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漫】家長:救救孩子!孩子:救救動漫!到底是誰「害了」動漫?
家長歧視動漫的根源
為什麼如今很多家長,動不動就對動漫橫加指責,總喜歡把“澀情”“暴力”的帽子往動漫身上扣,而對同樣有那兩項嫌疑的某些劇視而不見?
我想,這主要是因為現在的動漫,早就已經超出了他們的認知範疇。在老一輩甚至稍微上了年紀的家長的眼裡,所謂“動畫”,就是給小孩子看的東西。
在上個世紀,層出不窮的國產動畫,要麼以童話、民謠為藍本,塑造出一個富有童趣的動畫世界(如《小蝌蚪找媽媽》);要麼是以中國古典文學、神話故事為依據,以動畫的形式再現經典(如《大鬧天空》);又或者富有諷刺意味、極具現實性(比如《三個和尚》)——總之,動畫就一定要具有教育意義,否則就是“歪門邪道”。
然而如今的動漫,早就已經超出了“寓教於樂”這一定義,娛樂性恐怕才是大多數動漫的最大屬性。在很多家長眼裡,那些沒啥意義、只能圖一樂的動漫,根本就是荼毒孩子的糟粕,因為他們竟然不能把孩子往好的方向帶,你說氣人不氣人!
希望自己的孩子看到更有意義的動漫,其深層次的原因無非就是家長們自己“犯懶了”。
孩子的教育,無論在什麼年代,都要以家庭教育為主,即使現代社會公共教育如此發達,教育的重心也不會偏移。
偏偏就有一些家長,試圖把責任甩出去:社會不行,就怨學校;學校不行,就怪鄰居;鄰居不行,就怪小區門口喊喇叭叫賣吆喝收廢品的;再不行,那肯定就是動漫的鍋!
為了紳士漫畫找你搞露出Play的三老婆,就算是有點H的三姐妹也能成為新娘嗎。第10話
這個“鍋”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很久以前是魔獸,後來成了手機,如今輪到動漫——世道輪迴,“鍋”也要與時俱進。
鍋雖然不同,理由卻是同一個:家長們自己的教育是好的,壞的都是環境。況且“環境不好影響孩子教育”這一觀點,還有孟母做背書,用起來格外順手。
既然動漫是“壞的”,那自然可以對它吹毛求疵,些許不純潔都應該被批判,以至於“接吻”“露肉”“多角戀”這些在電視劇、網劇、電影中常見的場景,都成了動漫受害的鐵證。
動漫內部的鄙視鏈
倘若家長們對動漫有偏見,是因為他們自己的觀念被局限了,我想那還有情可原,畢竟他們的出發點是好的;但動漫愛好者中出了“叛徒”,那就是徹底的人禍了。
正如本文一開始提到的那位題主,他在無意識中提了一句,“不是那種小豬佩奇的嘻嘻哈哈”,換句話說,他是看不起《小豬佩奇》這類型的動畫的。
關於動漫內部的鄙視鏈,似乎浮出了水面。下面這張圖,我想大概就能說明這條鄙視鏈,點擊可看大圖,實在看不了也無妨,我只是想說明這條鄙視鏈究竟有多複雜。
大體上說,就好比喜歡看《EVA》的,看不慣喜歡《巨人》的;他們又同時看不慣喜歡《鬼滅之刃》的,覺得那非常幼稚;而以上人群又同時看不慣子供番粉絲——“小孩子看的東西,也配叫動漫?哼!”當然,處在鄙視鏈最底端的就是“國漫”。動漫的鄙視鏈,和遊戲真是異曲同工啊!
以至於如今“動漫”“動畫”“二次元”都有了高低之分:本來“二次元”這個詞不過是一種通稱,如今已經凌駕於所有稱呼之上;“動漫”又不過是動畫和漫畫的簡稱,可就有很多人認為,它要比“動畫”高大上得多。
我以前寫文章,經常為了嚴謹,在只有動畫出現的場合,使用“動畫”而不用“動漫”,結果就有人特地給我留言或私信,認為我在侮辱那部動畫。實屬無奈。
在鄙視鏈的作用下,不少粉絲就喜歡捧一踩一,誇自己所愛的同時,還不忘踩別人一腳,以此來證明自己“高人一等”;那被踩的一方自然要反擊。不信你去那些熱門動漫的評論區裡翻看,總能找到類似的爭論,讓人不勝其煩。
爭論到了一定程度,舉報就成了最終手段。好傢伙,本來“舉報”這個功能是方便大家監督的,結果現在都成了打擊報復的不二法門。舉報得多了,影響自然不好,這再一次拉低了動漫在世人眼中的形象。
常言道:雪崩時,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動漫的風評持續被害,難道就只有家長們的鍋嗎?當我們試圖指責別人的時候,是不是應該也反想一下自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