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半解惑◢中元普渡 不只是拜好兄弟

在古代,民間在農歷七月十五以剛收成的新谷祭拜祖先,而佛教的盂蘭盆節,及道教的中元節亦在同一天。

民間的傳統觀念中,農歷七月是地府鬼門大開,在這個月“好兄弟”都從陰間來到人間,探視親友子孫、或尋求供奉,直到七月底要關閉鬼門時才返回。由種種的由來融合成今日的“中元普渡”。

因此這一天會有普渡的習俗,稱為中元普渡,後來民間更發展為盛大的祭典,同時結合佛教、道教思想和儀式,稱為盂蘭盛會、盂蘭勝會、中元法會、中元建醮等。

普渡原意是“普遍超度孤魂野鬼”,以地方寺廟為中心,舉行祭祀法會,廟裡擺設盛大的供品宴席,以祭祀孤魂野鬼,並請僧侶或道士作法,日夜誦經,普渡亡魂,餓鬼囚徒亦可得解脫。為了讓鬼魂方便於前來享受供宴,廟宇中會架設起掛著燈籠的長竹竿,有如燈塔一般。因此道教的中元節原本是祭祀地官並超度亡靈餓鬼的節日。

在佛教引進中國,佛教盂蘭盆節普渡眾僧的習俗,結合道教中元節普渡餓鬼的祭典,形成集佛、道思想於一體的中元節,奉祀對象也由佛僧、地官擴大為孤魂野鬼。

“普渡”有“公普”和“私普”之分,公普又稱“聯普”,在一些地方稱為盂蘭盆會,是以地方社區、鄉裡祠廟為中心的大型祭祀活動。

私普是個人和公司行號自行進行祭祀的活動。

活動可長達一個月,中元普渡或盂蘭盆會就是為亡魂減輕罪業,增加冥福,希望他們早日安息的祭祀活動。

特殊的日子在農歷七月初一(開鬼門)、七月十五(地官大帝誕、普渡)、七月廿九或七月三十(地藏王菩薩誕、關鬼門),其他七月的神誕是獨立的,並不結合在普渡的祭祀活動。

大型普渡(公普)祭拜活動中,主神是不可或缺的,雖然慶贊中元的祭祀活動中鬼魂乃重要的,但仍然需要主神鎮煞每一場的活動。其中被請出的主神包括觀音菩薩、張聖帝君(法主公)、福德正神(大伯公)、大士爺(鬼王、普渡公)等。

在大型普渡最常見的主神乃是大士爺俗稱鬼王。大士爺外貌莊嚴凶惡,獠牙面怒,手持長劍或握拳頭,另一手持魂幡或“分衣施食”令牌。

其功能為主持慶贊中元普渡的祭祀及分派祭品,確保法會順利。

大士爺通常以焦面大腹、瞪目獠牙、口吐火焰的形象出現,是金剛鬼王的造型,頭上還有一小尊觀音本相。

民眾自宅門前祭拜普渡(私普),供桌前、香爐後的水果或三牲供品是祭拜普渡公,傳統上不插香,祭拜好兄弟的供品才要插香。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