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劇組8成失業 改行裝修駕德士
(香港訊)香港今年因反送中運動引發社會動蕩,加上中國大陸影視圈進入冰河期,約2000家影視公司倒閉,連帶影響香港電影產業陷低潮,今年香港僅攝制47部片,創開埠以來最低紀錄。
香港電影工作者總會會長田啟文(田雞)表示:“低點不算低,現在只是開始,我覺得明年情況會更差,因為一些老板完全沒有開拍的意願!”
據香港《蘋果動新聞》報導,今年香港經濟環境惡劣,街頭抗爭行動令市民沒心情消費,戲院生意在下半年銳減,港中兩地電影公司老板看不清前景,不敢貿然拍新片,再加上大陸開始排擠香港幕前幕後影人,8成從業人員已近半年沒工開,只好開德士或去登記當Uber司機,道具人員就轉去做裝修。
田雞表示:“其實裝修賺的錢比拍戲多,但因為他們熱愛電影才會堅持做下去,只是現在環境真的太差,特別有些兄弟是手停就口停,不轉業都不行。”
田雞指今年業界比2003年SARS時期更嚴峻。
田啟文指今年香港電影比2003年SARS時期更嚴峻。
“由於香港沒什麼電影開拍,再加上社會動蕩,香港投資者也好、大陸投資者也好,都不會選擇這段時間拍新片。就算有片拍,例如之前兩部賀歲片,一部是黃子華,一部是李璨琛,原本都說在香港拍,但李璨琛那部涉及警察題材,這個時候似乎不太適合在香港拍,所以後來搬去泰國拍,一來成本問題,二來拍泰國警察大家就沒意見,結果我們一部純港產賀歲片就硬生生跑到外地拍,而子華那部因為香港成本太貴,大部分戲要去深圳拍”。
香港電影制作成本屬全亞洲最高,因為薪水太高的關系,反而削弱了香港競爭力,田雞表示:“5、6年前我已經和同行說我們的薪水是全亞洲最貴,貴在一部電影基本的成本。幸好我們香港還有議價空間,如果成本低的電影和劇組有交情,很多肯收便宜一點,那變成香港出現一個極端情況,開拍電影可能成本很低,成本高的電影就可能不選擇在香港拍,然後請一部分香港工作人員出外拍了!如此一來香港工作人員開工機會自然少。”
黃子華賀歲電影因為香港成本太貴,大部分戲要去深圳拍。
田雞指幾年前大陸已開始排斥香港工作人員,但情況沒今年嚴重。今年發生反送中風波,再加上大陸本身也減少開戲量,自然有戲開都請回自己人,“其實都不關這次社會運動的事,最主要是兩地工作人員文化不同,舉最簡單的來說,他們習慣接一部電影會給中間人傭金,我們香港不吃這套,是明碼實價收錢,不願意給傭金”。
中國影視行業一向由資方支付稅款,但去年底開始稅項由本來不到10%急升至42%後,資方都不肯和演員、工作人員簽除稅後的合約,而勞方也不肯讓步,結果勞資雙方都不退讓;再加上題材審查更嚴格與需時不短,已經開拍的電影隨時因政治問題過不了審查被撤檔,老板很容易血本無歸,所以不少影視公司都寧願不拍。
直到這兩個月來,中國演員和工作人員都知道今時不同往日,終於肯讓步,願砍2至3成片酬,稅款就各自負責一半,老板才願意繼續投資。
問田雞,香港人員願跟隨減價嗎?他說:“我覺得香港兄弟沒什麼減價空間,因香港生活指數高,唯有多拍片才有減價空間,因為很多工作人員以日薪計,必須未雨綢繆,如果少工開,他們薪水只會向上漲,以彌補沒工作的日子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