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滅之刃》中隱藏的冷知識,體現傳統工藝文化與傳說文化的結合
《鬼滅之刃》中隱藏的冷知識,體現傳統工藝文化與傳說文化的結合
人們常說藝術來源於生活,文化體現於長年累月的歷史歲月長河流傳而來,每一種文化與藝術都有它不同呈現的方式與載體。同樣作為動漫作品也通過各種形式與類型闡述著作者表達的文化與藝術。漫迷們所追求的作品不僅是劇情吸引,得到的更是一種文化藝術的渲染體驗,不僅可以讓大家印象深刻還能起到更好的傳播效果。往往這些作品在表達藝術文化的同時也蘊藏了一些為妙的冷知識包含其中,就拿如今突然火熱的動漫作品《鬼滅之刃》來講,除了作者體現的親情和讓觀眾與讀者情感跌宕起伏之外,其中也有運用到生活中的一些冷知識作為題材進行創作。那麼今天就為大家詳細解析一下《鬼滅之刃》中的小亮點。
呼吸之法來源生活常識
《鬼滅之刃》最為突出的情節設定就是作為斬鬼所成立的鬼殺隊,鬼殺隊中往往有著利用呼吸之法增強個人戰斗能力劍士。呼吸之法通過利用有效的呼吸技巧將人身軀進行有效短暫的強化,從而達到與鬼抗衡的體質,利用這種戰斗技巧使自己消耗應有的余命獲得大幅度戰力提升,配合劍技之型快速有效的斬鬼,炭治郎在入山修行之中,也通過日常的體能訓練通過快速通過附有埋伏障礙的地形上下山增減體能擴張肺部訓練,同時在前任水柱劍術傳授的過程中習得水之呼吸全形態。
水之呼吸
在技能訓練篇章中炭治郎又掌握的全集中呼吸常中的方法,二十四小時持續保持全集中呼吸之法生活,在平日增加體能與反應的訓練的同時,訓練過程中也有對其產生的副作用有所描述。例如:感覺心髒要從耳朵中跳出來,耳朵一直處於咣咣響狀態。最後通過不斷的磨煉掌握了這種呼吸之法。
炭治郎嘗試全集中呼吸常中訓練遭遇
劇情描述的呼吸之法其實也是運用到我們生活中常識做基礎來進行創作的,所謂的劇情中的“呼吸之法”也就是平時大家最為了解的一項肺活量的訓練。平日中喜歡鍛煉健身的人群可以說感受頗深,在健身或著跑步都會調整自己的呼吸方式和節奏,來適應匹配在激烈運動中所消耗的氧氣,通過調整吐納和呼吸的頻率使肺部吸收相應的氧氣以供劇烈運動時得到充分的氧氣供應,避免造成缺氧昏厥的事情發生。物理運動訓練不僅可以強身健體還可以擴張肺部,這也就是日常中大家所描述的肺活量。然而,動漫中提及到的全集中呼吸之法常中,也是日常生活中最為體能訓練達到極限時所產生的反應狀況。炭治郎所描述的種種境況,往往許多人都有過相似的經歷,如運動中的最後沖刺階段,此時由於肌肉運動所帶走的大量能量後會感到疲憊,在這一基礎上做極限加速運動直到停止後,往往給人感覺就是心髒的加速跳動有種心髒快要從嗓子裡跳出的感覺,耳朵也會出現轟鳴聲“耳鳴”。日常生活中除去激烈運動還有能夠達到這種反應效果的產生就是“高度緊張感和恐懼感”。人在高度緊張或者受到驚嚇時,會造成呼吸紊亂節奏加快,此時的肺部也會跟隨著自身感覺進行擴張。曾經有實驗表明:人在通過一個以自身比例可以完全通過的狹小空間,在伴隨著緊張或者未知恐懼感的狀態下,人會產生呼吸紊亂肺部會吸入大量氣體造成胸部擴張,無法穿過本來可以穿過的空間。全集中呼吸常中也就是以這種現象為基礎進行創作。
日輪刀來源冷兵器藝術
鬼殺隊對於斬鬼的利器自然而然就是日輪刀的設定,由於本身是日漫所以呈現的兵器原型也是以武士刀為主。上期的文化起源中已經詳細的介紹了武士這一職業,並沒有對其冷兵器武士刀進行詳細的講解,在這裡給大家詳細的普及一下冷兵器藝術文化。《鬼滅之刃》中提及日輪刀是由最接近太陽的山上產出的特殊礦石為原材料,由鍛刀村每位劍士的專屬刀匠負責冶煉鍛造而成,刀身可以根據使用者來改變自身的顏色,斬鬼時就如同具有陽光照射一般的傷害,達到極致刀身還可成為紅刃狀態。
蝴蝶忍與她的特殊日輪刀
武士刀也可稱作為佩刀,對於武士而言佩刀也是至高無上的象征,並不是隨隨便便就可以佩戴的。在江戶幕府時期,武士已經成為了貴族中的至高點,但也有著高低貴賤之分。除了皇室王公貴族,也只有武士可以佩戴,也是身份的象征,一般庶民是不可以佩戴武士刀的。武士刀分為長刀和短刀,長刀為打刀,短刀為脅差。長刀為主要戰斗武器,脅差為備用武器,只有在主武器損壞時,才會拿來代替使用。
伊之助以石砸刀
在劇情上關於日輪刀的強度也成為了漫迷們一度調侃的對象,其中出現多次斷刀的情形,更是有人對其的強度耐用性產生了好奇,炭治郎的首把日輪刀被累的蛛絲切斷,伊之助以石砸刀的現象都成為了有名梗的出處,頭柱腦殼比刀硬,伊之助完美手工達人等等以此誕生。不管是動漫也好還是現實也罷,在鍛造和冶煉工藝上至今都保留著傳統的制作方式,動漫也是起到一定的節目效果才如此設定。對於武士刀而言並沒有像動漫中那麼脆弱,在前幾年櫻醬外出游玩時參加過一個冷兵器鑑賞會,曾遇到一名日本傳統刀匠,本著對動漫的愛好向其詢問種種細節,這裡不才就將所了解和學到的知識分享給大家。
雖然沒有尋問武士刀起源,但從形似和國家歷史文化積累的知識中可以看出,其外觀非常像我們國家古代時期的唐刀,也有很多冷兵器愛好者說其是以漢劍為雛形改良而成。這種工藝文化論歸屬的問題在當時我也沒能問出口,所以只請教了制作工藝上的一些內容。
最終選拔中選擇玉鋼場景
武士刀的制作工藝與我們歷史中刀劍鍛造的工藝大致相同,也有些許的改良之處,工藝繁瑣復雜而且耗人力物力較大,傳統工藝鍛造往往是人工以鐵錘敲打而成,物力消耗則是體現在選材和鍛造之中。
日本傳統工藝鍛刀往往是采用土法制成,首先是選材,選擇制作武士刀的鋼材,往往以和鋼或者玉鋼做毛坯。(現代工藝中則是加入了其他鋼材或鐵)從煉鋼開始,將毛呸進行煉化,低溫1000°C提煉高品質鋼材。而每個鍛造師工藝手法不同,往往根據自己多年的經驗和自成一派的鍛造技藝,用肉眼來判斷煉制的鋼材中那一塊適合做武士刀。由於提煉結果並不是完整鋼材,只是散落的鋼塊,為了使其不予空氣接觸造成氧化,刀劍往往選擇黏土包裹進行回爐高溫融合,並在這期間進行淬火與鍛打(錘打)使其成為一個整體,其這個過程也是為了控制碳量的指標。因為玉鋼的成分極為負責,礦物質復函也相對的豐富。
日本美術刀劍協會保留下來的玉鋼
經過以上過程之後,則是到了鍛打制作工序,將整塊鋼坯進行定型鍛打,在這期間要選取長度進行折疊反復鍛打,這樣可以將其剛才進行疊層處理去除雜質,不停的反復達到十次之久,就有著疊層千層以上的效果,並且通過這套程序來增減鋼質本身的彈性和韌性。在為其選擇適應的鋼做搭配,現代工藝中叫“包鋼或者夾鋼”。以碳素含量較多較硬鋼作為刃金和皮鐵將碳素少較軟的心鐵進行包裹,其幾種合成鋼材硬度相當達到更好的融合不易於彎折。
不同鍛造工藝的學名
在經歷此過程之後就是回爐鍛造鍛打延伸,將幾種復合鋼進行緊密的去雜質融合在一起形成整個刀坯,進行不斷的捶打延伸至武士刀應有的長度。並且將刀尖用工具剪出,也就是所謂的切先。武士刀並不是由捶打變為彎曲,而是通過淬火的原理使其自動彎曲成自然的弧度,刀匠往往也會在鍛造的最後一步進行此項操作,將刃區通過調和燒刃土進行涂抹層度較淺略薄,刀身則涂抹的較為厚重。刀匠會通過肉眼識別火爐的火焰判斷溫度,將其回爐燒制。最後將其進入水中急速降溫,呈現自然的弧度與刃區優美的刃紋線條,通過此步驟刀變得更硬更鋒利。此步驟也是最難的一步往往失敗則會出現刀身由於極度降溫造成崩裂或者勉強成型沒有出現華麗的刃紋,這也是傳統工藝刀劍技藝強大之處。
成型以後則是迎來最為重要的一個環節,研磨一把如同鏡面的武士刀拋光並不像如今利用拋光機打磨如此簡單,根據刃區和刀身都有不同的工藝細節,從研磨目石百為運用到千位石,往往都是由刀劍親自手工研磨,研磨周期有時則用一個月之久。一切完工之後刀劍會將自己的署名地址可與刀柄之處,選擇精美的佩劍進行裝飾,從刀鞘選擇如何的什麼樣的木材,柄佩戴什麼樣皮質,卷柄的捆綁,刀譚,刀緣、目貫都有講究之說。
武士刀配件
經過這麼一個完美工序制作而出的作品,無論從硬度和強度來說,不會出現如同動漫所講那麼容易就斷裂的。彎曲可回直,刀脊在正中,重心不偏移都是一個最簡單直接的評價標准。
鬼舞辻無慘體現的鬼神文化
對於作者吾峠呼世晴來說,設定的鬼王鬼舞辻無慘可謂是“親兒子”版的設定,不僅壞事做盡,還激起了漫迷們分分鐘想請他喝紫藤花茶曬太陽聊天的欲望,不僅殘害眾生,還將大家喜歡的角色統統帶走了。而作者對鬼舞辻無慘的起源也有著一定鬼神文化為基礎的改變設定。鬼舞辻無慘誕生於平安時代,也正是鬼神文化開始流傳的時代,
正如同我們通過四大名著《西游記》了解屬於我們的神話一樣。鬼舞辻無慘
平安時代也是盛行民間傳說的時代,《百鬼夜行》也是誕生於此,傳說中提及平安時代的日本居住的人們所處的空間中相對應這平行空間是妖怪們所住的地方,也就是人與妖怪共存的時代。人們在白天出行活動,妖怪則是佔據了夜間的時間,妖怪懼怕陽光也懼怕神明,這也是為何到如今日本還有著各類神社的起因吧。
百鬼這一詞最早起源是我們中國,東漢時期張衡的著作《東京賦》中有提及百鬼。其原文是“度朔山上有桃樹,下常簡閱百鬼,鬼無道理者,神荼與郁壘,持以葦索,執以飼虎。”
民間流傳驅鬼的方式也與我們國家鬼神文化起源大致相同,例如早些時間每年除夕“過年”,大家鞭炮齊鳴就是為了趕走“年”獸,除夕打掃除等。在日本同樣也有著自行一派的驅鬼習俗,撒豆子,丟常年不用的舊物,火燒等等,這也都是已經鬼神文化體現。
百鬼夜行圖繪
作者利用這個時代設定鬼舞辻無慘的誕生,並且讓他逃亡了千年,為他量身定做了一套實力不作就不會死的劇情,也是別有一番用意的。
《鬼滅之刃》這部作品提及到了鬼的存在就沒有闡述神的存在嗎?
像上面所講正如同《西游記》一樣,讓我們了解到傳說中有龍王掌控雨水,有妖怪禍害人間。《鬼滅之刃》只體現了鬼殺隊如何奮起斬鬼的劇情,也有提及到神明的存在。炭治郎的父親炭十郎一生都奉獻給了為火的工作,每年都要祭祀跳起神樂舞。神樂舞的起源就來自於相應的神明,鬼既然怕太陽,自然與太陽神也有必然的聯系。
炭治郎神樂舞作品
神樂原本是日本神道奉納神的歌舞,起源也是來自傳說,《豐受皇太神宮御鎮座本記》曾記載掌管太陽的天照大神某日動怒,躲進石窟,導致陷入一片黑暗,晝夜不分,群神恍然無措,不知如何是好。天域執掌者便派眾神將其捉拿,最終無果。直至天鈿女命前來眾神想一計謀,在其洞口舉火歌舞生平,天鈿女命伴舞,眾神烘托氣氛。天照大神由於抵擋不住外面的歡樂受其引誘從洞中探頭巡視,結果被一舉拿下。為此這段天鈿女命的舞蹈成為了現在的神樂舞。直到如今依然流傳這樣的祭祀盛典和神樂舞。神社也往往供人們祈願和結婚之用。
很多動漫作品中都有提及神樂舞的元素如:《你的名字》、《元氣少女緣結神》等作品中都有明確的提及,同樣是以鬼神為題材的動漫作品。
總結
動漫作品作為文化載體的一部分不止是滿足漫迷的種種需求,在這些隱喻的創作形式中也是蘊藏著各種各樣的文化和冷知識的結合。結合劇情跳出作品,也會給大家帶來更多的收獲,並且能夠更加深刻的了解作品本身創作基礎的來源,更是對作者深一步的了解。所以,不要小看只是單純的動畫其中承載的文化與寓意都是意向不到的。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