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晶圓龍頭宣布蓋新廠 台積電斷供華為有救了?

大陸晶圓代工龍頭中芯國際風光回歸陸股,帶起一波大陸半導體投資熱潮,中心國際更以創紀錄速度掛牌,上市首日漲幅超過200%,驚艷陸股,雖近期股價走弱,但仍是大陸半導體自主化的希望之一。

中芯國際近期宣布,將擴產28奈米廠,而非市場矚目、大陸智慧機龍頭華為所需的14奈米以下先進製程。

中芯國際7月31日公告,該公司與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當日共同訂立並簽署《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成立合資企業從事發展及運營聚焦於生產 28奈米製程以及以上IC項目,首期預計投入76億美元、目標產能為每月10萬片12吋晶圓,二期項目依照客戶以及市場需求而定。

目前中芯國際在上海、北京、天津和深圳擁有4座晶圓代工廠,另有2座合資廠區。

美國5月對華為發出最新禁令,任何企業只要是供貨含有美國技術的半導體產品給華為,都要經過美國政府審查通過,全球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7月16日法說會正式宣布,在9月14日120天寬限期到期後,不會再供貨華為,但美國政府若願意修改規定,仍有機會出貨一般品給華為。

中芯國際也就承擔華為供應替代來源的重要關建,但依照事實來說,中芯國際與台積電有1~2世代的技術落差,加上中芯國際目前14奈米貢獻營收比重甚至不到1%,先進製程產能相當有限,市場就期待,今年中芯國際籌資回歸陸股,是否有機會擴大投資14奈米以下先進製程,協助華為生產處理器晶片。

中芯國際這份公告,打碎了市場期待大陸晶圓代工龍頭有機會替華為生產晶片的希望,中芯國際在2015年量產28奈米,但至今營收貢獻大多來自於90奈米製程,營運若沒有北京當局大量補助,仍處於虧損狀態。

中芯國際公開招股書也早就提到,由於國際相關規定所致,中芯國際可能無法替「若干客戶」繼續供貨,市場認為該客戶就是華為,也就是說,就算中芯國際有技術、有產能量產,但美國禁令仍讓中芯國際擴大替華為生產的機會渺茫。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