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格局,就看他閒下來的樣子
一個人的格局,就看他閒下來的樣子
閒時,是最好的增值期
你最近閒下來了嗎?
我相信有80%的人會回答:“Yes。”
疫情之下,生活如同被按了暫停鍵,“閒”成了我們生活的常態。
有人曾說:“如果想要知道一個人是否優秀,那麼就看看他閒下來的樣子。”
近日,一位在方艙醫院讀書的年輕人在網絡上走紅。
病床上,他手捧一本《政治秩序的起源:從前人類時代到法國大革命》,專心研讀,全然沒有發現記者的鏡頭。
當這張照片傳到社交網絡之後,“讀書哥”立馬“出圈”,就連該書作者——美國學者弗朗西斯·福山也在推特上轉發了這條新聞。
病毒來襲,無所事事的空虛和閒居在家的焦慮佔據著國人的心。但總有一些人,能在灰暗的日子裡散發出強大的精神力量,護佑著自己,更激勵著他人。
比如這位“讀書哥”。
當我們還在為如何打發閒暇的時間而煩惱時,“讀書哥”卻用行動告訴我們:
閒暇時候,是最好的增值期。
疫情期間,即使身體被隔離了,心也不該被隔離。
一個人活在世上,最可怕的是精神上的空虛和無物。
當你愜意地躺在沙發上,一邊吃著零食,一邊漫無目的地刷著微博、抖音、B站、知乎時,你以為你在消磨時間,其實是時間在消磨著你:
消去你的斗志,磨掉你的銳氣,最後還給你一個120多斤的肉體和萎靡不振的靈魂。
更糟糕的是,當你終日無所事事、虛度光陰時,有的人卻在讀書、寫作、健身、學習烹飪,不斷提升自己的價值,也不斷拉開了與你的差距。
《我的前半生》裡有句台詞:
人呀,不能太閒,得有事做,既能排憂解悶,關鍵時刻,還能助自己一臂之力,不至於沒了依靠就倒下,走不動路。
以前總覺得閒來無事是最大的幸福。
最近卻突然明白了:太閒,並不是一個人的福氣。
好的人生,不能太閒
《菜根譚》裡有句話:“人生太閒,則別念竊生。”
誠然如此。
當我們終日無所事事、百無聊賴時,就很容易胡思亂想,漸漸地,內心的雜念潛滋暗長,人就會漸漸變得敏感、焦慮、無所適從,最後,痛苦不已。
前段時間,一個多年未見的好友突然發了一條朋友圈:
“諸事不順,煩。”
我問她怎麼了。
她告訴我說,自己畢業後進了一家企業,雖然收入不多,但工作很清閒。大多數時候,她的日常就是上班的時候在辦公室玩玩手機,等下班了就回家打打游戲。
我不解,問:“這不是挺好的嗎?”
她嘆了口氣,說:“剛開始還覺得挺舒服的,但日子久了,各種糟心事就來了”。
原來,由於工作太清閒,她有事沒事就去找男朋友閒聊,對方沒空回,她就患得患失,覺得男友不愛自己了;
她所在的那個部門,大家都沒事做,就天天在辦公室裡各種無事生非、上演現實版宮斗大戲;
她閨密最近跳槽到了一家會計師事務所,整天忙得見不到人影,她又覺得對方是在刻意疏遠自己……
最後她跟我大吐苦水:“我最近真的諸事不順,好煩呀。”
我半開玩笑半認真地對她說:“你這啊,根本就是閒得發慌。多找點事做,就沒有時間和心力想這些亂七八糟的瑣事了。”
《勸民》詩雲:“不見閒人精力長,但見勞人筋骨實。”
人啊,總要讓自己有點事情做,才不會有那麼多的時間去胡思亂想、去患得患失、去糾結不清。
正如法國著名作家羅曼·羅蘭所說的那樣:“生活中最沉重的負擔不是工作,而是無聊。”
世上本無事,閒人自擾之。
人太閒,就容易胡思亂想:
男友明明在為你們的未來打拼,結果你一腦補,一出移情別戀的大戲就拉開了帷幕;
同事好心指出你工作中的一個小失誤,結果你閒得無聊,非覺著人家是在故意打壓你;
閨密已經忙到腳不沾地了,結果你百無聊賴下的一通亂想,友誼的巨輪就已在你的腦海中說翻就翻;
……
有個詞叫“無事生非”。太閒,真的會毀掉一個人。
人生上半場太閒,下半場就會被嫌。
我勸你:
別太閒,用心去生活,讓自己有事可干,找到自己的痛點,去解決、去提升;
別太閒,用身體去行動,讓自己真正忙起來,找到自己的興趣,去開拓、去嘗試。
好的人生,不能太閒。
什麼是好的人生?
不給剪不斷、理還亂的閒愁閒緒留時間,就是好的人生。
忙,是治愈一切的良藥
知乎上有個問題:廢掉一個人最快的方式是什麼?
其中有個高贊答案是:“讓他一直閒著。”
深以為然。
一個人一直閒著,多出來的精力和時間無處安放,就只能開始天馬行空地胡思亂想和反復咀嚼生活的瑣屑與無味,以此來打發漫漫時光。
越想越復雜,越咀嚼越傷感,最後,仿佛全世界都在與你為敵。
然後你說,自己不開心,自己很痛苦。
但是,與其說你活得痛苦,倒不如說,你太閒了。
美國著名人際關系學大師卡耐基說過:“要保持忙碌,它是世界上最便宜的藥。”
相信每個人都有過這樣的經歷:
工作的時候總覺得累,祈禱可以不用上班,閒下來好好睡個覺。
然而,真的十天半個月地放假在家,天天睡懶覺、看電視、打游戲、吃東西……過不了幾天,整個人就像散了架一樣,覺得放假比工作更累。
著名漫畫家方成先生89歲時,身體還十分硬朗。
一位澳大利亞漫畫家向他討教養生之道,方老只說了一個字:“忙”。
後來,他又為自己作了一幅自畫像,題字就是:“生活一向很平常,騎車畫畫寫文章。養生就靠一個字:忙。”
誠然如此。
忙,是治愈一切的良藥。
如果你過得不開心,如果你看不到未來的方向,如果你想改變現狀,那麼,就給自己找點兒事做,讓自己忙起來吧:
去讀書、去健身、去旅游;去努力、去奮斗、去改變。
好好經營自己、改變自己、提升自己,用忙去打敗疲乏與焦慮,也治愈陳年的無聊。
當你變得優秀的時候,你會發現:
煩惱都已消失不見,而快樂卻在接踵而來。
為什麼有的人曾經是人群裡的佼佼者,但隨著歲月的流逝卻逐漸泯然於眾人了呢?
為什麼有的人起點很高,卻始終難以突破自我,變得越來越平庸了呢?
歸根到底,是因為格局太小。
金碧輝煌的物質文明,如陀螺般高速旋轉。
時代,每一天都在快速變化著,極少有人可以准確預測到三年、五年後世界是什麼樣子、需要怎樣的人才。
但我們可以確定一點,如果你始終堅持不懈地學習和成長,積極地擁抱改變,在閒暇的時間裡好好經營自己、提升自己,那麼你一定不會被時代拋在身後。
而無論是學習和成長,還是改變和提升,都是在重塑你的格局。
曾國藩有這樣一句名言:“謀大事者首重格局。”
是啊,做人,往往贏在格局大,輸在格局小。
人生下半場,其實拼的就是格局。
而一個人的格局,就藏在他閒下來的時光裡。
你是選擇忙裡偷閒,利用閒暇時間去讀書、健身、旅游,去努力、去奮斗,用自律改變自己、增值自己呢?
還是選擇吃了玩、玩了睡、睡了吃,在沙發與被窩之間閒到無聊,任憑時間消磨自己呢?
一切都在於你的選擇。
董卿說:“我認為生命的意義在於開拓而不是固守,無論什麼時候,我們都不應該失去前行的勇氣。”
誠然如此。請別讓閒時的安逸埋葬了你的未來。
往後余生,願我們在閒暇時候都能關閉“吃了玩,玩了睡,睡了吃”的循環模式,打開“自律、改變、增值”的強化功能,提升人生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