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為何設計殺掉魏延?並非魏延有反骨,真正原因讓人難以接受!
建安二十四年,劉備自稱漢中王,治所定在成都。漢中作為成都的重要屏障之一,其重要性毋庸置疑,於是選擇誰擔任漢中太守成為重中之重。當時,大家都認為張飛適合擔此重任,但是劉備卻選擇了魏延,將其從牙門將軍提拔為鎮遠將軍。
一日,劉備大會群臣,當大家面問魏延,「現在為委你重任,你準備如何鎮守漢中?」魏延直接回答道,「若曹操舉天下而來,請為大王拒之;偏將十萬之眾至,請為大王吞之。」歷史告訴我們,劉備沒有看錯人,在鎮守漢中的期間,魏延功勳卓著。
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魏延都是蜀漢一位不可多得的軍事奇才,但卻處處受到諸葛亮的質疑,被認為「腦後有反骨」。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魏延提出著名的「子午谷奇襲」,希望諸葛亮允許自己領兵一萬,與諸葛亮分兵出擊。
仔 細分析魏延的「子午谷奇襲」,並非是紙上談兵,而是他多年經略漢中得出的結果。魏延仔細分析敵我的形勢, 「今假延精兵五千,直從褒中出,循秦嶺而東,當子午而北,不過十日可到長安。楙聞延奄至,必棄城逃走。比東方相合聚,尚二十許日,而公從斜谷來,必足以 達。如此,則咸陽以西可定矣。」然而,諸葛亮生性謹慎,拒絕了魏延的計策。
如果說諸葛亮生前不待見魏延也是情有可原,那麼臨死前卻設計殺掉魏延,理由還是「腦後有反骨」,就難以讓人理解了。那麼,諸葛亮為何要殺掉魏延?
諸葛亮病死前,召開秘密軍事會議,沒讓魏延參加。諸葛亮決定蜀軍退回成都時,魏延負責斷後,姜維作為副將,楊儀擔任退軍指揮;如果魏延不服從,軍隊仍按計行事。事情的發展果然不出諸葛亮預料,對於這樣的退兵方式,魏延很不滿意。
諸葛亮之所以這麼做,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魏延跟自己不是一路人,或者說擔心自己死後後主劉禪駕馭不了魏延。縱觀諸葛亮的北伐經過,每一次都是謹小慎微,他能放手讓魏延四面出擊嗎?也許從那一刻起,就已經決定了魏延的結局。
於是,諸葛亮臨死前決定為自己的接班人蔣琬、費禕掃清障礙。即便是軍事才能卓著的魏延,諸葛亮也不惜設計殺掉。正所謂,「關懷之殷,情同骨肉;政見之爭,宛若仇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