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中瘀血不用慌,活血化瘀有妙方,一劑血府逐瘀湯
胸中瘀血不用慌,活血化瘀有妙方,一劑血府逐瘀湯
原創 金匱真言 2019-09-03 20:18:54
說起活血化瘀方法的運用,我們不得不提及一個人,那就是晚晴的王清任。王清任進行了許多人體解剖的研究,繪制了大量的髒腑圖,發現前代的解剖學跟自己發現的實際人體結構不完全相同,為此他寫了一本名叫《醫林改錯》。後世評論王清任,雖然中醫的趕不上當時的名醫,但是對於瘀血的論述,卻十分詳細精到,創立的方劑也卓有療效。其中就有血府逐瘀湯、膈下逐淤湯、少腹逐淤湯、身痛逐淤湯等,而血府逐瘀湯是最常用的方劑。
為什麼稱之為“血府”,因為王清任通過解剖,認為“膈膜以上,滿腔皆血,故名血府”,顯然這種認識是時代與技術的局限,但是並不影響血府逐瘀湯的治療效果。王清任在《醫林改錯》中論述瘀血在胸中作祟時的症狀:“頭痛,胸痛,胸不任物,胸任重物,天亮出汗,食自胸右下,心裡熱(名日燈籠病),瞀悶,急躁,夜睡夢多,呃逆,飲水即嗆,不眠,小兒夜啼,心跳心忙,夜不安,俗言肝氣病,干嘔,晚發一陣熱”。
頭痛、胸痛自然是常見的,也容易理解,瘀血停留在胸中,氣血運行失常,不通則痛,因此導致胸痛。《中醫內科學》在治療胸痺瘀血阻滯中,首選的就是血府逐瘀湯。胸不任物,任就是承受的意思,胸部不能受壓,受壓就會不舒服,王清任曾經使用血府逐瘀湯,治療當地巡撫胸不任物,一張被子蓋在胸部都不行,便覺得相當不舒服。
胸任重物則說明則說明瘀血剛剛結在胸中,如果有重物壓在胸上,可以暫時促使血液運營。張仲景在《金匱要略》中有論述“肝著”一病,表現出的症狀就是“肝著,其人常欲蹈其胸上,先未苦時,但欲飲熱”,常欲蹈其胸上,就是喜歡別人在上面按壓,促使血液運行,因此會有“欲蹈其胸上”的感覺。
“燈籠熱”是形象的表述,一根蠟燭處於燈籠的正中央,熱在中心,而外圍感覺不到,因為瘀血阻滯,氣血不能通暢,熱不能宣散,僅僅表現為胸中煩熱、急躁,氣機不通則胸悶。瘀血停留在心髒,血液對於心髒的滋養出現障礙,血能夠養神,血能夠藏神,這一功能失常,神氣浮動,因此夜間多夢,或者睡眠不佳,心慌心悸。
胃的功能是盛我們吃下的食物,並且將食物向下輸送,進一步將食物消化。瘀血停留在胃中,胃向下的功能失常,向下失常便會上逆,胃氣上逆則噯氣、呃逆,飲水嗆咳,干嘔。當然這些總結仍然是不夠的,因為瘀血所產生的症狀是千奇百怪的,比如瘀血可以產生健忘,瘀血可以導致咳嗽,瘀血可以引起嘔血......,關鍵在於臨床要能辨別瘀血。
血府逐瘀湯使用桃紅四物湯加行氣藥,氣血同治。桃紅四物湯是常用的活血化瘀的方劑,加上牛膝將胸中的瘀血向下引,使瘀血向下運行,從而更容易排出體外。枳殼助牛膝,同時配合橘梗一上一下,打通人體氣機,而且《神農本草經》記載橘梗能夠活血化瘀,主治胸中瘀血停留。由該方配伍可見該方的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