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醒:不要讓低層次的認知和思維毀了我們的一生

不要讓低層次的認知和思維毀了我們的一生!

警醒:不要讓低層次的認知和思維毀了我們的一生!

人有思維和意識,所以,是認知的動物。沒有人生而知之,也沒有人無所不知,更不可能以一時一個階段的認知支撐一生!

如果把人的大腦比作一台高級計算機,毫不誇張地說:認知和思維,就是一個人的核心處理器,要想保持其運行功能的強大,就要不斷重裝升級。因為,萬事萬物,時刻都在變化,一套低版本的老系統,不可能做到一直應對和適用!

為何生活中會經常出現當事者迷,旁觀者清?

為何會出現各說各理、雞同鴨講、對牛彈琴?

為何現實裡會出現盲人摸象、刻舟求劍、買竇還珠、姜乃樹生的真實故事?

為何很多人拼命付出,想實現自我境遇與命運的改變,卻總也不見成效?是因為總在低層次中努力,始終不得要領。

除了對象和前提不同,實乃是看問題的維度、角度、層次不同,所以,才有智者不與夏禪言冰,不與無知者爭。這就是認知和思維的前置性、差異性和重要性!

因此,認知和思維層次的不同,造成了個體選擇、行為和結果,乃至命運和人生的不同。

雖然同為人,且生活在同一個世界裡,但各自的認知和思維卻在不同的層次和時空,不管是否接受,卻是真實的現實和場景。

邏輯層次理論把個體與組織思考決策的維度,從高到低分為六個層級:願景、身份、價值觀、能力、行為、環境,前三者為高層級,後三者為低層級,且上一層決定下一層,每升一個維度,認知、選擇、行為和結果皆不同。

悲哀和遺憾的是,多少人在低層次的框架裡,終老一生…

警醒:不要讓低層次的認知和思維毀了我們的一生!

根據一個人長期的思維方式和習慣,可以把大多數人的思維~行為模式,分為兩大類:解決問題型、塑造者型。

我們大多數人,通常都是解決問題型思維,總是局限於眼前的問題、條件與環境,總是用慣性思維和常規方法解決或處理問題。

故而,一直處在認知、思維和行為層次的最低層,即環境層。

相反,凡是塑造(創造)者思維型的人,在任何環境、形勢和處境下,都能絕處逢生、化險為夷,柳暗花明,當然,他們一開始也不是如此,而是不斷在成長和提升,正可謂:活到老,學到老,做到老!

不是我們所處的環境、條件不同(同樣的環境條件,為何別人可以成功?),也不是自己的能力、潛力和機遇不行(同等能力和機會面前,為何別人可以出眾?),一切的根本,是我們的視野太小,認知和思維的層次太Lou,一直在低層裡循環折騰…

同是爬山,在峰頂環顧,四處皆風景;在山下打量,滿眼亂石叢生;低者平視,總是感到困難重重;高者俯瞰,總是揮手間,雲淡風輕…

所以,不同的高度、視野、維度、角度,決定了認知和思維的層次,從而決定了每個人的行為和結果,乃至命運和人生。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所以:

寧為智者服務,也不與愚者為伍!所謂寧為雞頭不為鳳尾者,通常不會有太大作為。有人感嘆:一個人層次的高低,很多時候往往並不取決於自己,而是你和什麼人在一起;一個人的境遇不同,也不是取決於你有多努力,而是所處的環境、平台和圈層~本質還是認知和思維的層次。從這個角度說:選擇的確大於努力。

因此,我們必須主動升維自己的認知層次,迭代自己的思維模型,從而跳脫舊有的思維和行為框架。這就要求我們要有意識地多了解一些世界和事物的本質與底層邏輯,多掌握一些高階思維模型和工具,學會遷移思考、逆向思考,並刻意加以應用,從而不斷鍛煉提升從不同時空、視野、維度、角度,認識環境、認識世界、認識事物、認識問題、認識自我和他人的能力,進而實現認知和思維的躍遷。

跳不出自己舊有思維與行為模式的框架,擺脫不了過去的束縛,我們就不可能獲得真正質的突破與飛躍,更談不上更高層次上的蛻變與人生…

每個人的思維、意識和行為,都存在本我(動物屬性)、自我(人類屬性)、超我(社會屬性),要有意識提高和發揮自我的調節與平衡作用,努力向超我靠攏,不要被本我左右和掌控,這就需要發揮自律和自我管理的習慣和能力。

幸運的是,認知和思維能力,並不是那麼莫測高深,只要真正重視,保持一顆好奇心,不斷探索、學習、求證,都可以後天習得,並實現不同程度的躍遷和提升,怕只怕人太懶,結果為了輕松,吃虧一生!

警醒:不要讓低層次的認知和思維毀了我們的一生!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