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權息旺季》金融指數創新高,填息卻不如預期...投顧專家給投資人2個操作建議

台股進入除權息旺季,不少投資人會將金融股作為存股標的,甚至期待能賺進投資利得,尤其大盤的金融保險指數在6月27日盤中寫下1319.04高點、創21年新高之後,近期依舊維持在1300點的相對高點,表現強勁。

但若進一步來看,可不是所有的金融股都很強。專家認為,台股金融保險指數目前處於相對高點,主要來自於「政策」支撐,尤其近期台商資金回流議題發酵,公股行庫優先受惠,成為主要撐盤動能。

金融指數失真?公股行庫撐大局

觀察今年13家已展開除息的金融股來看,除了上海商銀在第二天順利完成填息之外,包含開發金、永豐金、台產、新產、中再保、台名也順利邁向填息之路。不過,仍有5家陷入貼息窘境,像是富邦金、國泰金、元大金、新光金、京城銀行。

進一步分析,京城銀行主要是受到大同旗下子公司綠能進行解散清算影響,債權金額高達28.93億元,預期可能將一次性提列備抵呆帳,從9日進行除息交易之後,股價持續走弱,至今仍為貼息。

另外,富邦金、國泰金、元大金、新光金至今也陷入貼息窘境。尤其,富邦金、國泰金、新光金3家壽險金控,今年以來慘遭外資狂倒貨,截至7月18日為止,外資賣超新光金77萬5035張、賣超國泰金63萬2265張,富邦金也同樣遭外資賣超37萬4168張。

正當外資出脫金融股之際,但另一頭台股的金融保險指數卻依舊撐在高檔,形成不同的趨勢。對此,財經專家翁偉捷分析,主要原因是國內的金控股領軍撐盤,尤其是大選即將來臨,官股金控漲幅更是強勢,掩蓋了壽險股的下跌,「單看金融指數會有點失真」。

富邦、國泰、元大、新光貼息

「金融股最大的獲利來源就是利差!」第一金投顧董事長陳奕光也指出,在全球吹降息風的情況下,壽險公司恐面臨更大的利差損壓力,只能靠投資部門的獲利去彌補利差損缺口;另外,近期像是德意志銀行出現擠兌潮,擔憂將演變成雷曼兄弟翻版,市場也擔憂國內金融機構是否投資海外金融等級較差的債券,尤其現在是全球的「大債時代」。

根據國際金融協會(IIF)最新公布的全球債務報告數據顯示,2019年第1季全球債務增加3兆美元,使得債務總額達到246兆美元,創下歷史新高。這也幾乎是前所未見的增長速度。

翁偉捷則觀察,以壽險股來說,由於未來將面臨IFRS17的利空考驗,短期包括一般外資、長期投資的法人已開始著手重新評估與調整,加上預計明年全球將進入負利率環境,成為外資這半年來大賣壽險股的主要原因。

「我個人認為,金融股在今年的選舉行情過後,可能會有比較大幅度修正的可能。」因此,翁偉捷指出,由於目前金融股還在歷史高檔,若是空手但想進場長期存金融股的民眾,建議現階段先保守觀望,短線不要進場為宜。

持有銀行股可考慮參加除權息

不過,陳奕光則認為,長期來看,台灣金融股在全世界扮演的角色仍相對穩健,「從過去的幾次金融海嘯,台灣的金融業都沒有出現金融風暴問題,所以金融股還是可以當作存股標的,不過比較偏向銀行股的公股行庫為主。」

加上由於全球景氣前景看淡,但金融股殖利率仍有5%的平均水準,「長期來講,金融股在半年內完成填息,應該沒有問題。」他說。

至於,對於持有金融股的投資人來說,除息的操作策略是什麼?陳奕光則建議,以銀行為主體的金融股,在過去的歷史經驗,完成填息的機率都有7、8成,投資人可以考慮參加除權息;但對於持有壽險金控的投資人則不建議參與除權息。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