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餓肚子時吃飯,剩饅頭也會非常香?醫生:這是大腦在發揮作用
想必大家平時都有過這樣的體會,飢腸轆轆的時候,不管吃什麼食物都會感覺很香,在飢餓的時候味蕾會變得很寬容,平時覺得好吃的,這時變得更好吃,平時覺得吃不下,哪怕只是普通的幾個剩饅頭,都會變得好吃多了。
許多父母還會利用這一點,去矯正孩子的挑食,「不吃就餓著」。那麼大家知道飢餓時食物更好吃什麼原因嗎?一方面,身體在飢餓狀態下,對能夠飽腹的高熱量食物有本能的需求,為了更快地補充糖、蛋白質和脂肪等營養素,會分泌更多唾液和胃酸等消化液,讓人們感覺先填飽肚子最重要,所以對味道就沒有那麼苛刻了。
另一方面,不同的食物給人的感覺不同,這些感覺傳給大腦以後,大腦會指揮味覺系統作出不同的反應。一些食物會讓你產生食慾,另一些食物可能曾經帶給你不好的印象或者記憶,或者食用這種食物單純讓你感覺不好,都會讓你產生噁心、厭惡的感覺。
在大多數生物的本能意識裡,甜味的食物往往代表著著高熱量、營養豐富的食物,是好吃的,而苦味則意味著變質和有毒的食物,是不能吃的,人也不例外,但這種情況發生的條件是食物充足。
最近有科學家研究發現,大腦中的一種神經元,會在飢餓的情況下被激活,促進人的覓食行為。如果人感到飢餓,就能夠增加對食物的忍受能力,吃下一些在正常條件下不會食用的食物。還有研究表明,飢餓能增加從蒼蠅到人類等多種生物對甜味和喜歡的味道的敏感性,而減弱對苦味和感到厭惡味道的感知,因此增加了對食物的偏好。
有人會說,沒有自己喜歡吃的東西時,也不會吃不喜歡的食物。其實這就是不夠餓,如果實在餓到危及生命,人的生存本能是最強大的,可以蓋過其他感官帶來的感受,「保命要緊」。所以說,人會在飢餓的時候感覺食物更美味,這也是許多人減肥失敗的重要原因。可以為了減肥戰勝飢餓的人,絕對具有非常強大的自制力了。
此外,本身就很美味的食物,大家等到飢餓時再吃,也許能嘗到更美味的感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