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漫愛好者常說的BD是什麼? 為什麼它能賣這麼貴?
基於國內動畫觀眾普遍的網路收視習慣,那些常常用於衡量日本動畫市場表現的指數就難免會顯得有些陌生,畢竟在產業鏈的模式差異和相對缺失下,諸如BD銷量和收視率等等數據,都和國內的動畫觀眾沒有太大聯繫。
尤其是這個BD銷量,作為二次元消費動畫領域裡的"奢侈品",確實和國內普遍受眾有很大程度上的割裂。 這裡不是說國內的受眾不願意花錢,而是願意花錢的人大多沒有往這方面上想。
比如說《你的名字》在國內開播的時候,就經常能在朋友圈看到動則十幾刷多則二十幾刷的狂熱愛好者,而《你的名字》的DVD售價為4104日元,BD通常版為5184日元,豪華版為8424日元,最貴的初回限定BD則為12960日元。
即使電影票價按20元人民幣來計算,也意味著那些二十幾刷的狂熱愛好者至少都能買個豪華版BD了——如果他們真的是狂熱愛好者的話。
所以BD到底是怎樣的商品? 它又為什麼是「奢侈品」?
BD全稱Blu-ray Disc,也就是藍光光碟,它本身只是DVD的後繼光碟格式,所以你有時候也會看到DVD銷量這一說法。
但無論是BD還是DVD,在售價的對比下,光碟本身的物質成本都可以說是十分低廉,因此動畫BD真正的價值在於它的版權和內容。 比如說BD裡對畫面品質的修正,一些無法在電視台播出的內容,甚至是沒有播出的OVA,都有可能是BD的專屬內容。
除此之外,當然也有動畫乃至系列動畫的BD"整合版",也就是將一個季度或是多個季度捆綁到一起出售的類型,比如說《Clannad》和《王牌投手 振臂高揮》等作品就有完全版BD Box。
但一般來說,光碟內容往往都不是粉絲購買BD的重點,他們更關注的是隨BD附贈的特典。
這其中包括BD自帶的CD、官方活動的參與資格抽選券、動畫分鏡稿、以及摺頁冊等。 除了BD本身之外,還有店鋪提供的特典,如海報、掛畫、毛巾,並且不同的店鋪還會提供不同的店鋪特典,因此也有粉絲為了收集所有特典,分別前往不同的店鋪購買多套BD的情況。
以不久前在B站上線的劇場版動畫《路人女主的養成方法Fine》為例,BD自帶的特典就有廣播劇和劇場版配樂兩張CD、聲優和製作人員的爆料雜談錄音、2021年4月紀念活動門票的優先購買權抽選券等等。
而在店鋪特典方面,則有全店鋪共通特典掛軸海報,本家店鋪特典的深崎暮人繪製全員掛軸,角川店鋪特典的T恤,亞馬遜日本限定特典的資料夾等等,三位主要女性角色長大版的掛軸則分別是Animate、Gamers和Sofmap的店鋪特典。
看到這裡相信你就已經明白,為什麼日本的動畫狂熱愛好者手上,可以持有那麼多套用於傳教的BD。 也正因為如此,日本市面上還有許多以低廉價格出售二手BD的專門店。
比如上圖就是《路人女主Fine》的店鋪特典掛軸,可以掛在自家牆上那種。
一般來說,以上兩種價值就是吸引粉絲購買BD的主要因素(當然這都是源自對作品的熱愛),不難看出它們都是屬於收藏價值的範疇,所以廣義上的動畫BD確實可以視為一種奢侈品。
如果談論到BD光碟本身的"實用價值",那麼還有單純把光碟集中到一起出售的SET,這種類型一般不帶特典所以售價較低。
在銷售方式上,許多動畫的BD都會進行分卷銷售,大多數情況下每卷會包含TV動畫1~3集的內容,具體的分卷分配則取決於銷售策略,而銷售策略則取決於上文提到的BD特典。 比如說在銷售計劃中有許多不同類型的特典,它們會用於拆分銷售,又或是需要對應到TV動畫中某些特定的集數上,那麼分卷的數量就可能變得更多。
由此可見,與其說這是買BD附贈特典,倒不如說是買特典附贈BD,所以這種銷售模式又被稱為"特典商法"。
就旁觀者而言,特典商法確實有割韭菜的嫌疑,但愛好者的購買意願,本身就反映了一部作品的質量和人氣,在店鋪與店鋪、店鋪與網路銷售的競爭下,店鋪特典的出現也是十分順理成章的事情。
當具體到特定情況的時候,你或多或少就能體會到愛好者們這種做法的動力所在。 比如說在《New Game》第一季TV動畫的最後,主人公們製作的遊戲終於發售時,就有她們為了收集所有特典而前往不同店鋪購入遊戲軟體的劇情,這其中反映出來的就是限定版的「紀念價值」。
但比起遊戲軟體,動畫BD的"實用價值"顯然還要低上許多,也正因動畫BD是奢侈品,它的銷量才可以在很長時間裡一直作為成功的衡量標準。
每一位愛好者都心知肚明,所謂賣BD其實不過是賣特典的遮羞布,但只要能做出能讓觀眾心甘情願掏錢的作品,那麼為情懷買單也不過是情理之中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