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晚輩,幾歲開始就不應該收壓歲錢了?

古時候,人們用紅紙包八枚銅錢嚇退「祟」,寓意八仙(八枚銅錢)會暗中會保護孩子,又因「祟」與「歲」諧音,到了明清便被稱為「壓歲錢」。到了今天,每逢除夕之夜,闔家團圓,長輩給晚輩壓歲錢已經成為了傳統,它也代表著長輩對晚輩的美好祝願,期望孩子在新的一年快樂成長、學業進步。而隨著人們生活水準的大幅提高,壓歲錢的數額也越來越大,那麼,作為晚輩,有沒有思考過,幾歲開始就不應該收壓歲錢了呢?

對於這個問題,人們的回答不盡相同。有人說,孩子長大成年,就不應該收壓歲錢了;有的人則認為,壓歲錢的傳統應該延續到孩子大學畢業,參加工作,有了一定的經濟保障之後;還有人說,在孩子成家後,長輩出於對晚輩的照顧和關心,也可以適當地給壓歲錢。長輩們的回答都有著自己的看法。從個體心理層面看,「壓歲錢的終止時期,還是根據孩子的發展情況來決定。」「壓歲錢」的意義清代吳曼雲在《壓歲錢》一詩中寫道:「百十錢穿彩線長,分來再枕自收藏,商量爆竹談簫價,添得嬌兒一夜忙。」由此可以看出,明清時期,壓歲錢可謂牽繫著孩子們的一顆顆童心,在那時,壓歲錢主要用於買鞭炮、玩具和糖果等過節所需物品。民間一直有一種說法,給孩子壓歲錢,是為了當「年(惡鬼妖魔)」來傷害孩子的時候,孩子可以用這些錢去鎮壓它們,從而逢凶化吉。還有一種說法是,壓歲錢其實就是晚輩給長輩的「歲」,年歲、歲數、壓歲,意味著長輩能夠長壽。
歸根結底,壓歲錢就是圖個「好彩頭」,是長輩對晚輩的一種經濟支援方式,同時具有著社會意義。壓歲錢應該在哪個年齡段終止,其實是沒有特定答案的,人們用年齡作為終止理由是不合適的。畢竟,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年齡不是一個固定的判斷標準。在不同的家庭中,每個晚輩的發展情況也不相同,他們的經濟能力、生活水準、物質條件都有著明顯的區分,而這些也應當是考慮進去的因素。調查有社會調查表明,現代社會,年輕人步入社會的時間越來越晚,成家的年齡也越來越大,經濟收入水準的差距也越來越大,同時,教育孩子成人成材的成本明顯上升。在年輕人擁有相對穩定的工作之前,對長輩經濟支援的依賴度也是偏高的。年輕人經濟收入獨立時間的延後,也就意味著很多人即使成家、為人父母,對長輩的經濟依賴還沒有完全擺脫。由此可看出,壓歲錢的年齡終止有滯後趨勢實屬正常。
過年期間,長輩給晚輩壓歲錢是必不可少的項目,也是晚輩最開心的一個環節,更是一種社會性.行為。心理學家表示,人的個體行為其實是容易受到外部環境因素影響的。比如,由於不同地域習俗的不同,各個地區給晚輩的壓歲錢數量和方式也不一樣。不同的地區有著不一樣的經濟發展,有的地區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就輟學打工,不再給壓歲錢了,而經濟狀況較好的地區,壓歲錢將一直持續到成家立業,也是極有可能的。從心理學角度看,給壓歲錢的行為也是沒有特定的規則的,與之相關的,反而是晚輩的成熟程度,這不僅僅是在經濟層面的支持,更是長輩對於晚輩的一種關心。
對於年輕人來說,在步入社會的過渡時期,往往面臨著諸多困難,如房租、水電費、日常開銷等,他們既有著儘快人格獨立的強烈渴求,也有著不得不依靠長輩經濟支持的無奈。在這樣的過渡期間,難以適應自己在社會上的新角色,導致他們在思想上普遍不成熟、對工作不適應。因此,在過年時,長輩可以象徵性的給晚輩一些壓歲錢,幫助他們渡過難關。總的來說,我們不必過於糾結壓歲錢的年齡終止應該在哪個階段。無論金額上的多少,壓歲錢都是一種長輩對晚輩的心意,也是經濟上的支持,更是中國的傳統習俗,其蘊含的精神價值早已超過了社會價值本身。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