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與現代

P.S雕塑


雕塑是一種造型藝術,以物質材料和手段製作的三維空間母形象的視覺藝術。雕塑最早主要是使用雕(通過減除材料來造型)及塑(通過疊加材料來造型)的方式,在石、金屬、木、陶瓷等材料來創作,不過現代主義的雕塑,在材料及創造手法上都有很高的自由度,可以利用雕、焊接、模塑或鑄造的方式,在各種不同的材質上進行創作。

石雕比其他材質易腐壞的雕塑更可以在長時間後保存下來,古文化所留下的雕塑也多半以石雕及陶藝為主。同時期也有很多傳統的木雕,但很多都已經腐朽無法保存。古文化的雕塑許多曾都有亮麗的顏色,但現在多半已經褪色。

在很多文化中,雕塑是宗教崇拜的中心,一直到最近幾世紀之前,大型雕塑都還非常昂貴,非一般個人有能力可能負擔,因此大型雕塑多半是宗教或政治的產物。像古地中海、印度、中國、南美及非洲的古文化都留下許多的雕塑。

西方文化中的雕塑起源於古希臘,許多希臘的雕塑家在古典希臘時期創作了許多傑出的雕塑品。在中古世紀,哥德式雕塑表現了基督教中的痛苦及激情,文藝復興時期崇尚古典作品,像米開朗基羅的大衛像就是當時著名的作品[2]。現代主義雕塑較不著重傳統的工藝及人體的描繪,改用集合藝術和拾得物作為其作品的呈現。

類型[編輯]

雕塑的簡單分類可以分為圓雕、浮雕及透雕。圓雕類似塑像,指不附著在任何背景上、可以從各個角度欣賞的立體的雕塑,也因為欣賞者可能從任何一個角度欣賞作品,每一面都需要詳加規劃。浮雕至少有一部份是附著在背景上,可以依投射方式分類為淺浮雕及高浮雕。當作品中有許多的事物要敘述時,用圓雕的方式不易呈現,一般會使用浮雕。在建築雕塑及用小型雕塑裝飾其他物品(像陶藝、金屬製品或珠寶)時,也常會選擇浮雕。透雕又稱為鏤空雕,是界於圓雕和浮雕之間的一種雕塑。在浮雕的基礎上,鏤空其背景,有分為單面透雕和雙面透雕。

另一種分類則是依其工法來分類,雕是將材料從作品上移除,塑則是利用將材料塑形的方式來完成作品。像鑄造、沖壓及模塑等方式都可以雕塑,而且可以一次製作多個相同的成品。

自古以來,巨大的雕塑就會對人有強烈的吸引力。最高雕像是2018年印度團結雕像,高182米(597英尺)。另一種宏偉的雕像形式是騎士騎在馬上的騎馬雕像,最近數十年已不常見到。真人大小的人體雕塑中,最常看的是頭像,或是半身像,只針對胸膛以上的半身來呈現。小型的雕塑包括小雕像,一般是不到18英寸(46公分)的雕像,或是浮雕用的壁球、獎章或是硬幣。

現代及當代藝術中為雕塑加入了許多非傳統的成份,例如聲音裝置、光雕、環境藝術、環境雕塑、Lock On、動態藝術(和物體的運動有關)、大地藝術、場域特定藝術。雕塑是公共藝術中重要的一環。若在公園的規劃中,有包括許多雕塑的集合,可以稱為是雕塑公園。

目的及主題

雕塑最常見的用途是和宗教有關。在許多文化中都會有神像,這些神像多半不像古希臘藝術中的巨大神像(例如奧林匹亞宙斯神像)。在埃及神廟最內部的聖所中的神像,雖然沒有保持到現在,但有證據顯示其體積其實不大,就算是在最大的神廟也是一樣。在印度教也是如此,常見的是非常簡單且古老的林伽。佛教將這些宗教雕塑帶到了東亞,東亞之前沒有類似的神像傳統,不過有些簡單形狀的雕塑品(像是璧及琮)是祭祀用的器具。

將小型雕塑當作個人財產的概念可以追溯到最早期的史前藝術,而大型作為公共藝術的雕塑,一般是向觀看者展現統治者的權力,這類的雕塑至少可以回推到四千五百年前的獅身人面像。在考古學以及藝術史中,巨大雕塑的出現(也可能包括消失)多半有重大的意義,不過追溯其出現或消失的時間點可能相當困難,因為有些使用像是木頭或是其他無法長久保存的材料,而且也可能沒有留下紀錄。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