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腸疾病要留心!提醒:5個錯誤認知,有時候連醫生都難辨別

「肛腸」是人體複雜的吸收和排洩系統,人一日三餐吃的食物,都需在腸道內完成吸收工作,剩餘的食物殘渣則會隨著直腸、肛門等排出體外。

而生活中最難避免的疾病就是「肛腸問題」,特別是久坐人群更易出現,比如便秘、痔瘡等尤為高發。也正因如此,大家對肛腸疾病也並不重視,認為只要它沒有劇烈痛感,沒有對生活造成影響,所以也不管,甚至將所有的肛腸異常都歸結於痔瘡、肛裂等。殊不知,正是因為有這種錯誤認知,反而可能會耽誤其他疾病的診斷和治療。


特別是以下五個錯誤認知,現在了解還不晚:


肛門不舒服就是痔瘡。有部分朋友在出現大便疼痛、便血或大便形狀改變時,首先就會懷疑自己是患上了痔瘡。其實,有很多腸道疾病都會對大便造成影響,這包括了腸道內息肉、腸癌、肛周膿腫以及肛瘺等。特別是發生直腸癌或息肉後,會有明顯大便變細癥狀,而晚期腸癌更是會有便血,如若籠統的將其都歸於痔瘡,耽誤疾病診斷和治療。


肛門疼,那就是肛裂。肛裂的確是會造成劇烈的肛門疼痛,特別是在大便時疼痛尤為明顯,且會伴隨便血癥狀出現。但是,肛門疼並不意味著僅僅是患上了肛裂,肛門膿腫、痔瘡等都會造成排便時肛門疼痛,且可能會有出血表現。特別是在發生肛門膿腫後,患者肛門出現持續性跳動,同時伴隨痔瘡癥狀發生,如若不進行治療,後期還可發展為肛瘺。


肛腸疾病不用做指檢。有部分人在出現肛腸不適去檢查時,聽到做「指檢」時就會立刻拒絕,覺得觸摸不能發現疾病,畢竟是人體的隱私部位,檢查時也會感覺非常尷尬。但實際上,指檢是發現肛腸疾病的一大方式,不僅能發現潛藏的內痔,同時對直腸癌篩查也有一定幫助。

肛周膿腫不用就醫。很多人都認為肛周膿腫就是一種炎症,隨便吃一些消炎藥物或塗抹藥物就可以了,但實際上消炎藥雖然能減輕痛苦,但卻是治標不治本!感染源還會向著周圍間隙慢慢滲透和轉移,從而形成比較大的膿腫,甚至是對鄰近組織進行侵犯,比如陰道、尿道和膀胱等,嚴重情況下就會形成複雜的肛瘺。


所以,發生肛周膿腫後,第一時間就要就醫進行檢查。


腸癌就是老年病。雖然臨床上大部分腸癌患者都是中老年人,特別是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尤為常見。但近些年青中年人群患腸癌的也屢見不鮮,除了和家族遺傳因素有關,後天不規律飲食、生活習慣等,也是促發癌症的兇手。

所以,在出現肛腸不適,且持續兩周以上也沒有緩解時,應積極去正規醫院進行檢查,排除腸癌的可能性。生活中大家不應對肛腸疾病有錯誤認知,當出現肛腸不適後,需積極配合醫生進行檢查。必要時還需進行腸鏡篩查,腸鏡是最為直觀檢查腸道的內窺鏡方式,它能儘早發現潛藏在腸道內的病變,對診斷腸癌、息肉都有一定幫助。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