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不應坐視餐飲業困境

圖片來源:中央社

圖片來源:中央社

作者為中華經濟與金融協會副祕書長

疫情衝擊下,台灣上市櫃公司營收竟還創上半年新高;相對的餐飲業在三級警戒下,營收卻大幅衰退,若再無法改善,將現倒閉潮,並將引發大量的失業問題。

深受疫情衝擊

上市櫃餐飲集團陸續公告的6月營收可謂慘不忍睹。媒體統計,經營餐飲、婚宴會館的新天地6月營收僅317萬元,年減幅度超過九成;擁有晶宴會館的御頂6月營收只有421萬元,年減幅也逼近九成;漢來美食6月營收年減79.88%;以韓式料理起家的豆府餐飲集團,6月營收年減61.28%;瓦城年減43.86%;王品集團台灣事業群,營收則年減56.22%。

上市櫃企業資本較為雄厚,亦能快速轉換營運方式,可提供新服務型態與大折扣,專攻外帶,吸引客群,降低影響。惟多數餐飲業屬於資力較差的小型經營型態,難以應付突如其來的三級警戒,衝擊程度遠勝於上市櫃企業。

再從就業情形觀察,主計總處公布5月受雇員工人數,5月底住宿及餐飲業減少1.8萬人;5月餐飲業經常性薪資月減幅4.68%。5月失業數據也呈現同樣的結果,住宿餐飲業就業人數較4月減少3.2萬人,居各行業之冠。另外,甫公布的無薪假暴增至3萬1980人,其中住宿及餐飲業為仍是重災區,總計有744家、1萬4814人實施無薪假,續創家數與人數新高。

5月15日才提升疫情警戒至第三級,上述數據僅是上個月與上上月的數據,真正的影響尚未發酵。隨著時間的累積,壓力會愈來愈重大,7月公布的數據將更為嚴峻。政府不應坐視不管,否則問題將益加惡化。本文以為,應擴大產業紓困方案,並限制外送平台的抽成。

擴大紓困措施

三級警戒下,餐飲業禁止內用,是營收劇減的首要原因。縱然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7月13日「微解封」,但只有澎湖開放餐飲內用,效益相當有限,儼然是「偽解封」。

政府提供的紓困4.0方案,餐飲業月營收減五成以上,就可申請商業服務業補貼,每一位本國全職員工補助4萬元。但若沒有稅籍登記的業者,就不得申請商業服務業補貼;國內為數眾多的小吃攤商並沒有稅籍登記,多無法獲得補貼,將首當其衝。

即使獲得商業服務業補貼的業者,也撐不了幾個月的低營收、甚至是無營收的困境。故政府若繼續延長三級警戒,應加碼紓困措施,並擴大至沒有稅籍登記的業者。

訂立外送平台抽成上限

現階段餐飲業無法內用,大量依賴外送平台將商品送到消費者手上,然國內幾乎由foodpanda和UberEats二大外國平台寡佔市場。引用《上下游》整理的資料,二大平台會依據訂單金額對餐廳抽成35%,每月還須支付基本的系統使用費500元以及上架費4,000元。超高的抽成比例與固定費用,幾乎吃掉餐飲業多數利潤。

美國2020年也面臨同樣的問題,政府即出手干預。根據《華爾街日報》報導,疫情期間美國數十個城市都對外送平台的收費訂立上限(如最高僅能收取訂單15%的服務費與5%行銷費)。該項臨時規範即將到期,舊金山議會6月已通過立法,將收費門檻訂為永遠的規定,紐約等地也打算跟進。

我政府也看到了此問題,但2020年提供餐飲業上架外送平台補助政策,幾乎沒有發揮效果。建議政府應仿效美國的做法,直接設定抽成上限。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