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醫院院長患癌13年不復發,他說了這4句大實話
腫瘤醫院院長患癌13年不復發,他說了這4句大實話
乳腺癌互助圈 2019-06-23 00:03:53
圖片來源:網絡
今年79歲的徐克成,精神矍鑠。
2001年,他以61歲高齡創辦廣州復大腫瘤醫院(暨南大學附屬醫院,隸屬於廣東省衛計委直管),設立“不收紅包、不收回扣、不接受吃請”廉醫規矩。
2006年,66歲時,身為腫瘤醫院院長的他,體檢時卻發現自己患上肝癌。後來他反思、研究治療方案, 摒棄傳統落後的治療方式。如今13年過去了,癌症都沒有復發。
患癌後,他在接受采訪和不同場合說了4句大實話,告訴大家“患癌十多年我是如何活下來的?”
1、很多癌症是吃出來的
圖片來源:攝圖網
身為消化科專家,徐克成明白,“癌”字裡面三個口,很多癌症是吃出來的!
“癌症是吃出來的,這個話一點沒錯。吃得太咸,容易患胃癌,食管癌;吃得太油膩,則容易患結腸癌,胰腺癌,前癌等。”
腫瘤康復中一個重要內容是營養。生命是物質(肉體)、能量和信息構成。能量來自營養。在腫瘤患者,營養不良會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削弱對治療的反應,增加並發症的發生,縮短生存時間。
具體來說,營養不良會影響到細胞、生理及心理三個層次。細胞水平上,營養不良會減弱機體抗感染能力,延緩傷口愈合,影響多個系統和器官的功能;生理水平上,營養不良會導致肝、腎、肺等內髒器官的萎縮;心理層面上,營養不良引起乏力、冷漠、畏食等心理障礙。
為了消除營養不良,除了治療疾病本身(如胰腺癌)、緩解疼痛、減少治療的不良反應(主要是化療)引起患者不願或不能進食外,給癌症患者足夠營養支持特別重要。
對經過有效治療,進入康復期的患者,一定要進行營養狀態評估,有營養不良者,要設法予以糾正。
營養不一定靠補品。中國有句古話:千補萬補,不如飯補,粥補。吃飯、營養是生命之本。保證足夠蛋白質,適量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多吃蔬菜水果等富含維生素和纖維素食物,不偏食,什麼都吃,適可而止。
只要我們“吃的下,能長胖,氣色好,精力旺”,我們就能健康地控制癌細胞,即使癌細胞不能消滅,我們也能無痛苦地“與癌共存”。
多吃低脂高纖維的食物可以有效預防結腸癌。除此之外,一些抗氧化的食物可以起到消滅活性氧,阻止致癌物侵入遺傳基因中,防止細胞異常增殖。
抗氧化物
• 含類胡蘿卜素的食物(如菠菜,花菜,番茄,西瓜等);
• 多酚類(如綠茶、啤酒、紅酒、巧克力等);
• 硫化物(大蒜和洋蔥等蔥屬蔬菜、卷心菜等);
• 維生素(包括維生素C、E、B1、B2和B12,常見於蔬菜、水果、花生中)。
2、癌症不能一切了之
圖片來源:攝圖網
通常患了癌症,大家都會想到手術切除治療,達到“斬草除根”的效果。但事實證明,腫瘤患者中,僅有20%的患者可以進行手術治療,原因有三:
① 癌腫早期無症狀,被發現時,或者因為癌症太大,或因為部位特殊,或已發生轉移,無法切除;
② 患者年齡大,或合並其他疾病,無條件手術治療;
③ 病人或家屬拒絕手術治療。
癌細胞想要“斬盡殺絕”幾乎是不可能,需要新思路抗腫瘤。徐克成院長介紹,腫瘤一旦發病,就是一個全身性、系統性疾病。雖然手術切除是根治癌症最主要的方法,但“根治”不等於“治愈”。
有研究顯示,70%的癌病人,即使是在“早期”,癌細胞也可能存在於外周血液和骨髓中,這些癌細胞常以“癌干細胞”形式存在,處於“休眠”狀態,一旦時機成熟,便“蘇醒”,快速生長,形成新的腫瘤。因此,通過手術把癌“切掉”、肺癌“拿掉”,全身性的癌細胞仍然是沒法“除淨”的。
癌症,不能手術,又該如何治療?徐院長介紹,現代癌症治療融入了越來越多高新技術。對於無法進行手術治療的患者,應該利用高新技術,進行綜合治療。所謂的綜合治療包括“三結合”,即傳統技術與高新技術相結合,高新技術與高新技術相結合,傳統醫藥與現代醫藥結合。
3、看病不能信廣告
許多臨床醫師都有這樣的診療經驗,一些肝炎病人由慢性肝炎逐步轉為肝硬化,然後肝硬化癌變,形成“肝炎-肝硬化-肝癌”三步曲。
當然,這裡所指的肝炎是指乙型或丙型肝炎。假如患者只有大三陽或小三陽,轉氨酶沒有升高,沒有肝功能的損害,那麼我們稱為乙肝病毒攜帶者,乙肝病毒攜帶者得肝癌的幾率確實要大得多,但目前95%以上都無法治愈,唯一的辦法就是定期復查,一旦發現肝癌及時處理,早期肝癌的治愈率可達90%。
乙肝病毒是無法控制的,治療大小三陽沒有意義。很多大小三陽患者為了預防肝癌,想盡辦法千方百計去除大小三陽,不少商家也打出了治愈大小三陽的藥品廣告。
徐院長語重心長地說:“我研究肝髒病40年,大家不要迷信大小三陽可以去除,迄今為止,沒有任何藥物可以治療大小三陽,干擾素等藥物可以治療肝炎,但不是大小三陽。”
我曾經在各大肝病主題會議上大聲疾呼,很多治療大小三陽的藥物都是沒有用的,勸大家不要上當受騙,很多人最後相信廣告的結果都是人財兩空!
4、治癌要先治心
圖片來源:攝圖網
徐克成常說,一些病人不是因為患癌死的,而是被嚇死的。當我得知自己患癌後也惶恐了一段時間。
“人總是要死的,我很坦然地面對這個事情,發現以後,我很快接受了事實。但是這個癌是一個很惡性的腫瘤,五年生存率就是百分之幾,這種情況之下對我來說就是一個挑戰。”
徐克成說,“我必須讓自己活下來,因為還有很多事情要完成。比如說,癌症是一個慢性病,要與癌共存,要采取人性化的治療,不要讓病人吃二次苦,讓病人有一個愉快的生活,這叫活在當下、向死而生。這些觀點我必須把它系統化,必須把它形成一個概念和模式,從而推廣下去。”
13年過去了,他的癌症並沒有復發。他仍然帶領團隊繼續攻克生命科學疑難雜症。“開開心心、平衡飲食、適當運動、堅持工作。”這就是他的秘訣。
以下是他分享的 4 點經驗:
1
逆思為樂
對癌症,“順向”思考是“惡性,會致人於死”。但不妨“逆向”思考一下:癌症是人類進化產物。“與癌共存”是生命的另一種形式。而且,
癌症是慢性病。癌症致死也許比心腦血管病更“仁慈”, 可以讓患者有機會考慮很多身後之事。生命的最高境界就是死亡。古羅馬一位哲人說 “死亡是生命的賞賜,我們靜靜地迎接它”。接受癌症帶來的死亡,不是一種樂事嗎?
2
舍得求樂
舍得是一種人生智慧和態度,能幫助人贏得心靈的寧靜和快樂。有記者將我院無償救治的十位患晚期癌症的年輕貧困患者,總結為“十朵金花”,贊揚我院貢獻多大多大。
我說:“不要這樣講!是她們幫助了我們。”因為每當看到她們回到醫院當“志願者”,我就有一種欣慰自豪感,就開心。 花費了應該花的努力,舍去了區區“小錢”,卻求得了我們自“樂”,這難道不是她們的“貢獻”嗎?
圖片來源:攝圖網
3
成功寓樂
醫生的天職是救人。每當我聽說,某某病人,本來“不治”,現在活過來了,而且長期活下來,活得很開心,我就會迫不及待去看他,甚至去國外病人家中看望,分享治療成功之樂。
4
友情獲樂
生活在這多彩的世界,友情是一種浩蕩宏大、可以隨時安然棲息的理想堤岸 。友情要經營,年齡越大,越要有友情。對晚輩,主動幫助;對師長,對親朋,滴水之恩,湧泉以報。
凡有老同學老朋友老鄉聚會,我均爭取參加。歲月如海,友情如歌。濃烈的友情,真誠的祝福,常常催人淚下,令我快樂無限,綿延長久。
徐克成說:“或許哪一天,我真的倒下了。可能倒在手術台前,可能倒在病人床邊,可能倒在我自己的辦公室裡,我不會抱怨,不會懊惱,因為那將是我履行醫生職責使命,為實現我一輩子為患者服務的夢想,畫上的一個圓滿句號。”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正版圖庫
本文來源:健康時報
責任編輯:癌互助君
相關精彩回顧
癌患者術後如何回歸工作崗位?這5種工作盡量避免
覓友故事 | 邂逅癌5年,但防復發是終身道路,與君共勉!
研究:術後第二年和第五年最易復發!
喜歡就點個“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