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詠儀育兒觀上熱搜:真正的豪門,是這樣教育孩子的
節目中,她分享了兒子7歲時想養一隻小狗的故事。
剛開始,兒子提出要求的時候,袁詠儀沒有寵溺地一口答應,而是一起做了個約定:去寵物店撿兩天狗屎。
如果願意堅持,才能養,如果不能對小狗負責,那就放棄。
言論一出,現場同為媽媽的應采兒、朱丹深表贊同,接過話茬熱聊了起來。
而這樣引導型的教育方式也贏得了網友的一片叫好。
有人說,原來袁詠儀雖然身在豪門,但是卻能把調皮的兒子培養地如此優異,正是因為是獨特的教育的形式與方法。
其實,父母和孩子的關係,就像是鏡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選擇什麼樣的教育方式,對年少不經事的孩子來說太重要了!
昨天,微博上有個關於爸爸和女兒的熱搜,很有意思。
這位外國爸爸十分不滿女兒穿超短褲上學, 竟然別出心裁,決定「以身試法」,親自試穿同款熱褲。
並對女兒放言:你要是敢穿這個去上學,我就敢穿這褲衩去學校門口接你放學!
看著面前老爸妖嬈又滑稽的樣子,女兒忍不住笑倒在地,不舍卻又愉快地拋棄了這條短褲。
忍不住想給這位父親點個贊,很多時候,父母嘮嘮叨叨罵罵咧咧都不如嘻嘻哈哈效果好。
以輕鬆幽默的場面取代口舌相爭,以實際行動取代一味指責說教,何樂而不為呢?
指責、說教,帶來的只會是自我懷疑的否定;而幽默、愉悅,帶來是一生的昂揚與自信。
視頻評論中,我聽見了很多孩子的心聲:
真羨慕,我的爸爸要是能有他萬分之一的好就好了。
爸媽,你們能不能別一講道理就發火啊。
現在對孩子忍不住大嗓門,可能是習慣自己父母的方式了吧。
教育需要智慧,心理學上說,孩子在什麼樣的家庭氛圍中長大,就會成為什麼樣的人。
誠然,少年時代的心智不成熟,無論是喜歡抑或討厭父母,孩子都會不自覺地模仿他們的言行舉止,潛移默化地滲入自己的一生。
這是來自原生家庭的烙印,如影隨形。
郭晶晶和霍啟剛,這一對的豪門夫妻的教育模式,前段時間也引起了輿論的熱議。
他們一家三口,頂著烈日,挽著褲腿,集體在泥地插秧的照片一度刷爆了社交網絡。
媽媽是無人不知的跳水皇後,爸爸是香港當仁不讓的名門望族,卻把孩子教育的如此接地氣。
插秧之後,三人更是融入當地樸素生活,吃著最簡單的農家菜,帶著最滿足的笑容。
霍啟剛在微博中說:
現在的孩子們成長在幸福的時代,沒餓過肚子,挑食和浪費變成了習慣,他們更需要知道食物從哪兒來,學會珍惜,學會知足!
有這樣的父母,我們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小小年紀的霍中曦面對插秧毫不牴觸,甚至開開心心地體驗生活百態。
我們聽過了李天一等眾多「富二代」的悲劇故事,才更敬佩郭晶晶霍啟剛這樣的「豪門清流」。明明有放縱寵愛的資本,卻選擇了克制和接地氣的方式。
真正的豪門,絕不會豪在物質,反而在於教育!
不禁想說,每一個優秀的孩子,都不是橫空出世的奇蹟,而是有跡可尋的因果,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家庭的縮影。
有言傳身教的父母,就會有前途明朗的孩子;有忽視教育的家長,才會有誤入歧途的少年。
而高考,或許正是對上述所言最好的註解。
最近,正值高考志願填報的高峰期。而結果,自然背負了無數人多年來的希冀。
其實,這是一份由考生和家長共同交出的人生答卷。
北京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劉雲杉,曾對北大30年間的學生家庭背景進行了調查。
80年代,北大學生三成出自寒門;90年代,寒門比例開始逐漸下滑;2000年後,寒門比例僅佔一成多。
也就是說:寒門越來越難出貴子了。
因為,父母能夠提供的條件與視野,一定程度上決定了發展的上限。
香港紀錄片《子非魚》中有這樣一個片段:
一個孩子問媽媽有個詞怎麼拼,媽媽沒有拼出來,更是直言:我要生活,真沒法考慮什麼教育。
無獨有偶,我常常在身旁聽到這樣的聲音:
讀什麼書,反正最後都要出來工作,不如早點。
女孩子是要嫁得好就夠了。
為了生活已經不容易了,還談什麼教育方法。
不由得感到陣陣心寒,一個人如果身處狹隘的小道,也很難看見遠處的風景。
這些父母不知道,堆積如山的鈔票並不一定能成功造就天才啊。但是多年來,你潛移默化中灌輸給孩子的思想一定可以影響他未來的人生髮展。
豪門,豪的不是物質,是教育的形式與方法,是生活的層次和視野。
生活,不只是讓孩子吃飽穿暖,是讓他擁有正確的三觀和素養,是教會他責任與擔當。
有人在深溝,有人住高樓,這個時代也許並不公平。
但是,如何儘量成為一個好的父母,值得每一個人深思。
義大利教育專家蒙特梭利提過一個觀點:每個孩子一出生,天然就有一個精神胚胎。而這個精神胚胎以後會變成什麼樣子,父母的引導至關重要。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如果你曾經歷過四處碰壁、無人可依的少年時代,如果你曾感受過父母不講道理,太多話無處能訴的心酸無奈,何不盡力避免覆轍重蹈,給孩子提供一個高質量的環境?
這個環境,無關金錢,以陪伴,以理解,以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