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門螺桿菌該不該「趕盡殺絕」?它的「克星」是什麼?藥師告訴您

幽門螺桿菌該不該“趕盡殺絕”?它的“克星”是什麼?藥師告訴您

南開孫藥師 2020-01-22 22:44:10

幽門螺桿菌是生長於人體胃竇部的一種螺旋形的微厭氧菌,可耐受胃內酸性環境,避免被胃酸殺滅,而且難以被人體的免疫系統清除,我國幽門螺桿菌的感染率可高達50%以上,主要通過口-口途徑和糞-口途徑傳播。幽門螺桿菌可產生毒素和有毒的酶,引起胃腸道黏膜損傷,從而導致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腸潰瘍,胃黏膜持續的炎症反應還有可能誘發癌變,因此,幽門螺桿菌被國際衛生組織和國際癌症研究機構確定為一類致癌物。

幽門螺桿菌該不該「趕盡殺絕」?它的「克星」是什麼?藥師告訴您

幽門螺桿菌好似過街老鼠,人人喊打,但它真的需要被“趕盡殺絕”嗎?其實不然,大多數患者感染幽門螺桿菌後沒有症狀,或只有輕微的腹脹、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狀,這些患者不一定要進行根除治療,這是因為幽門螺桿菌感染本身就是胃腸道菌群紊亂的表現,對於低危患者,盲目的殺菌,很容易破壞胃腸道內益生菌群的生態平衡,從而進一步加重感染,另一方面,我國幽門螺桿菌的感染率高,根除幽門螺桿菌需要使用多種抗生素、質子泵抑制劑和鉍劑,提高根除率,但事實證明,目前幽門螺桿菌的根除率無法達到100%,有些患者需要反復治療,這無疑增加了細菌耐藥風險、醫療負擔和藥物不良反應的發生率,因此,目前國內外一致的觀點是低危幽門螺桿菌感染者不推薦進行根除治療。

幽門螺桿菌該不該「趕盡殺絕」?它的「克星」是什麼?藥師告訴您

對於胃、十二指腸潰瘍、胃黏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等高危幽門螺桿菌感染者,則必須進行根除治療,以免病情惡化,危及生命。此外,幽門螺桿菌與血細胞和血管細胞有相似的抗原,導致免疫系統將血細胞和血管細胞誤認為是外來抗原進行攻擊,從而導致缺鐵性貧血、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等血液系統疾病,這時也需要進行根除治療。

目前有很多傳言聲稱某些食物、中草藥、甚至牙膏可以殺滅幽門螺桿菌,是幽門螺桿菌的“克星”,比如大蒜、洋蔥、蜂蜜、卷心菜、西藍花、丁香、火麻仁等,它們在體外可能有殺菌作用,也開展了一些相關的體外研究,但是人體的內環境十分復雜,幽門螺桿菌藏身於胃的黏液層下,胃上皮細胞表面,它們很難通過胃的黏液層屏障,發揮殺菌作用,因此,用這些所謂的“克星”殺滅幽門螺桿菌並不靠譜。

幽門螺桿菌該不該「趕盡殺絕」?它的「克星」是什麼?藥師告訴您

人體臨床試驗證實,抑酸藥物和抗生素才是殺滅幽門螺桿菌的最大克星,幽門螺桿菌與人類共生多年,異常狡猾,而且有很強的耐藥性,沒有一種單一的藥物能將其殺滅,往往需要聯合用藥,可以選擇一種質子泵抑制劑(奧美拉唑、蘭索拉唑、泮托拉唑、雷貝拉唑等)聯合兩種抗菌藥物(主要包括阿莫西林、克拉黴素、甲硝唑、呋喃唑酮、四環素),還需要聯合一種鉍劑(膠體果膠鉍),我們稱之為四聯療法,療程要達到10-14天,可使幽門螺桿菌根除率提高至95%以上。

幽門螺桿菌該不該「趕盡殺絕」?它的「克星」是什麼?藥師告訴您

總之,幽門螺桿菌是誘發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腸潰瘍、甚至胃癌的常見致病菌,對於低危的幽門螺桿菌感染患者,盲目根除幽門螺桿菌會引起胃腸道菌群失衡,從而可能誘發感染加重,還會增加細菌耐藥風險、不良反應風險和醫療負擔,因此,不推薦進行根除治療,對於高危的幽門螺桿菌感染患者,必須進行根除治療,以免貽誤病情,造成嚴重後果,因此,幽門螺桿菌感染應有選擇性的進行根除,避免一味“趕盡殺絕”。那些說某種食物、中草藥、甚至特效牙膏能夠殺滅幽門螺桿菌的傳言都是不可靠的,人體臨床試驗證實,目前對幽門螺桿菌真正有效的只有“四聯”聯合根除療法。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