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尊這樣教女兒:孩子自信從容,源於懂得接納與放下的聰明父母

吳尊一直是娛樂圈裡「好爸爸」的典範,經常在微博曬陪一雙兒女Max和NeiNei玩耍的照片,讓人不禁羨慕死這組顏值逆天的神仙家庭!

特別是吳尊的女兒NeiNei,由於參加真人秀而表現出來驚人的體貼照顧能力,被網友稱為新一代的「小天使」。

《爸爸去哪兒5》劇照

近日,吳尊微博曬出了一組女兒NeiNei參加亞洲級芭蕾舞比賽的照片,並自曝「NeiNei哭了,我也流淚了...」

圖@吳尊微博

吳尊在這篇長長微博文中寫:

NeiNei哭了,我也流淚了…

她從三歲開始學芭蕾…

為了她第一次的亞洲比賽,沒日沒夜的苦練…

第一次的個人演出,她一直告訴我真的很想贏…

但我知道汶萊的芭蕾舞環境還是不能跟海外比…

她還是比賽最年輕,也是第一位出場表演的。

其實我只是想讓她來見識,來吸起經驗。

讓她去感受失敗的感覺也不是壞事…

我會讓她明白過程比結果更加重要…

她今天的表現是有史以來最好的一次…

在我心中,NeiNei已經很值得爸爸驕傲了

文中隻字沒提比賽結果如何,但從字裡行間可以看出:「她還是比賽最年輕,也是第一位出場表演的」,顯然NeiNei是因為比賽成績不佳,傷心失望地哭了。

圖@吳尊微博

吳尊事先就明明知道「汶萊的芭蕾舞環境還是不能和海外的比」,還是陪女兒來參加這次亞洲芭蕾舞大賽,在比賽失敗後,沒有隻字的嘆息遺憾,只有滿滿的陪女兒落淚的心疼,和為女兒的表現感到驕傲!

吳尊在文中說,「其實我只是想讓她來見識,來吸取經驗。讓她去感受失敗的感覺也不是壞事…我會讓她明白過程比結果更加重要…「

微博發出後,引起上萬網友的評論。其中一位網友評論問:「就像你小時候每次籃球想要贏一樣麼」,出乎意料的是,吳尊竟然回覆:「我就再次跟她分享我少年時代表汶萊跟中國比賽分數是26-128」。

令人爆笑的答覆背後,是吳尊正視自己曾經失敗經歷的平常心,和不惜與孩子自曝、分享自己年輕時的失敗故事,來鼓勵孩子從挫折中走出來的坦然、和開放的親子關係。

果然,距離吳尊發微博不到一個小時後,吳尊在評論區裡再度回復網友:「結束後帶她游泳,她現在開心的吃晚飯了,堅強的NeiNei」

在吳粑粑的快樂引導和無私分享後,NeiNei已經迅速從失敗悲傷的情緒中走出來了,並再次得到了吳粑粑的肯定讚揚!

圖@吳尊微博

我們都希望孩子們長大後,能跨過阻礙的大山,挫折的狂流,但往往看到的卻是一個個不願去嘗試、更不能接受失敗,甚至「第二名」結果的孩子。

還有因為撞碎了學校的玻璃,害怕受到懲罰,留下一封遺書之後,從17樓縱身躍下的9歲男孩……

跳樓9歲男童的遺書

在成人眼裡無數不值得一提的「失誤」,比如作業忘寫了、砸碎玻璃、上學遲到、被同學嘲笑……在孩子眼裡,卻是他們生平從未遇到過的失敗和挫折。

孩子成長的過程,就是要跨過這樣一件件「小小的」,但在孩子眼裡比天還大的挫折,一次次學會怎麼面對失敗,調整心態,接著應該怎麼走下去……

記得在小編讀小學時,非常想延續爸爸曾經是學校合唱團隊員的歷史,在家關起門來練高音。結果在全班選拔時,勉強過了關。本是值得高興的事,但卻聽到同學在背後說,因為音樂老師認識小編的爸爸,開後門才通關的。

小編當時的委屈心碎,直至今日還記憶猶新,但記得更清楚地是,當爸爸知道這件事後,有力地告訴我:你憑的是自己的實力,不要去理別人怎麼說,只要努力去嘗試過了就是成功,不論結果!

爸爸的話,讓小編當時如醍醐灌頂。孩子坦然接受失敗的勇氣,來自從不以成敗論英雄的爸媽。

教育孩子接受失敗

先要成為真正平常心的父母

有不少家長會說,我是經常對孩子說「失敗不要緊,勇於嘗試最重要,只看過程不看結果」,但還是把孩子養成了一顆只能成功不許失敗的「玻璃心」。

這樣的結果,請家長先平心靜氣地自我反省一下:

1、你是否做到了無論面對孩子任何方面的成績,都保持著一如既往地「平常心」?

孩子興趣課考試分數不佳,家長笑著鼓勵說」不要緊「,但一看到數學、英語等主課分數下滑,就立刻變臉,風雲突起,橫加指責。

——在沒有放下的功利心的面前,所謂的」平常心「都是假的。

2、在你說「失敗不要緊「之類的話之前, 是否不經意地吐露過對孩子失敗的不滿言辭或情緒?

孩子考試拿了70分,家長一眼看到分數後先是脫口而出」笨蛋!「、」差勁!只拿了70分!「,然後才柔聲細語地說」來,我們看看應該怎麼做,不要緊的,下次再努力。「

——被你不經意間忽略掉的那些」口頭禪「,已先一步深深烙印在孩子腦中,再表態寬容以待也已經無濟於事。

3、你是否在孩子成功時表現出誇張的情緒,或對孩子做出過度的讚揚?

雖然現在流行」鼓勵教育「,但凡事都有度。對丁點進步也表現出欣喜若狂、大肆讚揚的家長,反而會養成孩子習慣性聽表揚的心態,面對未知的結果不敢輕易嘗試,也不能接受失敗的結果。

——簡單粗暴的批評和讚美都會讓一個孩子無所適從,失去發掘內在天賦的機會。

我們一邊告訴自己要看淡結果注重過程、要肯定孩子的努力而不計較他們的分數,一邊卻不自主在意每一次考試成績;一邊鼓勵孩子勇敢去嘗試,一邊在看到「別人家的孩子」的表現,對輸贏高低不自覺焦慮…

面對功利」人格分裂「的家長,是沒有底氣培養勇敢面對失敗的孩子的。先放下」功利心「,端正」平常心「 ,才有給孩子挫折教育的資格。

每個家長心裡是否

都住著一個"別人家的孩子"

「有一個人,他十項全能,他什麼都好,他,就是別人家的孩子!」

這是在湖南衛視綜藝節目《少年說》裡,一個女孩站上了高台後,面對著台下的同學老師家長,哽咽著大聲對著自己媽媽喊出的一番話。

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曾經對1863名家長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68.8%的受訪家長表示對孩子有很高期待,57.7%的受訪家長坦言會羨慕別人家孩子優秀。

家長對孩子抱有高期待,本身不是壞事。積極的、正向的期待,有利於培養孩子的自信,讓孩子努力去獲得成就感。但問題在於,我們往往控制不住心裡的那頭慾望的小兔,不經意的會去眼紅身邊在某方面表現得更優秀的「別人家的孩子」。更糟糕的是,把這種羨慕和期望在孩子的面前表達了出來,給孩子造成了負面心理壓力而不自知。

當家長在孩子們面前提到各種各樣的「別人家的孩子」時,這些話即便沒有明確表達出「我們家娃不如人家」的意思,但孩子往往都能敏銳地感受到家長說話時的情緒,以及這些話背後的潛台詞:我不如人家。

這種低自我認知一旦形成,會讓孩子對自己產生「我不行」、「我無法成功」的自我認知。所以,過高的期待往往會給孩子帶來過大的壓力,長期以往導致孩子自卑的性格。

因為自己做什麼說什麼,都有可能得不到父母的認同,比不過別人家的孩子,漸漸地,家——這個原本應該讓人最暢所欲言的溫暖港灣,卻成了讓孩子不敢說話,不敢表達自己的地方。

長時間下去,孩子很可能習慣於壓抑自己的需求,為父母而活,進而逐漸失去主見,喪失人生的成就感。

而失去了親子間的溝通,一直默默接受父母安排的一切的「最聽話的孩子」,在青春叛逆期間的爆發往往是災難性的。小編身邊比比皆是這樣的例子。明明是常年溫柔乖順的小綿羊乖寶寶,在成長後卻突然做出令人大跌眼鏡出格的事,與父母決裂,離家出走……而歸根究底,這都是孩子心理長期被壓抑,不能「做自己」的結果,而原罪就是父母非正常的功利心態。

對孩子最成功的培養

是塑造一個充滿自信的靈魂

有安全感和歸屬感的孩子才能走出舒適區、無懼受挫。再說回吳尊的女兒NeiNei,難道她不知道自己在這場強敵如雲的比賽中很有可能遭遇失敗嗎?但她仍熱心無雜念地完成了人生第一次公演。

在失敗流淚後不到1小時,又恢復了開心的心情。這都要歸功於吳尊與孩子共進退的陪伴。

外面的風雨無法掌控,但家裡有永遠了解自己支持自己的父母,這就是孩子敢去冒險嘗試未知的勇氣。

我們曾經介紹過一個10歲女孩馬小壯和她的爸爸馬哥。馬小壯的10歲人生,完成了很多人一生可能都做不到的事:除了平時喜愛讀書、畫畫和交朋友外,她還熱衷於攀岩、登山、野行、長跑、游泳、帆船等戶外運動,小小年紀就參加馬術定級賽、帆船賽、攀登哈巴雪山、負重穿越大別山無人區、在太平洋上航海等等。

最令國內家長羨慕的是,除了中、英文外,馬小壯還學習西班牙語、法語,還用全英文自寫自畫發表了一部17章英文魔幻小說 《The Three Wishes 》。

活脫脫就是個典型的「別人家的孩子」了,而馬小壯僅是就讀於國內的一所公辦小學,而如今這些令人驚嘆的成就,多歸功於她的爸爸——馬哥。

馬哥說,自女兒上學以來直到現在,

他一次都沒有問過她考試成績。這並不表示他不關心女兒,只是不去問她分數而已。

「我不問分數是不想讓她形成分數是唯一衡量標準,好壞均以分數論的概念,我會讓小壯自己評判這次考試她是否滿意,滿意在哪不滿意在哪;錯題的原因在哪,是不懂不會、還是粗心大意了;以前的錯題類型是否重複出現,這次是否能正確解決。

最重要的是,你是否努力了,是否和以前比有了進步等等,就像我時常和小壯說的一句話,『做最棒的自己。」

9歲女兒出版全英文小說,只因「佛系老爸」做到了陪娃的第三重境界!

馬小壯在書城做社會實踐

有自信的靈魂才能擁有不會枯竭的想像力。

當孩子向你提出一個聽上去很不現實的夢想時,你有沒有像這樣潑過冷水:「別傻了!你連XXX都比不過隔壁家的小朋友,還想XXX?」

曾經有個牧羊人,領著兩個兒子在放羊途中,看見一頭大雁從天空飛過。

小兒子問父親:「大雁要往哪裡飛?」

「它們要去一個溫暖的地方,在那裡安家,度過寒冷的冬天,牧羊人答道。

大兒子眨著眼睛羨慕地說:「要是我們也能像大雁一樣飛起來就好了,那我就要飛得比大雁還要高,去天堂,看媽媽是不是在那裡。」

小兒子也對父親說:「做個會飛的大雁多好啊!那樣就不用放羊了,可以飛到自己想去的地方。」

牧羊人沉默了一下,然後對兩個兒子說:「只要你們想,你們也能飛起來。」兩個兒子試了試,並沒有飛起來。他們用懷疑的眼神看著父親。

牧羊人說:「讓我飛給你們看。」於是他飛了兩下,也沒飛起來。牧羊人肯定地說:「我是因為年紀大了才飛不起來,你們還小,只要不斷努力,就一定能飛起來,去想去的地方。」

兒子們牢牢記住了父親的話,並一直不斷地努力,長大以後果然飛起來了。他們就是美國的萊特兄弟。

身為牧羊人的父親,沒有去嘲笑打擊兄弟倆當時看似可笑的夢想,而是用鼓勵和肯定給他們嘗試的信心。有了這份自信,人類才會不斷搭上想像的翅膀,不斷突破現實的極限,發明電燈、手機、海底隧道,探索宇宙,發現黑洞……

人類歷史上首張黑洞照片

21世紀跨入了人工智慧時代。人工智慧時代的未來,創造力就是硬實力。創造力來源於豐富的想像力,而只有自信的孩子才敢去探索和想像,最後付諸實踐,建立更進一步的自信和成就感,投身於下一步的想像和探索……形成良性循環。

愛孩子,先接納

而後放下自己的「慾望」

會去禁不住地羨慕、誇讚別人家的孩子,歸根結底,都是因為自己心裡對孩子有高期待,而孩子的實際情況卻和期待不符,或沒有達到某個令人羨慕的高度。

但父母和孩子的關係,是天生的,自然的,不是因為責任,因為身份。無論這孩子擁有何種特質,我們必須無條件地接納,徹底地接納。不因為他聽話懂事而偏愛,不因為他調皮懵懂而嫌棄。

接納,而後放下,或許接著你就會發現,每個孩子都是具有無限潛能的,你的孩子也有獨一無二的「過人之處」。

接著,你需要做:

幫孩子找到自己的興趣,興趣是爆發內心小宇宙唯一的核心力量。不以自己的興趣為目的導向,真正接納孩子的興趣。或許你想讓孩子學英語、奧數,或者畫畫、音樂也行啊,但偏偏孩子喜歡敲敲打打,甚至喜歡捏泥巴。不要灰心喪氣,誰說捏泥巴的小孩將來不會成為一名工程師?

但如果強行剝奪孩子的興趣,強塞給他父母所選的興趣,效果不一定不好,但一定不會長遠。只有孩子內心自發的力量,才是推動他不斷自主努力的原動力。

陪孩子接受努力路上的一切結果,認同孩子的負面情緒。成功了一起慶賀,失敗了一起承受,尋找原因。當孩子還不足以控制自己面對挫折的負面情緒時,或許會表現出過激的反應,此時就需要父母放下煩躁甚至身體的疲憊,拿出完全接納、包容的耐心和愛,讓孩子在發洩之餘,感受到父母有力的支持,再適時地引導孩子走出負面影響。

和孩子分享自己的成長經歷,讓孩子明白你是後盾、是朋友。在含蓄的中國家庭,要和孩子真正的達成平等的朋友關係,用非說教的口吻來分享自己的故事,大部分父母是做得不足的。但現在越來越多的中國年輕家長,已經邁出了很大一步,從小就每天和孩子互相「示愛」,尊重他的選擇。從小建立下的親子關係,就要在這時候拿出來發揮作用。你是朋友,也是孩子最依賴的人,告訴他們在你身上發生過的類似經歷,會讓他們感受到莫大的理解和支持,或許立馬就能起到「雨過天晴」的效果哦!

《爸爸去哪兒5》中,吳尊蹲下用平等的視野與女兒交談

每個孩子都能成為

幸福、自信、獨立的「牛蛙」

別說自己的孩子是普娃,人家的孩子是牛蛙。每個孩子都有無限潛力,成為獨一無二的牛蛙!

人生就是點點滴滴的積累,和糖鹽油米醬醋茶的現實。我們大部分的孩子,還是生活在國內高考的體制下,逃不過應試教育,逃不過生存競爭。在已經如履薄冰的競爭壓力下,最親的人要給的不是壓力,而是幫助他們成長為更好的自己的一切正面支持。

不堪重負的成長很有可能打壓了一個生命與生俱來的勇敢和熱情。不去羨慕同齡的佼佼者,更不去表露出來,這的確很難做到。像小編這樣已經自詡是很開明寬容的佛系媽咪,當遇到同齡裡在某方面比自家娃厲害的小朋友,仍然忍不住要回家嘮叨兩句。我們或許不能完全放下,但至少給自己和孩子一個機會,我們能做的更好。

我們從來也不是完美的普通父母,何必執著於也不會存在的「完美孩子」。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