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不會重來,教育不能偷懶!教育好孩子,是父母最重要的事業

前半輩子用心,後半輩子省心;前半輩子省心,後半輩子就會勞心。

—— 優媽

教育孩子,沒有任何捷徑可言,更沒有完全照搬的成功模式。

別人的教育理念並不能適用於全部的孩子,全部照搬只會產生反效果。

教育孩子,父母真的不能偷懶。

俗話說:前半輩子用心,後半輩子就省心;前半輩子生省心,後半輩子就會勞心。

父母要意識到,不管掙了多少錢,事業發展得多好,如果孩子的教育不得當,將來老了也是要後悔的。

實際上,最省心的教育,是家長不偷懶和用心的諄諄善誘。

教育最大的死敵

就是大人的“靜等花開”

樓下小商店的大姐,天天和我們抱怨自己的孩子如何如何不懂事,成績怎麼怎麼不好。

實際上,孩子不懂事,成績不好,真的不能全怪孩子。

這位大姐特別喜歡打麻將,每天晚上都在家裡開麻將桌,孩子放學回來也不管不顧,有時候還讓孩子幫忙看店鋪。

大姐的丈夫,每天沒事就抱著手機研究彩票,幻想著有一天能中大獎,兩人對孩子的成長和學習都不上心。

孩子一天天長大,也越來越叛逆,到現在,已經是完全管不了的狀態了。夫婦二人卻還是在怪孩子不懂事。

孩子就是孩子,他們自律性很差,沒有幾個孩子能管住自己,如果我們也不管孩子,指望他們能夠自覺,他們只會越走越偏。

我們常說:種什麼因,得什麼果。

教育孩子也是這個理,總想著“小投入,大產出”,這是不可能的。

你在客廳玩手機打麻將,卻讓隔壁房間裡的孩子“兩耳不聞窗外事,埋頭苦干做作業”,換成我們也無法做到,更何況專注力本來就很差的孩子。

養孩子就像養植物,不施肥澆水,不細心呵護,就想著開出一朵美麗的花兒,這比中大獎還難。

想養出一個優秀的孩子,父母該管就得管,該以身作則就以身作則,用心引導才是養孩子的正途。

每一個有出息的孩子背後

站著用心的父母

網上看到一位爸爸分享自己的教育經驗。

女兒剛上高三,這位爸爸就把所有吃喝玩樂的飯局都推掉,開始為女兒的高考做准備。

起得比女兒早,睡得比女兒晚。

一有空就看女兒的書本和復習資料,嘗試著和女兒一起學習。

當孩子遇到不懂的題目時,這位爸爸也能解答一二。

最終,女兒考上了985,成績在全班第二。

更讓人意外的是,女兒在高二高一都只是中上水平,女兒最後能逆襲,和這位爸爸的用心密不可分。

這並不是說,讓我們每位父母都像這位爸爸一樣全身心投入。

我們要學習的,是他那種含辛茹苦的用心。

宋慶齡曾說:孩子的性格和才能,歸根究底是受到家庭、父母的影響。

沒有人比父母更了解我們的孩子了,孩子的天賦只有父母最清楚,孩子的性格家長更了解,孩子的優勢和不足,只有家長最明白。

每一個有出息的孩子背後,都有父母的奮力托舉。

我們要記住,對孩子用心,是一個父母應盡的義務,責無旁貸。

父母安身立命

孩子才能出人頭地

陝西農民吳治保有5個孩子,4個考上清華、北大,一個在考研。吳治保還獲得了政府給的人才培養獎勵30萬元。

在一個普普通通的家庭裡,所有孩子都能取得如此不凡的成就,和父母吳治保夫婦平日的耳濡目染分不開。

為了讓孩子們好好學習,夫妻二人起早貪黑,任勞任怨,平時也不會因為孩子學習成績不好就打罵他們。而孩子們也被父母的規律所影響。

每天早上,聽到父母起床的動靜,兄妹幾個也會摸黑起床,開燈看書;周末的時候,他們也會抽出至少半天的時間去幫助父母勞作。

夫婦二人用行動讓孩子學會了堅強、堅持與堅定。無論遇到多大的困難,他們始終不會放棄自己的夢想。

世界上所有的書籍都比不過父母這本書,孩子每天都在翻閱和效仿。

身為父母,我們不必顯赫也不必騰達,但是必須具備自食其力的生活態度。用我們的誠實勤奮影響孩子的人生。

童話大王鄭淵潔談及自己的教育理念,他說道,孩子出生後,學歷只有小學四年級的我,開始拼命寫作,當著孩子的面,把《童話大王》月刊寫了28年。

他表示,自己這麼做,就是要讓孩子知道,父親是如何讓一貧如洗的家庭變富有的。

蘇霍姆林斯基就曾說“對一個家庭來說,父母是根,孩子是花朵。父母常“看到”孩子的問題,卻不知這其實是自己的問題在孩子的身上“開花”。

想讓孩子的世界明亮,父母要先有光。

孩子是父母的復印件,父母什麼樣,孩子就是什麼樣。

俗話說得好,三流的父母當保姆,二流的父母當教練,一流的父母當榜樣。

作為父母,只需做好榜樣,當一面無比光亮美好的鏡子,孩子自然能從中找到自己該有的樣子。

言教不如身教,身教不如境教!給孩子最好的禮物是榜樣!

給孩子食物只會讓孩子成為大人,給孩子觀念會讓孩子成為偉人!

父母是照亮孩子一生的光,你若暗淡,孩子便看不清未來的路;你若光芒四射,孩子必定熠熠生輝。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