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要學會控制情緒,別讓孩子成為消氣的工具

當爸媽情緒不佳,更容易遷怒孩子

有網路調查發現,當父母情緒不佳時,超過六成(62.6%)是沒有育兒幫手能協助照料孩子,進而出現負向情緒。當了爸媽後,生活壓力變大,很多事情必須考慮,還有帶小孩的壓力接踵而來,就有調查發現,不少臺灣爸媽時常覺得生活壓力大,進而出現情緒失控、遷怒他人,甚至孩子可能成為最常被遷怒的對象。

以長年的臨床及調查,我發現,國內會「打孩子」的家長佔了七成多,所以你千萬不要覺得:「都什麼年代了,還在體罰。」錯!很多父母認為打小孩,是在「教育」,不是在虐待。但是,很多情況下,有些大人容易因為一時的怒火攻心而失手,接下來就無限上綱、無法控制,最後執法過當,也造成無法彌補的遺憾,孩子的童年也因此烙下一層陰影。

其實,教養沒有絕對的SOP,適當的管教我覺得都可以接受,但千萬不要有一種心態:我是大人、我是爸媽,所以將對孩子的管教,視為一種「理所當然」,最後可能會有無法挽回的經驗。如果,你發現當情緒一上來,又無法掌控的時候,以下四步驟,歡迎參考看看。

父母必知:「停看聽想」四步驟,延遲動手的機會

「停」讓孩子把脫序的行為停止。

首先,把孩子現在脫序的行為「停」下來,讓彼此有冷靜緩衝的時間。

例如:當孩子一邊吃飯一邊玩時,家長如果一直吼叫,情緒累積下來,可能就會動手打孩子。更好的做法,假設當孩子一邊吃飯又玩不停,我會直接停下來看著他,嚴肅的告訴孩子,吃飯的時候就要好好專心吃飯。

切記不要邊唸邊做手邊的事,孩子會把你說的話當耳邊風唷!如果他還是不聽,我真正停的意思就是「飯不要吃了」,親子都停下手邊正在進行的事,讓孩子開始察覺父母生氣了。

「看」讓孩子看到父母生氣、嚴肅的表情。

「看」是讓孩子看到父母生氣、嚴肅的表情,同上所述,很多家長犯的通病,常常是因為邊做其他事,邊管教孩子,你的態度會讓孩子覺得,這一點也沒什麼。但當你嚴正以待,一直盯著孩子,並明顯地表現你的情緒,通常孩子就會意識到大事不妙,也會比較收心不敢搗蛋。

「聽」聆聽孩子心裡的聲音。

「聽」是聆聽孩子的聲音,當你已表達情緒時,別忘了也要讓孩子懂得表達自己,請孩子先談談他內心的感受,再問他父母為什麼很生氣?因為有時候,孩子並不知道自己犯了什麼錯,他不見得是故意,只是沒想得太多,如果急於懲罰,孩子就會不知道對錯,下次也很容易再犯。

「想」對孩子的處罰方式哪些是有效的。

「想」是家長自己想一想,什麼樣的「非體罰」處罰方式對孩子是有效的,我相信,「打」會使人聽從,但不會永遠「信服」,一時的皮肉痛,時間久了疼痛感會消失,但是心理的陰影會一直存在,孩子永遠只記得自己「被打的傷痛」及不愉快的回憶,卻很少會知道,自己做錯了什麼,以及該如何改進。除了體罰,還有很多可以處罰到孩子,例如:減少孩子的遊戲時間、取消飯後點心……等等。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