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12歲唇顎裂男孩被清潔工收養,夢想能大口喝水!「媽媽,我不疼。」
他含一小口水,慢慢嚥,還是從鼻孔流出了。
擁有一張喝水不漏的嘴,是12歲男孩文昌的願望。
實現這個願望,需要約3萬元,用來做唇顎裂手術。
3萬,對於為他欠下18萬外債,在青島打工的清潔工夫婦來說,無能為力。
而文昌,是養子。
出生兩天爸爸離開,一個月媽媽出走
文昌只在親媽懷裡躺過30天,和親爸相處更是只有兩天。
他生在菏澤曹縣一個貧困農家。一出生,雙側唇顎裂。
爸爸說他是怪物,走了。
媽媽出了月子,也離開了。
文昌沒有奶奶,爺爺成了他唯一的依靠。
7個月大時,張翠蘭、鄔明合夫婦不忍孩子受罪,收養了他。
孩子上有唇顎裂,下有疝氣,夫妻倆帶他四處求醫,如今還欠著18萬。
看到樓下有個紙箱,文昌快速跑去撿。
術後疼得打哆嗦,卻安慰媽媽“我不疼”
文昌上嘴唇比常人短一塊兒。
十幾個月第一次手術後,高燒42度,化膿,硬生生爛掉了。
他已做過三次手術。最近一次,是10歲。
用了省錢的治療法——從自己髖骨上割軟骨、屁股上割肉,補在嘴裡。
手術後,臉腫到發黑,從下巴一直到眼睛。
術後頭兩天,他多數時候昏睡著,偶爾睜開眼,使勁兒吸口氣:“媽媽,你睡會兒吧。”
獨守病床前的張翠蘭,緊緊握著文昌的手:“疼嗎?”
他不說話,卻在不停打哆嗦,額頭上滿是汗。不一會兒,又睡著了。
麻藥散了,眼淚止不住地流,汗水順著頭髮往下淌,他卻沒吱過一聲。看著媽媽心疼的眼神,他咬咬牙:“媽媽,我不疼。”
“媽媽,我過來就是給你幹活的”
文昌平日一人在老家讀書,暑假來青島找媽媽。
凌晨3點起床。
3點半,在餐館裡幫媽媽洗碗。
天大亮,媽媽掃大街,趁媽媽不注意,他搶著拿起掃帚。
下午,媽媽清理垃圾桶,他跟著,套垃圾袋比媽媽還快。33層樓,一層層地清,一層層地爬。
路上,看見礦泉水瓶、廢紙殼,他趕緊跑過去,寶貝似的撿起來,小心放在地下負二層擺滿廢品的小屋裡。
張翠蘭和文昌商量:別乾了,好不好?累壞了再不長了,媽媽自己能幹。
文昌搖搖頭:媽媽,我來就是給你幹活的。
“媽媽,你給我做手術吧,人家就不笑話我了”
回到只有七八平的小屋,一有空,文昌就趴在床上、或是在擺滿雜物的低矮小桌上,騰個能放下書本的地方,寫作業。
他雖考不及格,卻愛學習。
“哎!孩子是願意學,”張翠蘭紅了眼,“三次全身麻醉,腦子不太靈便了。他有唇顎裂,說話漏風,老師又聽不懂,沒法問。我們也不識字,教不了他。成績就這麼落下了。”
在學校,文昌是自卑的。
成績只是小部分原因,更讓他頭疼的是,小朋友們嘲笑他。
“媽媽,你給我做手術吧。做了,我說話就清楚了,人家就不笑話我了。”
這幾乎是文昌唯一的請求。
除此,張翠蘭記不起文昌還曾向自己要求過什麼。衣服、玩具、零食,從小到大,沒要過一次。別人給,只要媽媽不答應,他也從不收。
冰箱空空的,夫妻倆極少買東西。
外債18萬,治療費去哪兒找?
盡快做手術,是文昌一家人最迫切的願望。
爸爸做環衛,媽媽做保潔,抽空當鐘點工,撿廢品。月收入6000左右,贍養老人每月1100,孩子生活費300多。
張翠蘭有嚴重的腰間盤突出和關節炎,走路不利索,坐久或站久了,腿、腳腫地厲害,37的腳,40的鞋子才勉強穿得下。
疼得走不了路,醫生開了藥,每月近千元,她捨不得吃,每天三次減到一次,只在疼得火燒一般時才多吃一點兒。
衣服,從沒買過,基本靠撿。
住的屋內有排水管,屋後是公廁,七八平,除濕器每天抽出小40斤水。“小區物業提供的,不要錢。”
屋內還有免費提供的舊冰箱,裡面空蕩蕩的,除了一把豆角、幾個雞蛋,就是撿來的兩包豆沙和一包叫不出名的凍食。
30多度的屋內,文昌和爸爸媽媽擠在只鋪了一層床單的1.2米寬鐵床上。風扇,還是好心人新送來的。
……
一切,為了省錢。
張翠蘭勒緊褲腰帶過日子,只為多攢點兒錢給兒子治病。
8月1日,青大附院口腔頜面外科主任孫健檢查了文昌的病情。
“孩子是先天性雙側唇顎裂、先天性牙槽脊裂,屬於唇顎裂中最嚴重的。”孫主任說,“先前已做過3次手術,如今存在顎瘺、鼻唇畸形和顎裂病理性語音,還需再做2—3次手術。”
青大附院是中國唇顎裂聯盟第一屆常務理事單位、“微笑列車”唇顎裂慈善項目定點醫院。只要有山東醫保,通過“微笑列車”項目,個人基本無需承擔費用。
但文昌必須先做的顎瘺修補術不在“微笑列車”報銷範圍內,花費約8000元。孫主任正為文昌申請專項救助基金。
申請下來,文昌的治療費就不用愁了嗎?
孫主任搖搖頭:要想融入社會,手術完還要整牙,調整咬合以便正常吃飯;做語音訓練,這個孩子的情況,達到正常交流水平大概需要兩到三年,每年開銷1萬左右。
張翠蘭擦了擦淚:這個不敢想,能盡快把手術做了就很好了。上次手術時,病房裡有個孩子跟文昌一樣毛病,14歲,做完瘸了。大夫說,孩子越大越容易留下後遺症。這孩子要是再瘸了,以後打工都不好找活,可咋娶媳婦啊。
由於唇顎裂,文昌門牙極少,咬合也差,只能吃很軟的東西,饅頭稍硬就得泡水吃。
文昌從沒要過零食,媽媽也捨不得買。別人偶爾送些,他吃幾口便放下了,捨不得;有些已經過期了,仍當做寶貝。
別人家孩子長個兒穿不上的衣服,洗乾淨送給文昌。他說:這是新衣服,等開學再穿。
文昌一家人的衣服,基本靠撿。爸爸沒有短褲,媽媽把撿來的長褲改短了。
張翠蘭把患有腦溢血的父親帶在身邊。父親吃藥、給婆婆打錢、兒子手術,她從不含糊,唯獨不捨得給自己買藥。
夫妻倆有一25歲的親生女兒,在老家有了孩子,經濟拮據。張翠蘭告訴女兒:你大了,自己努力掙錢吧,媽媽得先給弟弟治病。因為兒子,張翠蘭遭過不少白眼。
文昌和爸媽居住的小屋簡陋又潮濕。去年,朋友來玩發現地上一灘水,送了個除濕器,一天得抽出小40斤。水一滿,文昌搶著倒。
文昌從沒買過玩具,排水道也能玩好一會兒。
來源:青島新聞網
記者:崔文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