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歲的他仍在偏鄉教書!奉獻19年沒收過學費 花百萬積蓄「超過千人受惠」:最後一口氣要在講台吐出
對於有些人來說,教育是種職業,但對已下這個人來說,教育是一生的志業。
7月中旬,在安徽省和縣烏江鎮卜陳村「留守未成年人之家」,92歲的退休教師葉連平開始了暑假的忙碌。
從2000年開始,葉連平利用節假日免費給周邊的學生補習語文和英語課。根據不完全統計,19年來,已經有1000多個孩子在這裡得到過幫助。
19年未向學生收過一分錢
一瓶礦泉水都捨不得給自己買
葉連平生活的卜陳村,位於和縣烏江鎮中東部,鄰近省級公路,村裡的年輕人多數外出打工,留下的都是老人和孩子。不僅孩子們的學習無人輔導,每到節假日,還容易引發安全事故。另外,農村學校外語教學原本就薄弱,家長普遍沒有能力輔導。
原本是語文老師的葉連平決定利用自己的英語特長,為孩子們補習英語。他找來英語教材,系統地研究,還根據不同的英語水平,把孩子們分了班,更有針對性地上課。
19年來,他沒向學生們收過一分錢。
為什麼不收錢?
葉連平說,在物質生活上我是低水平,精神生活要高標準。「我拿著國家的工資,我吃著國家的糧,是人民的錢,我沒有權利再跟國家、跟政府、跟組織要賬。我不抽煙、不喝酒、不打牌、不吃零食。到外邊買書,我自己帶著乾糧和火腿腸,一碗陽春麵、一瓶礦泉水我都不買,省下來的錢,要取之於民而用之於民。」
然而,對自己苛刻的葉連平對學生卻分外大方。一位在南京理工大學讀書的學生,考上了研究生。因為家中困難,學費以及學習必要的筆記本電腦無力,葉連平一次給了他一萬元(約台幣四萬五千)。
他說,教育就像種田,你播下種子它豐收了,用不著你講,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為留守兒童花光積蓄
不怕被人罵「老二百五」
為了這些留守兒童,葉連平幾乎花光了自己30多萬元(約台幣135萬元)的積蓄。2012年,他又拿出2.1萬元(約台幣10萬元),連同當地政府和社會捐贈,成立葉連平獎學基金,至今發放了10萬多元(約台幣45萬元),用於資助學習優秀的132名貧困學生。
然而,葉連平笑著向記者透露,「罵我的人太多了」。
記者問:「您做的是好事,怎麼會有人罵您呢?」
葉連平說,好聽一點的,搶生意。其他人辦補習班收費,我不收費。他們用我們當地的土話罵我,用普通話來說就是「老二百五」。我管它二百五也好三百六也好,他們講他們的,我不理他們。
無兒無女,卻在父親節收到禮物
他是孩子們共同的親人
葉連平一輩子無兒無女,和老伴相守過著清貧的生活,至今還住在30多年前蓋的平房裡。有的孩子因為住家比較遠,來回不方便,葉連平就讓孩子住在自己家裡。
楊鴻雁是葉連平早期資助過的學生。初中三年,她一直在葉連平家居住,直到高中住校。當時,楊鴻雁的父母想要給葉連平一些生活費,但葉連平一次都沒要過。
後來,楊鴻雁考上了大學。因為父母在外地打工,開學那天,是葉連平把她送到大學報到。送完楊鴻雁,因為沒有趕上回去的車,又捨不得花錢住宿,葉連平在大橋洞下待了一夜。
記者:葉老師的出現改變了多少孩子?
楊鴻雁:應該說很大一部分學生,包括我自己在內。如果沒有葉爺爺,我可能跟我大部分同學一樣初中就輟學,出去打工,還有可能就誤入歧途了。
記者:有那麼嚴重嗎?
楊鴻雁:我們這邊很多。
在採訪中,葉連平向記者展示一個一年級小女孩送給他的卡片,上面寫著「父親節快樂!」
葉連平說:「我說,我不是你父親啊。她說,你就是我父親。這張卡片微不足道,但我很重視。當老師的,付出了流汗了,你不會吃虧,你得到的反饋遠遠大於你的付出。」
摔傷手術後四天堅決出院
要跟時間賽跑
2018年暑假,葉連平騎車時意外被撞傷了腰椎。手術後,醫生讓他臥床休息100天。但手術後僅四天,葉連平就堅決出院,回到孩子們身邊。
葉連平說,我8月13日回來,8月16日就上課。上課以後孩子們都感動了。「您說這是不是教育?教書僅僅是一個手段,教書的目的是什麼?育人啊。」
現在,葉連平不能騎自行車了,但仍然是上午連續講三個小時,下午連續講兩個小時。講課時連口水都不喝。他說,他要跟時間賽跑。
葉連平說,我知道馬克思還讓我活幾天?我今天在這跟您說話,明天就可能說走就走了,那麼給我的時間是多少?所以我沒有寒暑假沒有黃金週,必須把時間都用在孩子們身上。
初心來自感恩
最著急農村的教育質量
葉連平不是安徽和縣本地人,他在山東青島出生,來到卜陳村,與他早年的經歷有關。年輕時,葉連平曾跟著父親來到南京,進入當時的美國大使館工作。父親做廚師,他做勤雜工。在做勤雜工的三年多時間裡,葉連平學會了一口流利的英語。
然而,美國大使館的工作經歷卻讓他在接下來20多年的歲月裡遭受到了不公正待遇。1965年,葉連平被下放到卜陳村,無依無靠。鄉親們叫他回家吃飯,給他找地方睡覺,介紹他到窯廠上班。這些幫助讓葉連平度過了那段最為困難的日子。
1978年,葉連平進入卜陳初中,成為了一名語文老師。當時,已經落實政策的葉連平有機會回到南京,但他沒有選擇回去。因為教學效果突出,當地的兩任教育局長都希望把葉連平從農村學校調到縣裡的中學,葉連平也都謝絕了。
葉連平說,咱們老話說「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我留下來,哪兒都不去,鄉親們的孩子需要我。農村學校為什麼教育質量上不去?條件太差了!我們這裡一個大學生都不來,來了也留不住,所以農村的教育是每況愈下,這就是我著急的地方。
用生命影響生命
當年資助的孩子已經反哺
大學畢業後,楊鴻雁在馬鞍山市從事設計工作。現在,她經常抽出時間來看望葉連平。除了幫著輔導孩子之外,還幫著打理葉連平獎學基金的事情。
記者:如果老人家做不動了或者有一天沒了,攤子散了,他不是白忙活嗎?
楊鴻雁:我不會讓它散,我現在是獎學基金的一個法人代表,我會繼續把它辦好。
近幾年,在葉連平的感召下,每到暑假和節假日,都有大學生志願者來為孩子們補習功課。今年暑假,葉連平教過的一名學生主動提出要給弟弟妹妹們補課。
因為大學生志願者的到來,不僅英語,孩子們的數學、物理等課程都可以得到輔導。葉連平非常珍惜這樣的機會,他希望孩子們能夠跟哥哥姐姐們多學些知識,更多了解外邊的世界,樹立遠大志向。
葉連平說,我希望我最後的一口氣是在講台上呼出去的,而不是在床上。我現在的口號就是那十六個字:生命不息,戰鬥不止,鞠躬盡瘁,死而不已。
在老人家的心裡,只有孩子,只有教育,這是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需要學習的典範,希望如此善良的他能身體健康,長命百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