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給孩子最好的教育,最大關鍵,是相互間永不放棄自我成長

作家莫言說過:言傳身教、耳濡目染,其實父母對孩子潛移默化式的教育,要比學校和老師深刻而直觀的多。

一個優秀的孩子,背後一定有用心的父母。在培養孩子的恆心和毅力的具體操作方面,除了自己帶頭以身作則之外,還要從小培養孩子從頭至尾完成一件事情的能力和習慣。

在學習或生活中的任何一件該做的事情,我們都嚴格要求孩子有始有終地按預定計劃完成,絕不允許半途而廢。這種能力必須從小培養,長大之後,拖延成了習慣,再優化就增加難度了。父母給孩子最好的教育,也是永不放棄自我成長。

01 經典案例,雨果的母親的教育觀

維克多·雨果(1802~1885),是19世紀前期積極浪漫主義文學運動的領袖,法國文學史上卓越的資產階級民主作家。貫穿他一生活動和創作的主導思想是人道主義、反對暴力、以愛制惡,他的創作期長達60年以上,作品包括26卷詩歌、20卷小說、12卷劇本、21卷哲理論著,合計79卷之多,給法國文學和人類文化寶庫增添了一份十分輝煌的文化遺產。其代表作是《巴黎聖母院》、《悲慘世界》等長篇小說。

雨果的母親認為,教會孩子永不放棄是非常重要的,這對於孩子一生的發展都有著推動的效用。

一年,著名的美文研究院組織徵集詩作大賽。正當雨果全力為參賽創作新詩的時候,他的母親突然病倒了,情況十分危急,母親整日處於昏迷狀態。雨果和哥哥日夜陪伴媽媽,根本無暇動筆寫作。雨果只好把一首從前寫的《凡爾登貞女》送去參賽。

母親病勢稍微好轉,她睜開眼睛第一件事就是詢問雨果參加比賽的詩寄出了沒有。當她得知兒子因照顧自己沒有寫作的時候,十分傷心。母親用無力的手拉住兒子的手,讓兒子趕緊寫作品去參賽。

雨果感到很難過,他低著頭對母親說:"母親,恐怕來不及了,因為明天就截止了。"

母親鼓勵他說:"不,好孩子,來得及。不到最後關頭,不要輕言放棄。今晚就寫,明天一早就念給媽媽聽,媽媽的病很快就會好起來。"母親的眼睛裡充滿了信任。

母親給了雨果信心,他不再猶豫,等到母親睡著,便伏在床邊握筆苦思。夜深了,可是雨果不覺得疲倦,他在橘色的燈光下,用他火一般的熱情鑄造詩篇。這一夜,他寫出了120行詩——《亨利四世銅像修復頌》。第二天,當母親從夢中醒來,發現兒子放在床頭的詩稿,她欣慰地笑了。

半個月後,這首《亨利四世銅像修復頌》使維克多·雨果得到了"金百合花"特別獎。《凡爾登貞女》也同時被評為"金雞冠花"獎。

02 案例的反思

閱讀上述故事,請真誠地回答以下問題:

1.遇到困難和挫折時,孩子會有放棄的念頭嗎?

2.在孩子即將放棄的時候,你是否總能及時鼓勵他?

雨果因為母親的鼓勵,在最後關頭沒有放棄,才獲得了成功。人生的路上,有太多的機遇,很多人會在某個關口放棄努力,也與成功擦肩而過。教會孩子永不放棄,等於是讓孩子離成功更近一點!

第1, 提醒孩子很多事情是可以改變的。

很多孩子最後放棄,是因為覺得沒有希望了,結局已經註定了,其實,很多事情沒有到最後關頭,還是可以改變的,但如何把這一信息傳遞給孩子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孩子的英語成績還算可以,學校正好組織一次英語口語比賽,當然,孩子奪冠的可能性比較小,但這仍然是一次很好的鍛鍊機會。如果孩子想放棄,家長可以這樣對孩子說:"為什麼不去嘗試一下呢?

說不定你還能拿個名次呢!即使拿不到名次也沒有關係,你能知道自己的差距有多少,還能有機會展示一下自己!"家長的鼓勵會讓孩子把握住機會,說不定會有一個驚喜,即使沒有,也鍛鍊了孩子的能力。

第2, 鼓勵孩子多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

當一個人束手無策、認為做什麼都於事無補的時候,往往會想到放棄。家長要教會孩子多思考,告訴他"任何問題都有三種以上的解決方法",讓孩子在困難和挫折面前永不放棄。比如,一個孩子在競選校園歌手時,按他的水平不可能成功,但是如果他能想些辦法提高技藝,比如邀請某個朋友和他一起組成一個組合,再去報名競選,也許就會有機會。家長要鼓勵孩子多想辦法,不要輕易放棄。

第3, 選擇適當的時候介入。孩子畢竟是孩子,可能到了關鍵時刻意志不堅定,想到要放棄,這時候家長就要及時介入。

比如雨果的母親,在他快放棄的時候介入,鼓勵他參賽,無疑給了雨果一劑強心劑。家長要做孩子最堅實的後盾。第四,讓孩子看到自己的長處。想著放棄的孩子,歸根結底是對自己還沒有足夠的信心,家長要讓孩子看到自己的長處,用積極的思考方式來生活,來學習。在平時的生活中,要讓孩子多參加課外活動、體育運動以及學校的集體活動,這些活動都有助於孩子充分了解自己的優缺點,從而客觀地認識自己。

03 孩子的教養,拼的是父母的功底

當我們不再逃避,勇敢面對問題,也意味著離開心理舒適區,進入不確定的狀態。世間最美的花朵都開在最艱辛的枝頭,成長就是一個破繭成蝶的過程。成長意味冒險,也伴隨著苦痛,這也是我們迴避成長的最主要的原因。

這個過程,會有煎熬,也會迷茫和焦慮,但只要我們堅持思考,終究會找到解決的途徑。面對困惑的時候,閱讀會打開一扇窗,我們有必要了解一些心理學方面的知識。慶幸的是,現在通俗心理學著作的質量越來越高。我們會發現,每個問題解決之後,我們的人生都變得更通透,更順暢,不會再被同一塊石頭絆倒。

而每個困境背後,都隱藏著人生的禮物。

我始終覺得,教育的方法和技巧,只是孩子成才的冰山一角。有時候,孩子的教育,拼的是功底,拼的是父母的處世態度和人生感悟。也就是說,父母的整個人生,都會參與到教育中來。

從目前的現狀來看,媽媽承擔的教育責任更重一點。所以,我總是勸媽媽,人到中年,路要越走越寬才好。低到塵埃裡,洗手做羹湯,本來是很幸福的事情。但是,僅僅懂得柴米油鹽,會離孩子的精神世界越來越遠。

教育孩子的王道,是執著地栽培自己。

心理學告訴我們,孩子的問題主要是情緒問題,學習不好與負面情緒有很大的關係。

善於情緒管理的孩子,學習中遇到難題能直面問題積極應對,反之只會怯懦逃避,消極處理問題。

孩子的好情緒主要來自父母能好好說話,如果父母總是脾氣暴躁,非打即罵,那麼就會讓孩子缺乏安全感。

心理學家武志紅老師說過,父母早期的陪伴與愛,決定了孩子的人生底色。世界上最愛父母的,是孩子,對父母總是無條件地信任、依賴。

陪伴孩子,父母雙方都有不可推卸的責任,這是父母身份的認知,更是責任使然。給孩子創造物質條件很重要,工作之餘的高質量陪伴的更重要。

在與父母度過的時光裡,母親會教會孩子善良溫柔感性,父親能教會孩子責任勇敢擔當。給孩子最好的禮物是父母的陪伴,在陪伴中見證孩子的成長,見證自己為人父母是否有盡到責任。

正確的教育方法和技巧,只是孩子成才的冰山一角,孩子的教育真正拼的是父母的人生態度與人生感悟。

說白了,父母灌輸給孩子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裡都藏著他們自己的生活經歷。

父母品性堅韌,人生態度積極,教出來的孩子一定不會畏畏縮縮,思想萎靡。

最理想的狀態——孩子懂的,我們懂;孩子不懂的,我們也懂,至少,我們要與孩子有交集。這個漫長的求索過程,既是為自己,也是為孩子。孩子的起點,是父母的肩膀。如此說來,孩子永遠不會有相同的起跑線。

教育孩子的王道,也需要父母不斷栽培自己。真正結合自己的人生閱歷,繼續豐富自己的學識,即便是大字不識一個,也要在人品修養方面為孩子樹立榜樣。

有句話說得好,孩子的起點,是父母的肩膀,父母從某種程度決定著孩子的起跑線,決定著孩子能走多遠,飛多高。

孩子是父母的鏡子,身上印刻著父母的教育的影子。父母同樣是孩子的鏡子,會處處模仿父母的行為。

真正的好教育就是拼爹媽,有遠見的父母,都知道和孩子一起成長。為了孩子,成為勤奮好學、不放棄自我成長的父母吧!所以,敬重那些勤奮好學、不放棄自我成長的父母。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