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畫:來到相親現場,卻看到一堆大人帶小孩來
JM 95265
幼稚園(英語:Kindergarten),又稱幼兒園,是給學齡前兒童的培育設施,屬於一種學前教育機構。在部分地區,幼稚園是國民教育學制的一部分。兒童在幼稚園學習適合他們年齡的生活環境知識經驗及生活常識,以及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等。
歷史
英國
1816年,歐文在蘇格蘭紐蘭奈克所辦的幼兒學校為最早。
英國幼稚園
德國
1837年,福祿貝爾在德國士瓦本公國巴特布蘭肯堡創辦一所遊戲活動機構。1840年起名幼稚園,德語為「Kindergarten」,意為「孩子的庭園」,這是世界上第一所幼稚園。
美國
美國的第一所幼稚園在1838年由福祿貝爾的學生Louisa Frankenberg在俄亥俄的哥倫布創辦。另一所早期幼稚園是1856年Schurz夫人在威斯康星州Dodge 縣水鎮建立的,1873年改為公立。
中國大陸
- 1898年2月,英國基督教長老公會的牧師韋玉振到福建廈門鼓浪嶼傳教,其夫人韋愛莉隨同前來,夫婦二人在鼓浪嶼鼓新路35號牧師樓創辦了家庭式幼稚班——「憐兒班」;同年,憐兒班改為幼稚園,招收基督徒子女。這是文獻記載中國最早的幼稚園。
- 1903年1月,清政府頒布了《奏定蒙養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明文規定「以蒙養院輔助家庭教育」,標誌著中國官方開始創辦幼稚園制度。
- 1922年11月,北洋政府教育部公布《學校系統改革令》,改「蒙養院」為「幼稚園」。
- 195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委託北京師範大學編寫《幼稚園教育工作指南》,從此中國大陸地區絕大多數「幼稚園」都改名為「幼兒園」。有學者認為改變名稱是因為當年普遍認為通俗語言的「幼兒園」比相對複雜難寫難懂的「幼稚園」更容易為廣大民眾接受。
- 文革時期,部分地區曾將幼稚園稱為「育紅班」。
臺灣
- 臺灣第一所幼稚園設立於日治時期1897年12月1日。起因為臺南市教育會蔡夢熊赴日考察,發現日本已有幼兒教育,故在返台後邀請台籍、日籍有力人士,在祀典武廟六和堂開辦「關帝廟幼稚園」。學生主要皆為仕紳富豪官宦的子女,男孩佔2/3,但因缺乏師資及經費,1900年10月關閉,此後臺灣各地私立幼稚園亦多重蹈覆轍。
- 新竹市立新竹幼稚園是台灣唯一開業至今的幼稚園(1923年8月15日成立於北門街334號)。
- 1905年3月14日,臺灣總督府公布「私立幼稚園規程」、1921年總督府公布「公立幼稚園規程」,才使臺灣幼兒教育步上軌道。
- 馬英九政府於2011年公布《幼兒教育及照顧法》,並自2012年1月1日起正式啟動幼托整合,統一以「幼兒園」取代原先以教育為主體的「幼稚園」以及以托育為主體的「托兒所」。雖然這麼做,台灣大眾一般還是稱為「幼稚園」稱呼較為順口,且有部分輿論認為「幼兒園」稱呼是向中國大陸靠攏。
學前教育(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是以學齡前兒童為對象的教育。從組織形態上看,包括家庭中的學前教育和學前教育機構(托兒所、幼兒園)中的教育
。通常是指對胎兒至進入初等教育(小學)前的兒童所進行的教育、組織的活動和施加的影響。它的教育對象包括胎兒、嬰兒(0-3歲)、幼兒(3-7歲)。學前教育是藉由學前教育的機構來實施的。學前教育的機構主要有以下幾種:
胎兒學校
胎兒學校是對胎兒進行教育的專門場所,主要由醫務部門負責管理。招收的對象是孕婦及其配偶,教育方式是讓孕婦對胎兒說話、聽音樂,適當拍打、撫摸肚皮上的一定部位,使胎兒出生後的學習更加容易,發育更正常,同時還能鞏固家庭關係。
托兒所
托兒所是對0-3歲的兒童進行教育的專門機構,全天開放。一般按年齡分為托小班(1歲以下)、托中班(1-2歲)、托大班(2-3歲)。
幼兒園
幼兒園又稱幼稚園,是對4足歲至入小學的兒童進行教育的專門機構,由教育部門主管。兒童按年齡分為小班(4歲),中班(5歲),大班(6歲)。
托幼園所一體化
這些教育機構是托兒所、幼兒園聯在一起,招收出生幾個月至6周歲的兒童。主要由專業教育機構興辦,根據大多數父母上下班時間制訂作息時間,解除家長後顧之憂。
SOS國際兒童村
SOS國際兒童村是收養孤兒的國際慈善組織。SOS是Save Our Soul的簡稱,意為拯救我們的靈魂,是國際通用的呼救信號。1949年由奧地利醫學博士哥麥納在維也納創辦,旨在給兒童「母愛」。目前世界上已有90多個國家建立了250多個國際兒童村。1986年在天津、山東煙臺、湖北武漢等地也建立了兒童村,一切費用由國際兒童村總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