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AngelBeats》:音無結弦尋找自我背後,是麻枝準的世界盡頭

導讀:《Angel Beats!》(以下簡稱“AB”)是由麻枝準編劇構成,PAWORKS製作的原創電視動畫,講述了一群問題少男少女在死後世界反抗命運的鬥爭史。故事的主人公音無結弦從迷茫困惑生存的意義,到漸漸開始學會給予,懂得珍惜,這個過程,既是他的自我救贖,也向我們展示著有麻枝準特色的“世界盡頭”。

什麼是“世界盡頭”

世界盡頭,日文“世界の終り”,出自日本作家村上春樹發表於1985年的長篇小說《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在這部小說中,村上春樹描繪了“冷酷仙境”和“世界盡頭”兩個迥然不同的世界。冷酷仙境描繪的是現實中的東京,人人醉生夢死,物慾橫流;世界盡頭描繪的則是一個理想富足卻有些沉悶的小鎮,鎮裡的人被迫和自己影子分離,做著機械化的重複勞動,過著沒有紛爭的社會生活。

兩個世界發生的故事。看起來毫不相干,卻又相互平行的發展:冷酷仙境中故事看似是一切的起點,但最終卻成為“我”的影子回歸的地方;世界盡頭中的故事看似是一切的結束,“我”卻在這裡和“我”的影子分離,分別開始了新的故事。

由此,兩個世界的故事,依靠著小說中的“我”結合在一起,形成了虛實結合,你中有我的獨特世界觀。村上創造的這一世界觀體系,也影響了很多年輕劇作者的創作思路,其中就包括麻枝準。

村上春樹和他的世界盡頭

什麼是有麻枝準特色的“世界盡頭”

如果要論誰對大魔王麻枝準的創作影響最大,村上春樹肯定算一號。在對麻枝準的訪談中,他也多次直言自己的創作靈感出自村上的《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在麻枝準的作品中,也確實能找到村上這套世界觀的影子。

麻枝準作品中描繪的冷酷仙境,多是如《KANON》《AIR》《CLANNAD》中的小鎮這樣的現實世界。在這些世界中雖然也能感受到人與人之間的隔閡以及物質文明的發展,但總的基調還是在強調著精神追求以及人和家庭和社會之間的牽絆,這也讓麻枝準的冷酷仙境少了冷酷,多了幾分童話色彩和溫情。

麻枝準作品中描繪的世界盡頭,則多是“夢世界”。如《KANON》中澤渡真琴的夢,《AIR》中千年以來翼人回憶的夢,《CLANNAD》中汐在幻想世界的夢,《Little Busters》裡校園生活的夢。

在這些世界裡,夢已經不是單純的生理現象,而是可以影響現實的直接手段,這也讓麻枝準的作品都帶有非常強烈的朦朧感,虛虛實實,亦真亦幻。

不過縱觀麻枝准在KEY社的作品,會發現在麻枝準的世界觀裡,現實世界的比重在逐年下降,從小鎮三部曲裡完整的現實社會,逐步降至《Little Busters》中一帶而過的校園社會劇情。從這個變化可以看出,麻枝准在有意淡化作品中現實世界和夢世界之間的界線,逐步擺脫村上世界觀的束縛。而到了他的第一部動畫《AngelBeats!》時,兩個世界的作用就發生了本質上的改變。

clannad中的幻想世界

AB動畫中麻枝準特色世界觀的變化

AB動畫故事發生的主舞台,與麻枝準以往作品中的現實世界不同,是叫做“死後世界”的封閉校園世界。只有在現實世界對校園青春生活有遺憾的人死後才能到達這裡,通過重新體驗校園生活,放下生前的執念,彌補生前的遺憾,從而消失並轉生回現世。因此,在AB動畫中,夢世界成了主體世界,而現實世界直接變成了背景和回憶片段。由於主體世界變成了夢世界,動畫中的世界規則也發生了相應的改變:

首先,沒有死亡的概念。在這個世界即便是被殺,也會在一段時間後復活,並且保留被殺前的記憶。因此,這個世界不滿足麻枝準之前的作品中屢試不爽的角色死亡觸發輪迴並失憶的條件,也就是說AB的世界無法通過角色死亡而進行輪迴。

其次,時間軸非常混亂。動畫中除了音無和立華奏,所有出場角色在現實世界中都沒有確切的聯繫。這是因為這個世界具有隨機性,只要滿足有執念有遺憾而死的年輕靈魂,都有機率進入這個世界,但不是立即會進入,也就是存在“延遲”;立華奏先於音無而進入死後世界,也是這個“延遲”的原因;也是因為有延遲的存在,讓“angel player”的製作者等到心儀女孩兒的機率不為0。

在立華奏病床前慢慢恢復記憶的音無

最後,不存在可以改變基本規則的道具。在麻枝準的作品中,如“光玉”這樣的奇蹟道具幾乎是之前每一作必備的,然而在AB動畫中,卻不存在這樣的道具,只有一個看起來很像突破口的“angel player”程式,本質上也只是依照著世界的規則,對物質本身構造進行操作,並沒有對世界法則起到作用,所以這是個沒有奇蹟的世界。也就不具備改變世界線的能力。

綜上可以看出,AB動畫的世界觀已經展現出了很多不同於麻枝準以往作品中的特點和變化,正是這些變化讓這部動畫在延續了大魔王一貫的溫情路線的同時,更增添了許多奇幻異世界的色彩。不過同樣是麻枝準的作品,為什麼AB動畫會有這麼大的變化呢?這就要說說AB動畫的製作背景和大魔王的再次復出了。

主控室和“angel player”程式

AB動畫的製作背景和大魔王的再次復出

2010年,寫出號稱“自己最完美作品”的《little busters EX》的麻枝準已封筆多年,醉心於自己的音樂事業,並且小有成就,如果不是Aniplex和電擊G's magazine的編輯找上門,可能也就沒有後來的AB動畫了。

大魔王的重新出山,看似是被迫的,其實他自己也知道這是個機會。在當時,key社的人員有了很多變動,久彌直樹、涼元悠一等一干有實力的劇作者都已離開,key社元氣大傷,實力大減;而這次動畫化無疑是個機會,既可以重新證明自己的實力,又可以讓key社重回業界焦點,又怎能說是被迫的呢?

於是,這個動畫新企劃就這麼敲定下來了。動畫製作由製作出《真實之淚》的PAWORKS擔任,這也是當時除了京都動畫以外最好的選擇了。至於為什麼沒有請到京都,主要是是因為當時京都沒檔期,再加上當時的京都對於原創動畫的熱情也不如從前就這樣,才有了後來PA的AB動畫,其實這也挺好,如果是長著一張京都臉的小奏,肯定沒有現在的人氣了。

既然企劃敲定,製作陣容也確定了,剩下來就看大魔王的表演了吧。不過此時的麻枝準已經脫離劇本多年,而當初他封筆就是因為“自己寫不出讓自己感動的作品”,他的創作靈感也接近枯竭,

那麼,作為他實際意義上的第一部原創動畫,如何能夠延續自己作品一貫的感動的同時,又不會讓觀眾審美疲勞呢?

想像一下長著京都臉的立華奏……

AB動畫的大賣和麻枝準的世界盡頭

麻枝準遇到的問題,除了自己的靈感枯竭,還有經歷了多部KEY社改編動畫後給觀眾帶來的審美疲勞問題,這也是當時京都動畫沒有參與製作的重要原因。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就要抓住觀眾的新興趣點,要創造出和以往作品相同又不同的風格。

靈感枯竭怎麼辦?延伸!熟悉LB遊戲就會發現,AB動畫的世界觀其實是LB遊戲裡朱鷺戶沙耶線的延伸。死後世界是LB世界觀的另一種體現,甚至guild的地下工事都和LB中的地下迷宮極其相似。而在故事的結構上,又能看到很多京都版《clannad》的影子,甚至可以看做一個縮小版的異世界CL。

審美疲勞怎麼辦?玩梗!也許是和京都合作過太久,作為原創動畫的AB裡,卻有著太多京都動畫的元素。從由理的偽團長裝束,SSS團的名字,到每個主要名字的neta,都能看到諸如涼宮、輕音以及之前KEY改動畫的影子。動畫中甚至明目張膽的玩著輕音梗,要知道AB動畫和輕音少女2幾乎是同期播放,敢這麼玩也是真的有膽量。

校園日常無聊怎麼辦?戰鬥!麻枝準寫的日常故事,一直是爭議點,冗長無聊,讓人發困。然而AB動畫中的日常卻是笑點百出,甚至還加入了看上去很激烈的戰鬥,情節十分緊湊,謎題的設置和真相的揭露都很吸引人,絲毫感覺不到無聊。這也是AB動畫最大的吸引點之一。

戰鬥中的“偽團長”仲村由理

還有殺手鐧?大魔王的音樂!在galgame劇作家裡,麻枝準最犯規的一點,就是除了會寫劇本他還會寫歌,況且AB動畫出來時,正是大魔王音樂靈感最旺盛的時期。大魔王幾乎一手包辦了AB動畫中的詞曲,這也讓AB動畫光是賣音樂CD就賺翻了。再加上LIA和LiSA兩位實力歌姬的動情演繹,光是音樂一起眼睛裡就有沙子進來了,還有別的需要說麼?

綜上可以看出,AB動畫取得高達4w1的捲均銷量絕非偶然。但同時AB動畫的巨大改變和最後“失速”的兩話也讓麻枝準又一次站在輿論的風口浪尖。雖然隨著時間的流逝,AB動畫帶來的負面影響慢慢消散,口碑也開始有所好轉,但這個心結一直在大魔王心頭無法釋懷。

於是,在AB動畫播出年後,麻枝準又帶著自己的新作《Charlotte》來回應當年指責過自己的人。不過這次,他卻似乎真的走到了世界盡頭。《Charlotte》無論口碑還是卷均6893的銷量都和AB動畫相距甚遠,而同年發售的AB遊戲第一卷銷量和評分也不盡如人意,加上後來都乃河勇人的出走以及麻枝準身體狀況愈發糟糕,號稱有六卷的AB遊戲也慘遭腰斬。AB動畫所樹立起的人氣和影響力,就這麼慢慢的被消耗殆盡了。

結語

思則變,變則通。天才如麻枝準,一樣會遭遇靈感枯竭,一樣會面臨審美疲勞的風險。不過在AB動畫中,大魔王充分發揮了創新意識,拓寬了動畫的世界觀和內涵,獲得了觀眾的認可;而在AB遊戲和《Charllote》動畫中,他卻帶著復仇的情緒,用著熟悉的邏輯框架,述說著混亂的故事,最終導致了這兩部作品的失敗。所以在作品的創作中,只有不墨守成規,不反復消費同一故事框架,堅持創新,多研究觀眾和讀者的興趣,將心思用在作品上,才能獲得更大的成功,

動畫《Charlotte》沒能複制AB動畫的成功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