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破狼》獨立外傳,甄子丹格鬥片巔峰,每場打戲都是教科書級別...
2005年由甄子丹葉偉信攜手合作的新派時裝動作片《殺破狼》,一經推出後便大獲好評。後來,其“血脈”得以通過三部電影延續:一部是被公認的“正宗續集”《殺破狼2》,儘管戲裡並沒有甄子丹,但吳京、托尼·賈和張晉各自用酷炫的動作撐起了本片激燃的打斗場面。另一部是2017年的《殺破狼·貪狼》,這部影片最為人津津樂道的地方,莫過於古天樂在戲裡狂飆演技,最後榮膺了他人生中第一個金像獎影帝。還有一部延續篇,雖然其片名沒寫上“殺破狼”這幾個字,但相信在很多影迷心中,它也能被叫作“殺破狼2”——2007年的《導火線》 。
其實這部《導火線》,一開始本就是被當作《殺破狼》的“獨立外傳”來打造的,甄子丹在戲裡扮演的馬軍,仍然沿用了他在《殺破狼》裡的角色名,且兩者都是性格火爆,嫉惡如仇,為捉拿罪犯可以不顧一切的辣手警探形象,要說他們根本不是一個角色,估計沒有幾個人會相信。而事實上,本片在立項時的初定名便叫作“破軍”,這無疑“對標”著《殺破狼》裡馬軍所說的自己是“破軍坐命,為兵必劫”,後來官方對改名為“導火線”的回應是:由於在開機後包括甄子丹在內的很多演員都不同程度受了傷,導致拍攝進度被影響,換個片名也是圖個吉利。然而還有一種說法是,“破軍”的片名版權屬於《殺破狼》的出品人黃柏高,為了不引起不必要的麻煩,影片只好臨時易名最終的《導火線》。
不過上述這些東西均不重要,重要的是,這部《導火線》和《殺破狼》一樣,也是部令人“爽快”的警匪時裝動作片。其故事情節並不復雜,講述了香港回歸前,出身“白石難民營”的越南三兄弟到香港犯案,於是重案組派出高級督察馬軍(甄子丹飾)和臥底華生(古天樂飾)相互配合展開捉拿行動。但無奈這幫匪徒太過於狡猾,儘管大哥阿渣(呂良偉飾)被警察逮捕,但其弟弟tony(鄒兆龍飾)和阿虎(釋延能飾)卻僥倖逃脫,兩人試圖趕在出庭之前,將證人華生滅口好讓大哥可以逍遙法外。為了拯救華生兼懲奸除惡,馬軍以阿渣作為交換條件,闖進了越南兄弟的匪窩,與之展開了最後的大戰。
本片所要表達的主題和《殺破狼》形成了某種呼應:那就是在正義得不到伸張時,警察僭越法律而追回公道的“灰色行為”到底有沒有錯?鑑於《殺破狼》在這個問題的表現上是“一條路走到黑”,《導火線》肯定不能這麼幹,於是影片開頭加了這麼一句台詞,也算是走了“正確路線”吧。
由於“葉甄”的上一部電影《龍虎門》得到了觀眾“劇情太薄弱”的負面評價,因此《導火線》又找回了《殺破狼》的編劇司徒錦源來操刀劇本,力求讓文武戲達到平衡,其中最為明顯的就是強化了古天樂飾演的臥底這條故事線,並著力表現了臥底職業的危險性,豐富了他的精神和內心世界。此外,戲裡的反派人物也是是各個個性鮮明:大哥阿渣陰邪變態,老二tony冷靜兇殘,老三阿虎頭腦簡單,四肢發達,一切都靠拳頭來解決問題。意外的是,他們對患上了痴呆症的母親(夏萍飾)卻頗為孝順。
此外,影片還注入了更多的喜劇元素,譬如阿虎為拿出掉進馬桶裡的手機粗暴地將其一拳打碎,而華生對馬軍那句“就會擺造型”的形容,無疑是種“自我揶揄”:因為甄子丹在《龍虎門》中的表現,便被網友評價是“只會耍酷”。這些小的設計和點綴,既能讓人會心一笑,又能在無形中起到豐富人物個性的作用,這也是香港電影的一大特色。
雖然本片的文戲部分較《殺破狼》和《龍虎門》相比算是一大進步,但畢竟很多觀眾看甄子丹的電影都是衝著打戲去的,其文戲再好充其量就是錦上添花,文戲不足也屬於情理之中。而這部《導火線》實際上就屬於是“因打戲太過精彩,反而湮沒了文戲”的典型之作。
本片在動作上有很大的野心。為了將流行於歐美國家的MMA綜合格鬥術徹底引入《導火線》,拍出一部全面超越《殺破狼》的電影,甄子丹特地從美國請來了多位MMA專家為本片做動作顧問,在開拍前,又和甄家班的武行們進行了反復排演,最終保證了其動作場面的刺激性和真實感,特別是“擊打時的疼痛感”更是本片動作所強調的重點。這在影片最後的花絮片段裡,可以看到。
影片一共安排了5場動作戲。每一場都可算是教科書級別。第一場算是“小試牛刀”。這裡要講的是馬軍帶隊到酒吧臨檢,結果和華生起了肢體衝突,前者用巴西柔術中的鎖技將他制服。這一在《殺破狼》中用來對付反派洪金寶的終極殺招用在《導火線》的開頭,一來體現了甄子丹“不想重複”自己的決心,二來算是對偶像李小龍的一次致敬,因為在《龍爭虎鬥》一開頭的打鬥中,李小龍便是用一招“鎖喉功”讓洪金寶舉了白旗,而《導火線》裡的這一幕算是它的“升級版”。
三兄弟在吞掉了阿山(林國斌飾)的貨之後,阿山前來理論時觸發了第二場動作戲。這場打戲一方面是為了表現出三兄弟蠻橫,不講理和凶悍的行事風格,一方面也突出了tony的“猛”,增加了觀眾對最後正邪對決的期待值。只可惜在很多港片裡展現過精湛“腿功”的林國斌在這卻只有被挨揍的份兒,實屬遺憾。
而阿虎假扮護工去醫院刺殺證人華生,結果被馬軍提前識破,一路將其追到了附近的一個大排檔,這裡掀起了影片第一個小高潮。這段打戲的設計邏輯,也是甄子丹強調的“武中有文”理念的另一處體現:也可能剛開始馬軍根本沒打算對阿虎下狠招,但後者在逃跑中殃及到了無辜的路人,點燃了他的怒火,於是在對阿虎第二輪的擊打中,出拳比第一次更有力道,也更為致命。
第四場,是馬軍和匪徒們的槍戰戲較量,共分為室內和室外兩場。特別是眾人在樹林和空地中的追逐戲,可以說給觀眾帶來了耳目一新的感覺,葉偉信對運動鏡頭的使用非常嫻熟和流暢不說,那種“一靜一動”的場面調度,不僅能夠令觀眾清楚得知人物跑到什麼位置,相互距離多遠,而每個人下一步準備幹什麼,甄子丹如何化解對手的功勢,均有著肌理分明的展示。這場戲也讓筆認識到了原來葉偉信拍槍戰電影的功力,是絕不輸吳宇森和陳木勝的。
最後一場,便是甄子丹和鄒兆龍之間的壓軸大戰,這也是很多人一提到《導火線》,必會提到的“標誌性場面”。其精彩之處,第一在於它的“集大成”,即泰拳裡的肘擊,膝擊,以及巴西柔術裡人們熟悉的幾種技術在這裡全部用上。且打鬥還分成了三個層次:一開始兩人在狹小的露台根本施展不開,後來在纏鬥過程中,兩人雙雙跌落到地面,結果馬軍根本架不住tony的膝肘重擊,一度落於下風。後來看清了對方的章法之後,馬軍選擇以近身纏鬥成功地限制住了對方的拳腳,反派為勝。這無疑讓人想起了《精武英雄》中陳真跟霍廷恩的那段對打,一開始陳真也是放不開手腳,一直處於被動的劣勢局面中,後來他索性改變打法,換了步伐,終於獲勝。人們常說的“武學中的自我超越”,大抵就是這種情況吧。
在《導火線》開拍之前,鄒兆龍已經去了美國7年,後來因甄子丹的誠意邀請,他決定加入劇組,於是便有了最後這場足以被載入史冊的打戲。之前筆者說過,不論是《殺破狼》還是《導火線》,都是對當時風靡全亞洲的泰國動作片的回應,因此本片裡的反派一個叫阿渣,一個叫tony,連起來念的話,其發音正和泰國動作巨星“tony jaa”的名字(托尼賈)同音。關於這個“玩笑”,坊間的一種說法是當時甄子丹很想和托尼賈來一次銀幕對決,但後者卻並沒有回應(後來兩人終於合作了一部《極限特工3》,不過卻並不是做對手),不過筆者更願意相信另一種說法:這是甄子丹藉此對泰式動作片發出的一記挑戰。
為了拍好這部《導火線》,甄子丹對自己對其他演員的要求非常高,甚至可以說是近乎嚴苛。這也造成了很多人不同程度地受傷:呂良偉的大腿肌肉被割開,釋延能左耳膜穿孔,甄子丹的尾龍骨和盆骨部位本就帶有舊患,在拍攝本片時,進而導致越發嚴重。正因為他們付出的這些血和汗,才造就出了這樣一部至今還沒能被超越的“華語動作片新經典”。
有些電影的品質是不能用電影網站的評分來衡量的,這部《導火線》就是如此。
儘管有些人評價該片並不如《殺破狼》,但筆者認為,無論是其打鬥的豐富程度,節奏性和視覺衝擊力和那種“狂暴”程度,《導火線》是完全超越了前作的。更關鍵的是,甄子丹在本片中所體現的武指功力和動作表現,比起《殺破狼》來說明顯更加成熟,譬如對“什麼樣的環境該設計什麼樣的招最有說服力”,“怎樣打才能既體現出綜合格鬥的精髓,又能讓觀眾覺得好看”的追求,無疑更為講究。這樣的控制能力,就好比影片最後馬軍將格鬥術運用得爐火純青,毫無掣肘地打敗了對手一般,完全已經達到了隨心所欲,游刃有餘的境界。而最難得的是,在《殺破狼》已經取得了一個高度的情況下,甄子丹還能頂住巨大壓力,再次勇攀高峰。如果說《殺破狼》是華語綜合格鬥電影的開創者,那麼《導火線》則讓該類型片站到了巔峰位置,相信歷史終會證明它的經典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