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作畫不崩的動畫公司是如何煉成的?不是經費,別亂猜

上一期文章,筆者介紹了目前日本動畫行業,如今還能維持優良作畫水平的多家公司,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查閱一下,這一期說的是,為什麼他們能屹立於整個行業,維持作畫的水平而不“崩”呢?筆者分析,大概有這些客觀的因素。

1、核心內容不外包!

其實早在2000年代,日本不少動畫就開始向韓國、中國的工作室外包,隨著日本動畫作品產量的不斷遞增,日本動畫的製作公司已經不再有擔負起這麼多作品產出的人才,因此外包是一個必然的趨勢,雖然說外包≠質量差,這兩件事情是不劃等號的,但是,太多的外包給不同的工作室,那麼必然會讓作畫的管理變得困難。

舉個很簡單的例子。假如你有足夠的社內資源來處理作畫,那麼作畫很快可以經過作監的修正,確保質量,假設你發在本地的工作室,那管理的時間成本就向上了,假設你發到海外的多個工作室,那麼毫無疑問,要確保作畫的質量就是一件很難完成的事情。

筆者認為的一個原畫師就坦言,一部動畫的核心作畫部分,第一原畫如果都外包到了外頭,那麼這一集的質量就不用期待了,不會好的。這並沒有誇張;

優秀的動畫製作公司,很少會外包核心作畫部分,像是京都動畫這樣的公司,第一原畫、第二原畫、甚至上色背景都會以自社的資源來完成,只有少部分的外包,也是交給固定的幾家可靠工作室的完成,這樣確保作畫質量有所保障。

2、充足的工期

時間是目前日本手繪動畫的絕對瓶頸,想要做一部好的動畫,必須確保它的工期夠長,有足夠時間來完成。你想一下,劇場版的動畫為什麼規格會比電視動畫高?電視動畫一周更新一集,之前筆者的文章裡也說過,製作一集25分鐘手繪動畫,大概要2個月的時間,而劇場版除了有比電視動畫更充足的經費預算外,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有充足的時間。

人氣導演新海誠的《你的名字。》,107分鐘的動畫片,從策劃開始的製作時間大概在2年以上,要花多少時間在製作上,反反復復的修正,才有了最終火爆亞洲的這麼一部作品的誕生。

動畫大師宮崎駿的作品,平均花費的製作週期也是2-3年,高畑勳的《輝夜姬物語》據說製作週期從企劃到完成長達8年,好的作品一定是精雕細琢的,好的作畫必定需要花時間。

如果說到電視動畫,在時間有限的情況下,如何才能創作盡可能優秀的畫面,讓作畫不“崩”呢?這也牽扯到一個製作進行層面的問題,有些公司擁有優秀的製作進行,能在問題暴露的早期就開始著手解決問題,騰出足夠多的日程來確保作畫的工期,因此作畫的好壞,某些角度來說還和管理人才的水平有關係。

3、優秀的作畫人才

這一點毋庸置疑。優秀的作畫人才能夠在工期準時而高質量的完成作品。第一步就沒有崩壞,那就不存在修正的問題。而第二步,如果出現了崩壞,一部作品的總作監的水平也很反應一部作品的作畫,總作畫監督是一部作品作畫的總負責人,優秀的總作畫監督可以簡單的修正幾筆,就讓畫面看上去不一樣……總作畫監督的水平,可以確保一部作品作畫的綜合素質。

當時非常出名的“妹非妹”的嚴重的作畫崩壞,一個是工期不足導致,一個是外包出去的繪畫水平不過關,繪畫水平還是和作畫崩壞息息相關。

4、優秀的運營理念

到了動畫公司的運營理念的層面,就是比較深層的問題了。我們都看到JC STAFF出現的大量的新番崩壞的問題,個人認為就是JC STAFF的運營理念上的問題導致的。接過多的作品,導致作品沒法完成,大量外包,導致作畫水平下滑,人才也難以保留,沒法培養可靠的人才,更加沒法提高作畫水平,於是惡性循環……

相反像京都動畫這樣的公司,在公司運營到如日中天的時候,還確立了不和角川這樣的大公司合作,我覺得還是要有一點魄力的,本身接角川的熱門輕改就能穩定的活下去的京都動畫,走上了自我版權的道路,其實是雙刃的,好處就是可以確保自己創作的作品收入全部自己決定,不再給出版社等版權方打工,壞處就是戲路受到自己文庫的作品數量和類型限制,沒法百花齊放。所以京都動畫做的大都是賣萌日常、學園青春這樣的作品,早期還做過《全金屬狂潮》這樣的機甲動畫,現在已經沒影子了。但是長期來看,京都動畫的模式還是值得肯定的,即便如此,我不認為所有的日本動畫公司,尤其是首都圈的公司會接受京都動畫的這種運營理念。

5、經費

要動畫不崩,個人認放在最後的才是經費。京都動畫的內部消化作品的模式,讓動畫製作的成本不升反降,更多的經費自然可以請更多的“大佬”來為動畫作畫,但是沒有時間一樣是做不出好的作品的,那為什麼一些經費十足的動畫片很少有崩壞?應該是企劃本身得到重視,一開始就預留了足夠的時間去製作,但是也有翻車的,當年一集3000萬日幣預算的《機動戰士高達SEED-D》就是典型,大量的兼用卡的採用,更多的不是為了節省經費,而是為了節省時間。充足的經費只能做到讓一部作品錦上添花,但經費是買不來工期的。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