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什麼日本人全球壽命最長?揭示:4個飲食習慣,足以讓我們學習
古往今來,長壽一直是備受人們關注的話題,從秦始皇時期開始,人們就表達出了對「長生不老」的向往之情。而現今生活中,雖然我們無法做到「長生不老」,但長壽不再是夢想。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發布的報告《世界衛生統計2018》顯示:日本人的平均壽命為84歲,成為了當今世界上最長壽的人種。
他們是通過什麼方式成為世界上最長壽的國家的呢?
據專家介紹,長壽主要和四個因素有關,分別是遺傳,生活習慣,環境以及醫療條件的改善。其中遺傳佔了兩成比例,生活習慣則佔了75%。細究其劃分,在生活習慣中,飲食習慣成為了重中之重。據資料顯示,二戰後日本人的平均年齡只有55歲,但在改變了飲食習慣之後,他們的平均年齡上升到了世界第一。
日本長壽的飲食習慣如下:
第一,較少食用肉類,愛吃魚類食品
在日本的歷史上,曾經有很長一段時間禁食肉類製品,肉類製品只能被當成一種藥物。而在這段時間魚類就成為了替代肉類的食品,為家家戶戶所食用,所以即使是解禁之後,日本人仍然不習慣食用肉類製品。據調查顯示,一個日本人每年可以消耗一百多斤的魚。
第二,吃飯只吃八成飽
日本人不追求飽腹感。在他們的觀念中,十成飽對身體有害無益,因為十成飽會加劇消化過程,身體各個器官的運作會變得較為遲緩,無法被調動起來發揮正常的生理功能。他們追求的八分飽極大的避免了肥胖症、糖尿病、肝病等疾病的產生。
第三,每天的食材豐富
日本厚生勞動省在1985年就制定了《為了健康的飲食生活指南》,倡導民眾一天盡量吃30種食材,他們認為這樣吃營養才能全面均衡。所以即使他們吃的少,但是他們攝取的食物種類繁多,營養豐富。
第四,講究細嚼慢咽
日本人從小就知道細嚼慢咽可以延年益壽。而咀嚼時間越長,消化系統的神經就有足夠的時間向大腦發出信號,飽腹感就會越強,自然就會吃得越少,胃部的消化負擔也隨之減輕。
第五,飲食以清淡低熱為主
日本人喜歡清淡的食物,烹調用的油較少,他們更加註重食物本真的味道,認為這是對食物的尊重。他們經常生吃一些食物如生菜、胡蘿蔔、黃瓜等,而其他食物也大多數採用蒸煮的烹調方式,最後淋上一點點油,這樣既保證了食物的營養不被高溫破壞,又能減少油脂的攝入,對健康有益。
第六,多食用蔬菜水果和穀物
從整體上來看,日本人的三餐中都含有較多的碳水化合物。這些碳水化合物主要來自穀物、蔬菜以及水果,纖維不易被身體消化,因此吸收速度較慢,不會迅速轉化為脂肪。
第七,愛吃時令食材
日本人通常按照時令來選擇食材,他們認為只有這樣才能品嘗到最天然、最純正、最原始的滋味。
吃出來的疾病
都說「民以食為天」,食物是生命得以延續的主要營養來源,但吃不對,真的害命。我們看到日本種種飲食習慣可以有利的避開很多慢性疾病,例如不健康的飲食習慣導致的肥胖症。據相關數據顯示,日本連續幾年都是肥胖率最低的國家。2016年,日本肥胖率只有4%,而美國人是日本肥胖率的10倍之多。
這還不算什麼,2015年的數據顯示,日本肥胖率還要低於4%,只有3.7%。
歸根結底,吃不胖的重要原因,就是健康的飲食習慣。日料在世界飲食健康排行榜中首居第一位,通過食物引起的肥胖概率僅有1.5%,這就有利的避開了威脅人類健康的一大殺手:心血管疾病。
「貪吃」只能滿足人們一時的慾望,但它有可能成為你一輩子的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