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深班主任:三年級是小學階段的轉型期,這一年將是拉開學生差距的關鍵時期

一向富有經驗、穩穩當當的班主任老師有一點著急地對家長們講:「三年級是小學階段的轉型期,也可以說是分水嶺,這一年將是拉開學生差距的關鍵時期,大家要重視啊

!學習內容會更多,學習要求會更高,很多孩子在這個階段尤其是開頭階段會覺得有點吃力、難以適應。希望家長們能關注,通過更好的家校配合,幫助孩子順利度過這個坎兒。」隨後,老師列舉了一些建議的方法,恰好印證了我們一直在做的教育引導是有效的。

首先,家長和孩子要過的是思想關。別急於焦慮學業,先解決好低年級向中年級的思想過渡。很多事情,只有心裡想明白了,才會堅定信念,不動搖,不折騰,不盲目。

從家長的角度說

01

營造家庭的成長氛圍非常關鍵

一二年級入學的新鮮感早已過去,學前積攢的「老本」也消耗殆盡,學業增多、難度增大的煩躁感,跟周邊孩子橫向比較的壓力感紛紛來襲,加上許多娃還有各種課外班,娛樂時間被嚴重擠佔,摸著良心說,現在的孩子比我們那時苦多了。

作為家長,首先要能理解孩子這個「爬坡」階段的感受,天生就特別喜歡學習並且自律又高效的孩子不是沒有,但基本是「別人家的孩子」。對於大多數兒童來說,八九歲仍舊還是童真的年紀,愛玩是天性。與其苛責,不如多些理解,並能以身作則,跟孩子一起學習、一起成長。

因為,歸根到底,家庭的教育環境和教育品質,包括我們常說的家教家風,才是孩子人生教育的真正起點。家長雖不是職業教育者,但沒有人比家長自身更瞭解自己的孩子,更能針對自家孩子的個性給予關注和引導,只依靠學校的公共課堂或是打包甩給校外機構,都是不全面的。

一起學習,並不需要家長們親力親為給孩子輔導每一門功課或者作業,而是強調在家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當孩子做作業或預複習時,家長可以在一定距離外讀書、寫作、處理上班時間來不及的雜務或拓展業餘愛好等等。這樣的「陪伴」,能讓孩子感受到學習路上不孤單,並有效緩解內心「你們都在追劇、刷手機、玩遊戲,我卻被要求只能學習再學習」的不平衡感,同時讓孩子領悟到,無論人生什麼階段,學習都是生活的一部分,從而養成終身學習的觀念。此外,重視學習沒毛病,但千萬不要讓家庭生活只剩下學習二字,孩子不是機器,在保質保量完成學業後,應盡可能多安排一些有營養的家庭親子活動,做到勞逸結合,校內外互補。

02

慢慢放手讓孩子獨立學習

這與剛剛說的營造家庭學習氛圍是一致的,一個重在外部環境,一個重在內驅動力。一二年級的時候孩子剛剛接觸學習,不明白什麼是應有的學習標準,什麼是好的學習方法,家長們通過言傳身教和示范引導,幫助孩子們慢慢上道,這是必要的,也是科學的。

但是陪得了一時陪不了一世,倒不是懷疑家長們退化的知識記憶,而是隨著學業負擔越來越重,如果孩子自身的學習內驅力沒有養成,學習方法不得要領,全靠家長在後面揮著小鞭子甚至代勞講解,這樣的過分干預最後往往是弊大於利。更加理性的做法應該是引導孩子打牢學習基礎,養好學習習慣,找到善於學習的「萬能鑰匙」,把後面更長時間的學習生涯早一點交給他們自己。

我經常跟孩子講,那麼多比你優秀的孩子都在通過各種方式努力進取,而最終你們是要站在一個平臺接受檢驗的。所謂壓力傳導,該孩子們自己警醒和奮鬥的,不應該都由家長來承擔。三年級之後,父母一定要學著在思想上和行動上慢慢放手,讓孩子擺脫依賴思想,開始反求諸己。這不僅影響孩子們今天的在校學習成績,更影響到今後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

從孩子的角度說

這個階段的孩子思想和行為的獨立性顯著增強,存在半桶水響叮噹的現象,但現實能力有限,容易在自信和自卑中搖擺。所以我們要及時關注和引導他們的小心思,切莫在這個分化階段讓孩子畏難或鬆懈,嚴重的甚至產生厭學情緒。怎麼幫助他們積極面對,充滿陽光自信呢?

01

對學習要有正確的價值觀

前面提到了激發內驅力的重要性,那麼如何激發呢?並不是每天喊口號,為什麼什麼而學習,也不能瞎恐嚇,學不好今後就只能怎麼怎麼地。

咱得像朋友一樣,在平等的溝通中給到建議,訴說感悟。我跟孩子聊天時,講述過我自己的學習經歷,不唱高調,不亂煽情,很真誠地告訴他,學習本身是件辛苦的事,那我們為啥還要學習,並且要學好呢?來自於挑戰,來自於進步。從不會到會,從簡單到複雜,我們能感受到自我提升的快樂和價值。

再換個角度說,家長們如今身處職場,沒有了當年考試和升學的壓力,許多單位甚至連考核都沒有,那我們是應付著幹還是努力把每一件事情做得更好?

這其實體現的人和人的不同,就是所謂的價值觀。在現身說法的基礎上,我也推薦給他龍應台寫給孩子的建議,希望他明白,好好讀書,不是因為要去跟別人比,而是希望將來可以擁有更多選擇的機會,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更好地生活而不僅僅是謀生。

02

充分利用好課堂教學環節

一天八小時甚至更長時間,孩子都是在學校度過的。課堂是學校教育的陣地,要讓孩子相信,利用好每一天,利用好每一堂課,其實就是最省力的學習方法。

如今公立學校的課本教材取材豐富,難易適中,課後思考題目非常靈活。如果孩子能夠認真做好每天的預複習,課堂上專注聽講,積極參與學習討論,不懂的問題及時請教老師,並在課後養成歸納知識點、消滅錯誤題的好習慣,培養起學什麼都能夠眼到手到心到、入耳入腦入心的學習作風,別說小學中年級,初高中、大學乃至今後的人生都會因此受益。

這一點筆者尤其欣慰,孩子是普娃,零基礎入學,但是因為較早地樹立了以上的思想觀念,非常重視校內的課堂學習,經過兩年多的大考小考以及老師的日常回饋,孩子嘗到了甜頭,不僅越學越輕鬆,越學越有意思,還能把課後更多的時間用於拓展知識面上,從而進入良性迴圈。

03

學習不是生活的全部,豐富才是人生

儘管三年級學業壓力陡增,但是一定不能唯學習中心論,這也是為什麼我至今仍不給孩子報班的原因。在我看來,要把學習置於更廣闊的生活場景、人生階段中去同步進行,生活才是無止境的學習課堂,也是他們高考之後更長久人生的根基所在。

學齡前一直堅持的美育理念和親子活動,不能因為學業緊張就收縮或壓減,相反,隨著孩子理解能力和記憶能力的提升,去過的地方、見識的世界會對他們的影響更加深遠。

所以,儘管三年級了,我們的週末不是在各種博物館、圖書館、劇場,就是在大大小小的公園和運動場上,呼朋喚友,感受自然與生活。這不僅能讓孩子身心得到徹底的放鬆,並且能在豐富的見聞中讓他們瞭解新事物、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本領,更好地補充課堂學習內容。

良好學習習慣

常規的學習習慣一般包括:認真聽講的習慣,仔細審題的習慣,積極思考的習慣,提出問題的習慣,書寫漂亮的習慣,預習複習的習慣,按時完成作業的習慣,自覺檢查改錯的習慣,及時歸納學習要點的習慣。書面考核要求孩子們有一定的速度,會的盡可能做對,不會的想辦法解決,卷面整潔、書寫工整。核心就是這些!

至於課外需不需要刷題,我的建議是「少而精」。前提是把要點吃透了,通過一些練習來核對總和鞏固,這是可行的。但刷題包括補課要有節制,畢竟萬變不離其宗,如果已經掌握,何須過分練習?如果還沒掌握,再多練習也只是無效時間。

當然,除了學習習慣,這個階段對孩子的行為習慣、生活習慣甚至衛生習慣等都有新的要求。一句話,好習慣早養成,受益終身。

價值塑造,能力培養,最後才是知識獲取,這是我心中好的教育。教育方法不在多,貴在堅持。教育理念不在全,貴在執行。最具性價比的教育模式正是家校配合!家長們只要找到了這把「鑰匙」,承擔起家庭教育應有的責任,採取內外一致的教育方法,既不越位,也不缺位,充分信任、積極配合學校的教育,才是真正為孩子好的長久之計。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