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教育,要避開這6個誤區

現在,越來越多年輕父母意識性教育的重要性,但讓他們感覺為難的是「度」不好掌握,於是經常陷入下面這些誤區之中,父母要注意。

誤區1:遮遮掩掩

當有一天寶寶問你:「為什麼我沒有小雞雞?」你會怎麼辦呢?不少父母會故意轉移話題。

但是,寶寶的好奇心很強,而且他們一般都有「你們不告訴我,我偏要弄明白」的執著精神。所以,如果寶寶開始對兩性感到奇妙,好奇「我從哪裡來」。

所以父母最好能夠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解答,別遮遮掩掩,強行壓抑寶寶的好奇心。否則,寶寶會想辦法用自己的行動來尋找答案,比如會掀起小姑娘的裙角偷看等,這是父母更不願意看到的。

誤區2:不加過濾

目前關於性教育的材料很多,可未必所有的內容都能夠根據寶寶身心發展的特點來設計。

比如,有不少材料採用真人示範的形式,這對寶寶而言未免色情;很多教材則過度晦澀,一味用難懂的文字來解答關於生命起源、性別的疑問,可這對寶寶也沒用。

誤區3:醜惡化、妖魔化

生殖器官每個人都有,男女有別也是自然規律,寶寶的身心發展到一定階段,會對自己的生殖器官產生興趣。所以,寶寶說到性的話題,做出摸小雞雞等行為,其實是寶寶成長的關鍵一步。

對於寶寶的成長,父母應該感到高興,而不應該將其醜惡化、妖魔化,更不要採用強制的手段扼殺寶寶探索性知識的慾望,否則只會讓寶寶誤以為性等於不道德,以致日後對性形成不健康的認識。

誤區4:性別混淆

很多父母認為,寶寶還小,還不懂得分辨性別,給寶寶的衣服、用品沒有必要過於強調性別。

有的女孩的父母有意無意把寶寶的衣著、玩具男孩化;有的男孩的父母甚至給男孩穿女孩的衣服或扎小辮子。

但其實,寶寶從小就對男女兩性產生模糊的認識。到了1~2歲,他們已經大體認識到了男女區別。

若寶寶從小就在一種性別混淆的環境下生活,逐漸地就會對性別產生認識上和喜好上的混淆,這對他們日後正確認識生命來源、認識性,其實是一種消極的影響。

誤區5:過度教育

父母在為寶寶性教育的時候,不要過度渲染,如果說得太多,導致寶寶對這方面的好奇達到新的層次,就可能得面臨另外一個問題。

其實回答性的問題時,讓寶寶覺得我們與他是一體的,我們有關聯,就足夠了。

如果寶寶問你:「媽媽,我是從哪裡來的?」此時你可以簡單地回答寶寶:「你是在媽媽肚子裡面長大的。」按照寶寶年齡回答這個問題,但不需要把一些細微部分向寶寶解釋清楚。

另外,告訴寶寶身體的哪些部位是藏好的不能被別人碰的時候,不要描述得特別黑暗,以免帶給寶寶負面的影響。要知道,寶寶對世界的理解跟成人是不一樣的。

誤區6:親熱不設防

父母每天的言談舉止相親相愛、溫馨和諧、相互讚賞,無疑就是對寶寶最好的教育,因為寶寶理想中的異性原型對應的正是他們的父母。所以,下面的兩件事要注意:

1.別讓寶寶看到你「一絲不掛」的樣子,尤其是異性父母與子女。

2.不要讓寶寶看見父母在做愛,這除了保證你們的「安全」之外,還可以讓寶寶從小就了解到,任何人都有隱私權且必須得到尊重。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