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研究路人為何不易相撞,感覺有點像是念能力
1991年,科學幽默雜誌以英語不光彩的 (Ignoble的詞根和諾貝爾只差兩個字母的順序) 和諾貝爾獎 (Nobel Prize) 拼合而成,設立了「IgNobel Prizes」獎項,中文譯作搞笑諾貝爾獎。
該獎項是對諾貝爾獎的一種有趣模仿,主旨揭露出荒謬可笑的社會現象,但實際上也是有用的研究和知識。
在搞笑的背後蘊藏著令人感到不可思議的科學發現,而且為了保證獎項的價值,評審委員裡也有些人是真正的諾貝爾獎得主,說真的要拿獎可能也沒那麼容易。
這個獎項通常會在美國哈佛大學的桑德斯劇場頒發,但因為疫情的關係,2021年連續第二年在線上舉辦。
這年得獎的研究,包含了「人與貓之間的溝通方法」、「嚼過的口香糖經過一段時間會滋生大量菌株」、「倒掛犀牛是一種不會使其受傷的搬運方法」、「男人把鬍子留長的其他好處」等等各式各樣的主題。
不過物理獎與動力學獎的部分剛好形成了對比,它們同樣都是以路上的行人為研究對象,但一個是探討為何不會相撞,相反地另一個則是為什麼人們會撞在一起。
物理獎:為什麼行人之間不會相撞
一群科學家在荷蘭的三個火車站裡進行了6個月的行人跟蹤實驗,通過傳感器收集了超過500萬條行人軌跡,又用這個軌跡建立了一個「二元碰撞避免 (兩個人盡量不要相撞)」的模型。
這個模型可以模仿行人在走路時是如何調整軌跡、保持距離並防止相撞。
他們在論文中寫道,該模型符合朗之萬動力學,在既定路徑的基礎上具有快速隨機波動的特徵。
而當彼此之間的橫向距離開始小於一定間隔時,就可能感知到對方逐漸靠近而選擇改變行走方向。
如果要比喻的話...應該就像是《獵人》裡的念能力「圓」吧?
動力學獎:為什麼行人之間會相撞
行人之間相互閃避,參照的不是他們當下的位置,而是他們預期中將來所處的地方。
換句話說,行人不但會被動地跟其他人保持距離,還會主動跟別的行人合作,自動協商出一條不會碰撞的道路。
這邊的科學家們讓54名大學生分成兩組,在寬3公尺的路上相向而行。
在任何人都沒在注意手機的情況下,兩組行人在相遇時可以完美地分列通過,秒速約130cm。
但如果讓每組中位於前方的3個人一邊看手機一邊做個位數加法,他和周圍的人為了避免相撞,就會出現較急促的行走方向變換。
於是各自的行動不但變得難以預期,更導致整組人群的移動軌跡不再是直線,速度也降到了秒速120cm,而且還更容易撞在一起。
當然看手機的如果是最後方的人,便不會有什麼明顯影響。
然而邊看手機邊走路容易讓人分心,最後研究者們也得到了此類行為會拖慢整個人群移動速度的結論。
最後看完這些研究,不知各位有什麼樣的想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