踢足球經常踢到門柱,是射術好還是射術差?梅西和C羅經常干
近日有個球迷問:“踢足球經常踢到門柱,是射術好還是射術差?”
當時看到就回復了一下,後來仔細想想這個其實說說也挺好,因為經常看西甲,英超,經常看到頂級射手因為打門柱錯失進球,而倍感遺憾,甚至有時候明明很容易打進去的,偏偏就踢疵了,球迷會說,這技術太差了,要我上我都可以進!那就仔細說一下這個問題吧。
歡迎加入==》 足球與你同在
這個問題主要有兩個點:1.經常。2.射術。
射術理解為射門技術,是一個職業球員,必備的足球專業技術之一!是業余球員非常崇尚的技術。因為射術好了,容易在比賽中脫穎而出,成為比賽的焦點。
那麼射術和進球有沒有直接性的關系,答案是肯定的,射術好,進球的幾率會大,但是從起腳射門到進球還有非常多的因素,比如:對方後衛、守門員、球場環境、天氣(風雨等)、草坪濕度、足球速度等外界因素,球員本身的目前狀態,疲勞度,意識判斷等,綜合外界因素和自身因素後,球員會做出判斷:打那個角度,用什麼踢法(內腳背還是外腳背等),用多大力度(時間也許非常短,那就是球員身體肌肉反應),然後調整射門姿態,擺腿,擊球最終完成射門動作!
其實就跟狙擊手一樣,需要分析環境,濕度,風速等一系列有可能影響射擊結果的因素,而且還有專門的觀察手輔助,瞄准完成射擊。那為什麼狙擊手准確率那麼高呢?答案顯而易見,一般狙擊手射擊准確率高都是靜態射擊,如果切換成移動射擊,那麼准確率一定會下降,甚至大幅下降。
足球運動員也是如此,現代職業球員尤其是歐洲頂級球員,他們的靜態射術可以說都是非常高的,20米左右指哪打哪,應該不算誇張,記得浙江衛視曾經請過卡卡和歐文進行射門聯系,目測在點球點附近,大概距離10多米左右吧,踢球入輪胎,基本不會失誤。這應該還是為了節目效果,距離比較近。還曾經看過看過一個視頻貝克漢姆大概40多米,踢球入筐,筐大概直徑不到1米。(那個時候網絡沒那麼發達,現在找不到那個視頻了)。也可以這麼理解,靜態射門(足球是靜止的狀態)距離20米,目標直徑50公分和距離30米,目標直徑1米,大部分頂級球員都可以做到,失誤率不會特別高的!
大家都知道現在足球高強度對抗,1場比賽90分鐘,看起來很長,實際上每隊形成的射門機會並不是特別多,多的有10多次,少的有可能不到10次,為數不多的射門機會,球員一定非常珍惜每次機會,都是拼盡全力想要把球射進球門,得分!但是射門前經常會遇到最後一道防線,對方的門將,很少人能像大羅那樣把門將也過了,再去打空門的,正常情況下面對門將和後衛做出的射門選擇有以下幾種:
1.對方門將或者防守隊員想象不到的位置,利用對方來不及反應打時間差。比如穿襠,勺子點球,明明在近角偏打遠角。
2.追求角度,選擇遠離防守隊員的死角,無論對方門將和後衛怎麼撲救都忘塵莫及的位置!
3.大力抽射不求角度,只求速度,打正就行!就是賭門將反應不過來。C羅在邊路突破小角度打門時經常用這招,守門員眼看著皮球擦身而過,無法反應,球速太快。
4.來不及調整匆忙之下的射門或者已經做出了判斷,由於防守隊員的干擾致使身體無法按照判斷的那樣去完成射門,
只有4不是在球員可控之內的,那存在一定的碰運氣成分和球員身體自然反應的。這種射門進不進暫且一說,但是肯定不可能經常打到門柱,這是概率問題。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其他123都是球員有意為之,那經常中柱就是對角度和腳法控制要求太高了,之所以中柱是因為運動中出的腳,而且有可能是高速運動,同時足球也在運動,運動的時候就會出現偏差和位移,而這個偏差和位移很難精確控制,有時候差1-2米,有時候差10公分。而球員為了珍惜機會,選擇的角度往往都是比較刁鑽的,都是靠近門柱和橫梁的部分,這個時候偏差就非常有可能打到門柱或橫梁!
比如12年歐洲杯小組賽,葡萄牙VS荷蘭,那場比賽C羅1人12次射門,2個進球,2個門框!同樣的12-13賽季梅西34次任意球射門,7進球,5門框!縱觀所有任意球大師,幾乎80%打門選擇的都是球門的2個死角!可見越是高水平的球員他們對自己的要求更高,射門角度更加刁鑽,那麼大家在觀看比賽的時候看到中柱的情況,就習以為常了,只能感嘆一句運氣稍差,再偏那麼一點點就進了!希望下次球星調整到自己更舒服和擅長的位置,射門更加精准性就好了。
綜上,一個好的射手:不僅需要精准的射術,還需要靈活結實的身體,優秀的爆發力和速度,跑位和意識,掌握全局冷靜的大腦,刻入骨子裡的觸球感等。最重要的是他們一直不斷在進步,如果經常打到門柱,他們賽後肯定會總結經驗,通過不斷練習把這種射門化作自身自然肌肉反應,這樣他們就有可能把射門成功率再提升一點了!
所以經常中柱一定是技術高到一定程度了!反之,可以自己嘗試一下,不要說距離20米了,就是10米我們瞄准了踢都不一定打到門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