錢,卻很少會提到彼此或自己的財務狀況。
註:根據BBC報導,金融治療為一種同時解決個人理財和心理健康問題的治療形式。金融治療師會利用他們身為心理學家的專業來幫助客戶處理他們和金錢的關係,尤其是處理造成金錢壓力的情感根源,而非去處理行為本身。
美國威斯康辛大學教授柯林斯指出,親友間的借款協議沒有合約,這種鬆散性會使人在借錢給彼此時感到緊張。
沒有簽合約令人緊張
美國威斯康辛大學(University of Wisconsin)金融安全中心主任暨教授柯林斯(J Michael Collins)則表示,金錢本就是談話中的禁忌,而這種禁忌讓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變得複雜和模糊。
「如果我去一家銀行申請貸款,它們會弄清楚我是否有償還能力,接著我便簽下合約,合約上會寫明,我沒還錢的話會發生什麼事:它們會執行強制扣薪,或是把我的車收走。但當我們把錢借給親友時,這些事都不會發生。」
柯林斯指出,正是這種借款協議的「鬆散性」以及「缺乏追蹤和問責能力」,讓人們在借錢給親友時感到緊張。
借錢意味著關係出現變化
同時,借錢還意味著兩人的關係出現了變化。
金融治療師貝克表示:「如果你借某人錢,不管對方承不承認,他都欠債於你——然後一個瞬間,你擁有了權力。」
有時候,在借款人還不出錢的情況下,出借金錢的人很有可能會有意無意地操控對方,認為他有義務要滿足自己,而借款人的立場往往很難拒絕這樣的要求。
當親友延遲還款時,人極有可能會認為自己遭受利用、不被對方所尊重。
親友之間的借款多不會被償還
另一方面,對於出借金錢的人而言,雖然他們似乎處在
借貸關係中的領導地位,但這卻也讓他們陷入了高度的不確定性,因為無論他和借款人有多親近,實際上還是有可能不知道對方的財務狀況,並因此對還款情況產生疑慮。事實上,根據BBC的報導,專家表示親友之間的借款有大多數都不會被償還,而且借款人往往會優先把自己新拿到的錢拿去繳其他帳單,又或是買其他東西;同時,他們可能還會假定對方的經濟狀況不錯,不在意是否要拿回這筆錢。
「你感覺自己好像被利用了」
「通常來說,他們(指借款人)會開始躲避你(出借金錢的人),然後你就會開始覺得不滿,」美國內布拉斯加州克雷頓大學(Creighton University)金融心理學家暨副教授克朗茨(Brad Klontz)形容:「你感覺自己好像被利用了——對方不尊重你的底線,又或是不尊重你本人。」
然而,當「你」想要對借款人提出疑問時,彼此的關係又很可能會因此變得緊張,對方拖欠不還所產生的情緒或許會在談話時影響「你」的判斷——你或許會接受他的理由,又或者是因此對他產生懷疑。
在決定借錢給親友前,最好先仔細思考,並與其他人進行討論。
借或不借都可能破壞關係
但相對地,克朗茨也指出,無論借錢或不借錢,在決定的那個當下:「這是一個非常關鍵的時刻。」
「如果你借他們錢,這可能會破壞你們之間的關係;但如果你不借他們錢,這還是可能會破壞你們之間的關係——他們可能會對你非常不滿。在他們需要你的時候,你卻不在那裡。」
給自己時間思考、和他人討論
那麼,究竟要如何決定呢?專家表示,規劃是很重要的。
其中,金融治療師貝克指出,如果是大筆的借款的話:「第一件事情是,給自己一點時間去思考」,然後再與另一半、家人或是其他任何人進行討論。
金融治療師貝克指出,當出借金錢的時候,甚至可以考慮跟借款人收取利息。
「就是要這麼精確」
同時,如果要借親友錢的話,也應該和對方制定一個有期限的還錢計畫。否則,親友之間的借款通常都會演變成無期限的長程拔河,彼此都不知道還款時間、單次還款金額,或者是否該支付利息。
威斯康辛大學教授柯林斯便表示,如果你借給某人 500美元(折台幣約 1萬3,829元),你可以跟對方說:「我知道你在 15號會拿到薪水,那麼你 17號的時候還我 500美元怎麼樣?或是你想要分期成兩次 250美元(折台幣約 6,914元)?你可以在 15號付我 250美元,然後 30號再付我 250美元。」
柯林斯指出,還款規劃和溝通「就是要這麼精確」。
立下合約、收取利息
金融治療師貝克則認為,還是立借款契約書比較好:「這對某些人來說可能有些嚴厲,但我會讓他們立下合約。」
貝克表示,合約內容應該要越精準越好,甚至還可以考慮跟借款人收取利息——當然,出借金錢的人可以提供「親友」折扣,利率不用跟銀行一樣高。
「給對方一個機會仔細思考:他們想要跟你借這筆錢嗎?」貝克說:「或是他們覺得去銀行比較好,因為那裡完全公事公辦,而且不會搞砸彼此間的關係?」
如果親友有金錢方面的問題,借錢其實並不是幫助他的方法。
有時其實不是幫助,而是傷害
但無論如何,如果找上門借錢的親友有金錢方面的問題,請絕對要避開。克雷頓大學副教授克朗茨表示,當對方的財務狀況一團糟,又或是面臨長期的金錢管理不善,你以為的財務援助,其實是在傷害他們。
借親友錢的小建議
那除了以上這些人與人的關係以外,還有什麼是必須考慮的呢?以下是幾點建議:
- 只把錢借給自己信任的人。
- 將借款金額限制在自己的可負擔範圍內。
- 不要讓內疚或其他情感壓力主導你的決策過程。
- 不要出借信用:無論是擔任保人,或提供自己的信用卡。
詳細檢視幾個問題
另外,如果真的動念要借親友錢了,美國投資金融網站「Investopedia」則建議可以透過以下這個問題清單,好好檢視自己的決定:
威斯康辛大學教授柯林斯指出,保持誠實才是維繫感情不被金錢破壞的重點。
要是拿不回錢,怎麼辦?
最後,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必須考慮:要是對方無法還款,你會怎麼做?當然,你可能確信跟你借錢的人能夠全額清償,但你仍應該考慮最糟的狀況;或是自己如果急需這筆錢,又該如何是好?
而這不只會影響你的財務關係,還有你與親友之間的關係。有時候,即使對方最終還清了所有借款,曾經的緊密信任情感也沒有辦法回到過去了。
誠實才是上上策
當然,借錢的情境百百種,而人們的社交網路往往幫助彼此度過難關。但威斯康辛大學教授柯林斯指出:「你必須以有效的方式做出行動,而且每個人都得清楚你的期望。」
當你對自己的期望保持坦率的態度,像是「你是否真的願意借錢?如果是的話,你是否想拿回錢?什麼時候拿回?」如此一來,才能真的幫助到對方,卻又不用傷害彼此之間的關係。
柯林斯表示,當金錢介入關係的時候,重點是要誠實:「你必須要打破那層禁忌」,而不是讓債務關係成為橫亙在彼此心中的那根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