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決定命運:哥哥住豪宅出入高檔場所,弟弟住房車每天流離落魄
兩位親兄弟,在同一個家庭成長,結果一個家財萬貫,一個流離落魄,不知道你們身邊有沒有這種案例。
英國拍過一部紀錄片《富哥哥窮弟弟》,被稱為英國版“變形計”,就深刻揭示了親兄弟會走上大相庭徑人生的原因。
伊凡和大衛出生在同一個家庭,哥哥伊凡家財萬貫,是英國保守黨的一員,他擁有三處房產,包括一幢大別墅。
他從小就有賺錢的頭腦,幫別人遛狗,超市裡打工,直到21歲他開始了自己的小生意,並賺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通過不停的努力,伊凡成為了千萬富翁,再賺錢之餘,他還有眾多興趣愛好,收集名畫、參加或舉辦藝術展覽、同性戀權利活動家、動物愛好者等等。
他的爸爸是一個警察,媽媽是銀行普通職員,對於他們來說,伊凡是相當的成功。
而他弟弟大衛的人生卻截然相反。
兩個人的年齡只相差一歲,作為弟弟,大衛在小時候總能享受父母更多的愛,可現在他卻是一個住在擁擠的房車,靠著做散工領的微薄薪水勉強生活。
製作組安排伊凡和大衛互相體驗對方的生活。
大衛去哥哥家的第一天,他很焦慮,倫敦的耀眼讓他目不暇接,對於他來說這是一塊自由之地,但是他並不習慣自由。
在簡單參觀哥哥伊凡的豪宅之後,大衛被哥哥帶去參加為城市佼佼者們舉辦的同性戀活動,而活動的發起者就是哥哥。
在活動上,大衛並沒有顯得緊張,在這種場合下他大談自己出版的新書,一本關於他吸毒、戒毒的書籍,顯然這些上流人士對這些也很感興趣,在他們眼裡,大衛是一個學識淵博的作家。
但是第二天他們的矛盾就爆發了,大衛抱怨伊凡曾經許諾要給他買遊艇卻沒兌現,甚至在鏡頭前5次質問哥哥,逼他親口承認並沒有買遊艇。
這算是道德綁架嗎?算。
哥哥伊凡是一個商人,他清楚從荷蘭運一艘大船過來成本貴的離譜,即使買了船,以弟弟的條件完全無法承擔船隻後續的保養和維修費,這怎麼看都不劃算。
然而在大衛眼裡,哥哥卻是“明明有錢,卻裝出沒錢的樣子,只是不想給別人花錢”虛偽的樣子。在他看來每天去上班的人都是“傻子”,哥哥雖然上班還獲得了財富,但那隻是“撞大運”。
然而伊凡真的沒有資助過弟弟嗎?
並不是,其實在私下裡,哥哥曾經花錢給弟弟治病,幫弟弟解決債務,只不過弟弟並不知道真相,都是哥哥和母親一起商量怎麼幫他解決問題的,前後一起花了將近10萬英鎊,看到弟弟這個樣子,伊凡很想轉身告訴他:“你知道我為你做了多少事情嗎?”,但是他並不想看到弟弟自尊心破碎。
哥哥伊凡是一個慈善機構的董事會成員,這個機構專門教授傳統藝術,參展人士大多都是藝術家、富商和政界人士,這一次他把弟弟大衛也捎上。
雖然在生活上很糟糕,但是弟弟對藝術卻有自己獨特的看法,雖然展會上的人他並不認識,但是他卻很擅長跟別人打交道,逮誰都能聊半天。
他看起來幽默大方,甚至在遊戲環節裡,大衛的動手能力也獲得了一致的好評。
哥哥覺得帶弟弟過來是正確的,他覺得這是他和弟弟度過的最美好的夜晚,似乎他們之間的關係又拉近了些。
在哥哥參加馬術競賽不慎摔下的時候,大衛第一件事情不是上去嘲諷哥哥,而是過去安慰他。
這幾天的體驗生活,弟弟很是開心,他和哥哥的關係不僅好了許多,他整個人的精氣神都看起來不一樣了。
一周以後,弟弟的體驗結束了,接下來就是哥哥伊凡體驗弟弟的生活了。
為了給哥哥留下好印象,大衛親自下廚做了烤羊肉大餐,但是弟弟生活的窘態讓哥哥看的難受。
第二天,弟弟大衛7點有個新書發售會,為了給他捧場,伊凡自費幫他出版了一千多本新書,他和母親一早就到了現場,而弟弟連基本的守時都很難做到。
他整整遲到了3個小時,還穿了一身滑稽的黃色西服,結果弟弟一本書都沒有賣出去,他總會為一些沒有意義的事情浪費大量的事件。
到了晚上,弟弟把哥哥帶去一個自己長期參加政治聚會,參加這個政治聚會的人,都是一些理想主義者,他們否定上流社會,嘴裡吐出來的都是思想極端的言語,從伊凡一言難盡的表情來說,這次聚會並不愉快。
一次大衛在旅行途中嗑藥嗑嗨了,偶然間聽到一個小行星連成一線地球將會毀滅的言論,他本來就是宗教的重度痴迷者,道聽途說來的地球毀滅說他也深信不疑,他甚至認為只有地球毀滅了,人民才能得到救贖。
對此,哥哥伊凡只能苦笑著:“我想不出這種脫離現實的古怪言論有何意義。”
但是弟弟並不認為自己的生活很潦草,作為工人,他很開心,他喜歡讓自己忙起來,沒事也要找事兒做,帶著哥哥體驗他的生活,並不是告訴他過的很可憐,相反是告訴他即使我沒有你那麼成功,但是我每天都很開心。
節目最後兩人告別,面對面坐著沉默,互相看著對方,有話說不出來,伊凡知道大衛的問題在哪,顧忌弟弟的尊嚴他不想戳穿。弟弟極力想通過什麼證明自己,卻發現自己擁有的一切在哥哥眼中是這般無力,兩個人看起來都有點悲傷。
當伊凡離開之後,大衛的情緒終於忍不住爆發了,他看著哥哥遠去的身影,臉上留下兩條淚痕。
在紀錄片裡,哥哥伊凡對弟弟很是愧疚,對弟弟也是能讓則讓,能幫則幫,他一直有一個心結,也是他這輩子最後悔的事:年輕的時候讓弟弟離開故鄉來到自己的城市,害他不得不放棄修理工學徒的工作,如果當初弟弟沒有放棄的話,說不定他現在會擁有好幾個連鎖修理鋪,就不會像現在這麼落魄。
但是母親告訴他,其實在弟弟離開城市之前一個月,他就放棄修理工學徒的身份和考試了,這件事不怪他,伊凡瞬間釋懷,他仰望著天花板嘆了一口氣,露出了悵然若失的表情。
為什麼親兄弟的人生軌跡相差如此之大?
其實導致這種局面的原因,在他們小時候就初露端倪。
大衛作為弟弟,在家裡總是備受寵愛,當哥哥給鄰居修剪草坪、在超市打工的時候,弟弟總能在家裡睡大覺,久而久之伊凡從小就養成了獨立能幹的習慣,他21歲離家創業,不久就賺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慢慢走向人生巔峰。
而弟弟在年輕的時候,沒有一件事情能堅持長久,他當過演員、學徒、超市員工等等,總是三分鐘熱度,尤其是看到哥哥這麼成功之後,他逐漸變的憤世嫉俗,他開始將自己和現實隔開,宗教、毒品等都是他短暫逃離現實的手段。
即使弟弟不像哥哥那樣勤奮,但是這麼多年裡他依然有修正自己生活的機會,但是都被他浪費掉了,比如他熱愛藝術和社交,他自稱為作家,出入各大藝術展覽,但是在他新書發布會這種重大時刻,他依然遲到。
托爾斯泰說過:“幸福的人總是相似的人,不幸的人各有各的不幸”。
與其說是是父母的溺愛導致大衛如此落魄,不如說是他自己放棄了人生,儘管他極力掩蓋自己的窘態,偽裝成一幅開心的模樣,但是跟哥哥相比,顯然哥哥伊凡活的更自在也更開心,也許影片最後大衛臉上的淚痕,是他對失敗人生的懺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