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按壓這4個穴位的人,可能更容易長壽,簡單且輕鬆實用

在中醫上,有一句老話這樣說:「肚腹三裡留,腰背委中求,頭項尋列缺,面口合谷收。」翻譯過來的意思主要就是:有關「肚腹」這個部位的保養以及疾病治療,足三裡穴都能夠起到不小的作用;腰背方面的治療與保養都可以用到委中穴;凡是頭項部的問題都可以去找列缺穴;凡是面部和口部的問題合谷都可以起到作用。這些穴位為什麼能夠起到作用以及我們又該怎麼去找到這些穴位來保養健康呢?

足三裡穴的位置在外膝眼下三寸,脛骨外側約一橫指處。


更簡單的取穴方式是,用手從膝蓋開始,沿著脛骨下滑至突然凸出來的地方,往外一橫指的距離,就是足三裡。足三裡是胃經合穴,合治內腑。所以足三裡幾乎主治所有的胃腸類疾病,如腹瀉,腹痛,胃痛,胃脹等等都可以通過按摩或者針刺足三裡得到緩解。


而且現代有臨床驗證發現,通過刺激足三裡穴可以調節循環系統,消化系統,內分泌系統等,足三裡最讓人驚訝的一點是它有雙向調節能力,比如刺激足三裡,血壓低的患者可以升血壓,血壓高的患者可以降血壓。在日常生活中無事時按揉或者艾灸足三裡可以起到強身健體的作用。

委中穴的位置是膕橫紋的中點。


我們做屈膝運動時,膝關節下方的一個凹陷處,解剖學上稱其為膕窩,委中穴就是在這個膕窩的正中間。委中穴是膀胱經合穴,膀胱經與腎經相表裡,所以委中也可以治療有關於腎經的疾病。

                      


                                    

像腰痛,遺尿,便血這些疾病都可以取穴委中來進行治療,「腰背委中求」中的「求」字可能被許多人都理解為腰背有病都可以用委中治療,但是它還有另外一種意思,就是如果一個人的委中穴不是正常的凹陷狀態,而是突出了,那很可能這個人就有腰背方面的疾病,這也是腧穴很神奇的一點,穴位不僅僅只是治病的地方,通常也是疾病的反應點,在疾病癥狀還不是特別明顯難以判斷病變位置時,可以嘗試著用穴位去反推病變位置。

列缺穴的簡單取穴法是:


兩隻手的虎口自然交叉,一手食指按在另一隻手的橈骨莖突(掌心向下,腕關節在大拇指這一側的突出處)上,指尖下的凹陷處取穴。列缺是肺經的絡穴,同時也是八脈交會穴之一,交任脈。肺經與大腸經相表裡,大腸經上行,經由頸項到達面部,任脈同樣經過頸項部止於面部,所以列缺穴可以藉由這兩條經脈去對頸項部以及頭上的病痛產生治療效果。

合谷穴的位置在虎口偏食指側,按捏有明顯酸脹痛麻的感覺。


合谷穴是手陽明大腸經的原穴,是大腸原氣經過和留止的地方,擅長治大腸經所過地方的疾病,即「經脈所過,主治所及」。有研究能夠證明,針刺合谷穴可以使鼻區的溫度發生變化。所以合谷穴可以治療大腸經的止點面部的穴位,而且合谷為治療眼病的特效穴,善於治療眼睛紅腫疼痛,麥粒腫等。不過很需要注意的一點就是:孕婦不宜針刺合谷穴,最好也不要去嘗試刺激合谷穴,珍愛生命。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