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日本「梵高」,一生沉默寡言僅活31歲,他的畫無人願看第二遍
他是日本“梵高”,一生沉默寡言僅活31歲,他的畫無人願看第二遍
在我們的印象裡,藝術家是帶給我們美好和享受的人。畫家他們的畫作給我們視覺以美感,給我們心靈以撫慰。
讓我們在平凡枯燥的生活中,得到撫慰和感動。但是,並不是所有藝術家都是這樣的,藝術家之所以能被稱之為藝術家,是因為他們不僅能夠給人們帶來美和享受,更多的給我們帶來直擊人性的思考,甚至是關於生命的的思索。
今天要介紹的就是這樣一位畫家,他是日本的超現實主義畫家。他從小極具繪畫天賦,卻在34歲時意外去世,留下了200多幅讓世人驚艷不止的畫作,甚至遺作拍賣出了400多萬的港幣。他就是日本畫家石田徹也。
石田徹也和他的畫
這樣一位天才畫家英年早逝,讓很多人扼腕嘆息。在小編對他的資料跟畫作做了充分了解以後,認為他算是現代梵高。兩位藝術家有頗多相似之處。都是去世後才得以揚名於世,人們才發現了他們的才華;畫作內容都提現了當時個人的掙扎,展示了時代的困境;梵高是自殺的,這一點可以確定,日本很多報導,猜測石田徹也也是自殺。
那他究竟創作出怎樣的畫作,讓世人在他去世後,對他驚嘆不已呢?
先來看看這一幅作品,是他11歲時候的畫作。那時候的石田徹也還沒有接觸過任何繪畫學習,足以見其天賦。
作品:欺凌弱者,停止吧!
而且從這幅作品叫做《欺凌弱者,停止吧!》,從名字就能看出這是一幅以拒絕欺凌弱者為主題的畫作。我們11歲時候在幹什麼呢?都是在玩電腦打電玩,或者跟朋友結伴玩耍吧。是否我們在那個時候也曾經歷過被霸凌,或者目睹過這種事件呢?
但是我們不曾像石田徹也一樣,將它在畫紙上展示出來,這就是石田徹也注定要成為畫家的命運。也是這幅11歲的畫作,冥冥中奠定了他今後的畫風,開啟了他超現實主義的繪畫風格。
不信的話,我們來看看他之後的畫作。
加油站式進食
這一幅《加油站式進食》,是他20出頭是創作的一幅作品,被靜岡縣立美術館收藏。畫裡的三個看似差不多又有所不同的人,在被呆滯的加油工進行加油進食。這就彷佛我們生活中,每一天進行著重複機械的工作的上班族,其實已經對一切都食之無味,每一天只是麻木地重複著差不多地生活。從這幅畫就能很直觀的看出,石田徹也對人生對社會深刻的思考。
很多人看了他的畫作,都會陷入沉默,表示自己彷彿就是畫作中的人物,彷彿就是自己的人生。更有人說,石田徹也的畫,有讓人看了想流淚的衝動,甚至看過後,不敢再看。
石田徹也到底經歷怎麼樣的人生和生活,才能年紀輕輕就能有如此犀利獨到的眼光,創作出這種直擊人心臟的畫作呢?
石田徹也出生在一個日本相當富有的一個家庭中,爸爸是議員,媽媽是家庭主婦,他還有三個哥哥,自己是家裡最小的男孩。這樣的家庭按說很幸福,為什麼石田徹也會這樣呢?
石田徹也小時候
石田徹也從小就展露出繪畫的天賦以及對繪畫的熱愛,但是父母覺得這不是正經職業,一直不允許他從事藝術,希望他做一個普通的上班族。一直備受壓抑的石田徹也,從小不愛說話,喜歡活在自己的世界裡,據他的朋友說,他很少參與社交,即使是假期,他也是在家中畫畫,是名副其實的“宅男”。
心中對藝術強烈的熱愛是無法一直被壓抑的,石田徹也最終還是違背了父母的意願,選擇就讀於一所日本美術大學,終於可以完成自己的藝術夢想。為此他不再接受父母的學費和生活費,而是選擇自己打工,甚至會做深夜保安一類的苦差。
但正是這種經歷,讓他更好的了解了當下的日本社會以及在其中生活的人們。他發現了人們如同螻蟻一樣生存著,機械而又重複著毫無意義的每一天,而人們的壓抑得不到吶喊,只能“失語”在諾大而又擁擠的城市裡,每一天帶著枷鎖,面對著這個病態的自己和病態的社會。
這些觀察和體驗,讓他更好的有了對生命、生存的感知,促使他創作出這些動人心魄的畫作。
他的畫很擅長將渺小的人與城市的建築或其他容器相結合,人也往往是沒有表情如傀儡一般,或者是掙扎痛苦的狀態。這樣的人或鑲嵌、或被擱置、或填充在龐大冰冷的容器裡,有辦公大樓、學校、公車、醫院等等。一幅幅殘酷而現實的畫作衝擊著觀者的眼球,更多的是顫抖著我們的心。
這讓我又不禁聯想到偉大的畫家梵高。很多讀者可能會疑惑,他倆不同時代,不同流派,畫作的風格也大相徑庭,我怎麼會稱石田徹也為當代梵高呢?
梵高風格雖然是後印象派主義,主要是運用鮮明的色彩來作畫的“自我表達者”。有人分析梵高:“藝術活動只是一種感情的宣洩活動”,梵高的畫作上大色塊的堆積,挑戰常理的對比色運用,情緒化的筆觸,使得他的畫作看起來驚心動魄。
而石田徹也何嘗不是這樣?自己一直被壓抑的愛好,壓抑生活,使他睜開眼睛,看到當代日本整個社會的壓抑,他想宣洩吶喊,想要表達自我。他們兩個只不過是通過不同的風格來表達自我、表達他們所存在的世界。
梵高曾經在黑金山這座大山裡呆了好幾年,他的弟弟提奧勸他離開這裡,回到大城市。他卻執意不走,提奧問他為什麼。梵高回答:”因為我還沒有作出真正體現黑金山底層人民身上所背負的枷鎖的作品。”石田徹也的作品,就是梵高曾經所追求的,能展現當代人們身上所背負的枷鎖的作品。
他們兩位不同時代,優秀的藝術大師,跨越了時空,跨越了繪畫風格,向我們展示了令人思索、令社會思索、令時代思索的作品。真正的藝術,從不只是為了純粹地表達美而創作,而是為了在黑暗裡仍能給人尋找美和光明的勇氣。
向梵高和石田徹也兩位藝術大師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