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什麼是沙門氏菌!
- 沙門氏菌是腹瀉病四大全球病因之一。
- 大部分沙門氏菌病病例病情輕微,但有時也會危及生命。疾病的嚴重程度取決於宿主因素和沙門氏菌血清型。
- 抗微生物藥物耐藥性是一個全球公共衛生問題,沙門氏菌是某些血清型已經出現耐藥的微生物之一,可對食品鏈產生影響。
- 建議將“徹底做熟”等食品衛生基本做法作為沙門氏菌病的預防措施
疾病
- 沙門氏菌病由沙門氏菌引起,通常會出現急性發熱、腹部疼痛、腹瀉、惡心,有時會有嘔吐。
- 攝入沙門氏菌6-72小時(通常為12-36小時)之後出現疾病症狀,病程持續2-7天。
- 沙門氏菌病症狀相對輕微,大多數情況下,患者無需治療即可康復。但是,在某些情況下,特別是對兒童和老年患者而言,沙門氏菌病引起的脫水可能會很嚴重並危及生命。
來源和傳播
- 沙門氏菌在家養和野生動物中廣泛存在,多見於食用動物(如禽類、豬和牛)和寵物(包括貓、狗、鳥類和龜等爬行動物)。
- 沙門氏菌可在整個食物鏈蔓延,從動物飼料、初級生產一直到家庭或餐飲服務機構。
- 人類沙門氏菌病一般都是由於食用了被污染的動物源食品(主要是蛋、肉、禽和奶)。但其它食物,包括被糞便污染的綠色蔬菜,也與沙門氏菌的傳播有關。
- 也有可能通過糞口途徑出現人際傳播。
- 人接觸被感染的動物(包括寵物)也會發生人間病例。這些被感染的動物往往沒有疾病體征。
治療
- 重症病例需采取電解液補充(提供由於嘔吐和腹瀉損失的電解質,如鈉、鉀和氯離子)和補液方法進行治療。
- 對於健康個體中的輕微或中度病例,不推薦常規使用抗微生物藥物治療。這是因為抗微生物藥物可能不會完全清除細菌,而是具有選擇性,導致一些菌株耐藥,隨後使藥物失去效力。但是,嬰兒、老人和免疫低下患者等危險人群則需接受抗微生物藥物治療。如果細菌感染從腸道擴散到身體其它部分,就應使用抗微生物藥物。
- 鑑於全球抗微生物藥物耐藥性的上升,應定期審查相關治療指南,同時以本地監測系統為基礎,將細菌耐藥模式考慮在內。
預防方法
- 預防工作要求在食物鏈的各個環節采取控制措施,從農業生產到加工、制造以及商業機構內和家庭的備餐環節。
- 家庭預防沙門氏菌的措施與預防其它食源性細菌疾病類似(見下文對食品操作者的建議)。
- 需要認真監視嬰幼兒和可能攜帶沙門氏菌的寵物(如貓、狗和龜)的接觸。
- 國家和區域食源性疾病監測系統是了解和跟蹤疾病狀況,同時也是及早發現並應對沙門氏菌病和其它腸道感染從而防止其進一步傳播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