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多撐出一身疾病!很多病都是因為你,吃的太多了
吃多撐出一身疾病!很多病都是因為你,吃的太多了
國之健健康大講堂 2019-08-27 10:28:47
到底怎麼補氣血呢?減少思慮,清淡適量的飲食,再有適度的運動,規律的作息就好,此四條就是最好的方法,不用去花冤枉錢。
有人會說,氣血虧虛吃點補氣血的不就好了嗎?如果事情就這麼簡單的話,那就不應該有氣血虧虛的人。因為我們這個時代首先是食品補品泛濫的時代。
生活中中藥的補品,西藥的補品,各種營養補充劑都太多太多了,這在以前的時代是不可以想象的。吃了這麼多東西卻還有氣血虧虛的現象,說明問題不是出在這,那到底問題出在哪呢?
1、現代人的問題是大腦用過度了
從中醫的角度來說,對人體氣血消耗最大的首先是情緒。
我們起心動念,謀慮也好,憂思也好,生氣也好,煩惱也好,都在消耗氣血。現代人的問題是大腦用過度了。我們都知道,僧道修行之人多無病且高壽,你見過修行人吃雞鴨魚肉的嗎?不但不吃,和尚吃素,道士辟谷,從這一點就可以反證,世人靠吃補品吃營養去增長氣血乃是迷途。
修行人修什麼?修的是心
他們的法門說到底是靜心的法門,六根清淨,逍遙塵外,說到底是一個減字。營養過剩也會偷走我們的氣血。攝入超過人體所需的營養,人體就要把這些營養垃圾清除掉。好比拿進來一樣東西要費力氣,搬走一樣東西也同樣要費力氣。
生活中的垃圾需要集中焚燒,人體的上火多數也是營養垃圾的焚燒。有人會說,我吃了肉進了補之後,身上有勁兒,精神也旺盛。其實這個勁兒可能只是被虛火頂著,天天進補,去查身體,查出一身病的多的是,還氣血虧虛的也多的是。
在臨床的時候,如果病人的脈象是氣血虧虛,精神卻很亢盛,我們稱之為逆症,這樣的病是不好治的,如果是感覺精神不好,想睡覺,這樣的病為順,好治。古中醫補氣血首先不是去下補藥,是調平衡理循環,陰陽平衡了,循環通暢了氣血自己就會生長。
很多人吃完藥之後說感覺很累,想睡覺,我說想睡你就睡,這是氣血虧虛的人該有的反應,說明人體回到蓄養狀態了,氣血虧還燥煩亢奮,這就壞了,可現在這樣的人很多。
另一個消耗我們氣血的原因就是快節奏的生活
現在什麼都快,人們說話語速越來越快,交通工具也越來越快,電影的節奏也越來越快,快就要劇烈的消耗能量。
人類的趨勢注定是會越來越快的,因為工具在發展,技術在發展,但是我們的身體跟得上嗎?我們的氣血功能跟得上嗎?所以應該讓自己靜下來,慢下來,這才是一種蓄積能量的狀態,才能夠把氣血養回來。
追求刺激也是消耗氣血的
什麼叫刺激?就是瞬間點燃能量,讓自己興奮起來。比方說,喜歡吃麻辣、打麻將、打游戲、炒股票,飲料喝冰的,這些做法都是日常尋求刺激的行為,極大的透支人體庫存的元氣。
熬夜是消耗氣血的主因
這個大家聽得非常多了,因為晚上主陰,白天主陽。血就是陰,晚上是養血的時候,你不睡,怎麼可能不氣血虧呢?晚上很疲倦的時候洗澡也是很耗氣血的。
洗澡還有一個忌諱就是不要早上空腹洗,最近我碰到氣血虧虛的病人,首先就問這個原因,很多都中招。從人體經絡的運行來看,最符合養生規律的洗澡時間是下午五至七點。
2、到底怎麼補氣血呢?
那到底怎麼補氣血呢?減少思慮,清淡適量的飲食,再有適度的運動,規律的作息就好,此四條就是最好的方法,不用去花冤枉錢。
可現在的人不喜歡聽這些話,比方說又出了什麼新藥,又有什麼新的養生方法,這也是世道人心機巧太過所致。這個問題古來有之,當年乾隆皇帝請一個百歲老壽星來請教長壽之道,老壽星說的也是這些。乾隆不悅,說這些三歲小孩都知道。老壽星的回答是,八十歲老翁也不一定做得到。
人要有氣血 說到底是脾胃功能要好
怎麼樣才能健脾胃呢?有人說吃健脾的藥。但是如果藥就能健脾的話,那就太簡單了,吃藥就好了。其實最好的健脾胃的藥是運動。脾主肌肉,肌肉有消耗有缺乏,脾胃功能才會增長,這是人體自然之作為,藥物的外力作用是沒有這麼大的效果的。
准確的講是適度地運動。運動過度,會適得其反,大汗出反而會消耗氣血。運動的最佳狀態是運動到身上發熱微汗出。另外,上午運動比下午好。因為上午人體行陽經,順應其生發;下午行陰經,主靜,安靜一點,陰血才蓄養。
越是所謂發達的地方,人的心越復雜,活得越累;城裡的小孩,零食很多,比大人還能吃麻辣,冰飲料冰西瓜家裡常備著,還沒上小學就進行各種教育和培訓,去調動心智,所以現在氣血虧虛的小孩也特別多。
到底如何進補?
經常有人問我關於進補的問題,比如,該吃什麼樣的補藥?該補充多少維生素蛋白質?該如何選擇營養品?此類問題,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專家們也說法不一。在這裡我想從另外一個角度闡述一下。
人一到中年,病就多了起來,其中又以肝病、心血管病、腫瘤為常見。肝病常見:肝硬化、脂肪肝、肝結石、肝囊腫、肝腫瘤;心血管病常見:房顫、栓塞梗阻、血液粘稠、高血壓、腦梗;腫瘤更是五花八門。此類疾病可以統稱為富養型疾病,俗稱富貴病。預防和輔助解決方案很簡單:多運動、七分飽、全素食。
很多朋友聽到這樣的建議,一開始會抵觸。因為他們長久以來形成的觀念是:要想健康,就要給身體補充各種營養,需要進食各種補品。本來身體就不好,好不容易補充點營養,怎麼能吃素呢?那不是前功盡棄嗎?其實這不是前功盡棄,這是及早回頭。
大家應該也發現了,現在生活條件好了,各種慢性類的大病反而越來越多了,這是為什麼?中醫界有一句老話叫“穰年多疾”,意思是豐收之年生病的反而多。這點值得反思。
有些人接受了我的建議,踐行少食多動的原則,類似心血管病、肝病便有很大的好轉,甚至不藥而愈;中國幾千年的經驗和智慧,亦是提倡三分飢、三分寒才能健康。
修行人一般壽命長,比如和尚、道士。他們是通過食肉進補得來的嗎?恰恰相反,他們是通過素食、節食,甚至辟谷來實現的,他們對飲食的節制遠遠超過世俗之人。
《傷寒雜病論》裡有一句話叫“損谷則愈”,意思是說很多病通過減少吃東西的方式就會好。
古代的貴族,大病之後的調理方法不是進補,而是清淡飲食。因為人此時脾胃虛弱,身體代謝能力比較弱,多食不但不吸收,反而添病。比如《紅樓夢》裡,賈寶玉病後的調理便是連續吃了半個月的清粥小菜,而非進補。
同理,老年人也是如此,身體處於衰老狀態,生理機能退化,所消耗的能量少了,所需的營養也少,所以需要吃清淡和少吃一點。此謂順其自然。病人和老人盲目進補會造成許多問題,臨床上尤為多見。
從人體生理而言,一切不該有的,或者多余的東西皆可致病,多余的營養自然也可以成為致病因。所以有句俗話說,病是吃出來的。
當然,如果一個人長期得不到正常的飲食,比如說常年減肥,或生活極其清苦吃不飽,這樣的人是可以吃些好的來進補的。但這樣的人是極少數的,就如今的情況而言,大多數人並不適宜進補。
我們這個民族剛經歷刻骨銘心的飢餓和窮困,多食養生、進補療病的觀念根深蒂固。可是這些觀念到現在還適用嗎?很多概念一經提出,盲從因循者眾,很少有人深究其時效性和原理。比如進補這個概念,本身就是一個偏頗的議題,缺乏才需要補,營養富集了就需要清解。而不是一提進補就覺得是對的。
中醫講究的是中道,能量不多不少、處於平衡狀態才是最佳。“物無美惡,過則為災”。身體的能量只有在攝入和消耗達到平衡狀態時,才會健康。
今天的人能量消耗實在是太少了,每天坐著的時候居多。我經常開玩笑講,現在的人消耗最大的運動就是上廁所,因為需要蹲下站起來,剩下的時間大多在幾十公分半徑的伸縮范圍內活動。在這樣的情況下,飲食再肥甘厚膩,早餐雞蛋、牛奶、牛肉面,正餐頓頓雞鴨魚肉。再去談進補,禍莫大焉。
正確的觀念應該是,與其關注要不要進補,不如關注自身的能量是否處於平衡狀態。我們攝入的能量是不是太多?有沒有被合理的消耗掉?
那我們怎麼判斷身體是否處於能量富集的狀態呢?
以下這些現象,具備其中一條,就說明身體可能已經處於能量富集的狀態了:
臉上看上去粗糙不干淨,或長橫肉。
經常有心煩的狀況。
頭發和面部易出油。
易磨牙、打鼾、說夢話、鼻息粗重。
經常感覺想喝水,喝了卻又不解渴;或者口有燥渴,但又喝不下太多水。
大便黏膩,胃腹部脹滿。
經常感覺午後乏力,不休息一會下午就很難受。
如果具備以上其中一條,那麼建議減少飲食攝入,飲食盡量清淡、素食。到底該如何進補?對於今天很多人來說,素食減食便是進補。何須費力不討好。
有些人可能會說,某些調理身體的補品是清潔身體的。其實,當我們因為營養囤積導致身體出現狀況時,最根本的方法是減少攝入,並且多運動將多余的能量消耗掉。至於藥物,就算沒有副作用,也是相對消極的方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