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童年不吃苦,家長晚年必吃苦!(深度好文)

有句話說: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

放眼望去,許多父母自己節衣縮食,但給孩子買高檔名牌時眼都不眨;

對孩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一丁點家務活兒也不舍得干;

父母都沒舍得出去旅游幾次,但孩子要錢參加出國游時,就算借錢也要報名……

這樣的孩子,長大後都怎樣了呢?

越溺愛孩子,越令人心寒

去年有則新聞,看過後讓人久久不能忘懷:

32歲的楊某畢業於渭南師范學院,他是獨生子,父母舍不得讓他受半點委屈,省吃儉用供他讀完大學。

由於從小就沒吃過什麼苦,在步入社會後,楊某才初次嘗到生活的艱辛和不易,想到自己受的冷落和遭遇的白眼,他的心理逐漸扭曲,每天都在自己腦海裡構思怎樣可以快速賺錢。

有天,他偶然發現購買保險以後如果遇到意外,保險公司會進行巨額賠償,他當即為父母辦理了人身意外、高度殘疾等多份保險。

然後,他親自下廚招待父母,把事先准備好的亞硝酸鹽拌入買來的牛肉中,吃飯的時候,他主動把有毒的牛肉夾到父母碗中。

但父母太愛自己的兒子了,想留給兒子,就一口沒吃。

楊某不僅沒有半點悔意,又到廚房,在水裡摻入亞硝酸鹽,攪拌好以後端給父母,看著父母喝下去。

他眼睜睜看著父母痛苦掙扎著死去,最後打開煤氣罐制造了一個煤氣中毒致人死亡的現場。

這場悲劇的產生,固然是楊某人性泯滅,而深層次的原因,則是父母對楊某的過分溺愛。

從小什麼都為孩子安排好,不讓孩子受半點挫折。

殊不知,當這樣的孩子失去了家長的庇護,而去獨自面對社會時,一旦遭遇挫折,孩子的承受和抵抗的能力幾乎為零。

盧梭曾說過一句話:“你知道運用什麼方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為不幸的人嗎?這個方法就是對他百依百順。”

你的溺愛,不僅搭上了孩子的人生,讓他把天性裡面的惡發揮到極致,還會搭上自己的人生。

沒有天生的熊孩子,只有教育缺失的父母

沒有天生的熊孩子,只有教育缺失的父母。能教育出貴子的,一定是貴門。

所謂的貴,並不是財富的多少,而貴在父母的胸懷,貴在父母的格局,貴在父母的教育理念,更貴在父母的言傳身教。

提到范仲淹,人們會脫口而出“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但許多人並不知道,范仲淹的後人無一不在學業上奮發上進,後來更是名臣良相輩出,子孫代代相傳,歷經八百年不衰。

《宋史》評價范仲淹的兒子范純仁說:“官至宰相,清廉節儉,多行善事,得到百姓嘖嘖稱贊。”

《曲洧舊聞》中還記載,范仲淹的孫子范正平在城外讀書,距城有二十裡地,夏天就用破扇子遮陽,每天往返步行四十裡地上學,沒人知道他老爸范純仁在京城做大官。

而這一切都源自范仲淹的嚴格教導,范仲淹常告誡後人:“錢財莫輕,勤苦得來;奢華莫學,自取貧窮。”

范純仁結婚時,他和妻子打算以錦羅綢緞作為婚房的裝飾。

范仲淹知道後立即將范純仁喊來訓話:“我家歷來清廉儉朴,豈能縱容你如此奢侈,壞了我范家門風!若將帷幔帶入家門,吾將當眾焚之於庭。”

如今的社會,在許多窮人家的父母,不讓孩子吃苦,拼命將自己孩子養成了富家子弟時,富人卻拼命想讓孩子去吃苦。

董明珠從小就注重培養兒子吃苦的精神。從小到大,董明珠沒有用車接送過兒子一次,一直讓他坐公交車自己回家。

有一天,董明珠等兒子回來吃飯,結果左等右等都不見兒子回家。

兒子到家後告訴董明珠,原來他是為了等一塊錢沒有空調的車,足足等了半個多小時。

所以她的兒子從小堅強而自立,就連高考時也是一個人做准備,自己帶上常用藥以防意外。

長大後,兒子說:“媽媽能從零開始,我也可以。”

雖然母親家財萬貫,但兒子卻是月薪只有五六千塊的律師,開著一輛十萬左右的小車,住的房子也是租來的。

成長之路上,沒有捷徑。父母終將退出孩子的生活,那些沒有受苦便得到的甜,總有一天要還回去。

所以真正愛孩子,絕不是把他放進蜜罐裡,而是自己去體味苦盡甘來,去獨自探尋奮斗的意義和價值。

在面對風雨時,也能毫不畏懼,靜待風平雨靜,守得雲開見月明。

聰明的父母,懂得讓孩子吃苦

其實,苦難本身沒有任何意義,並不是說哪個孩子吃的苦多,將來擁有的能力就越大。

令孩子得到成長的不是苦難,而是吃過苦以後的感悟和思考,以及對個人品質的歷練與升華。

所以,單純的吃苦並不值得贊美,否則的話,受盡苦難的街頭流浪漢豈不是成為了人生贏家?

值得贊美的是能夠戰勝苦難的能力,以及戰勝苦難之後獲得的幸福。

讀過書的人,恐怕人人都會背誦孟子的“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

然而很多人背著背著忘了開頭:天將降大任於斯人。

所以許多人也忘了吃苦的最終目的,錯將吃苦本身當成了高貴的榮耀。

讓孩子吃苦也是同樣的道理,真正有意義的吃苦不是單純物質上的委屈孩子,而是讓孩子通過努力去戰勝苦難,贏得真正想要的東西,獲得後半生獨立生活的底氣。

去年7月,美國首席大法官約翰·羅伯茨在他兒子的畢業典禮上說了一番“狠話”,在社交媒體刷屏的同時,也引發了社會的深思。

“通常,畢業典禮的演講嘉賓都會祝你們好運並送上祝福,但我不會這樣做。

我希望你們在未來歲月中,不時遭遇不公對待,這樣才會理解公正的價值所在。

願你們嘗到背叛滋味,這會教你們領悟忠誠之重要。

願你們偶爾運氣不佳,這樣才會意識到機遇在人生中的地位,進而理解你們的成功並非命中注定,別人的失敗也不是天經地義。

當你們遭遇失敗時,願你們受到對手幸災樂禍的嘲弄,這才會讓你們理解競爭精神的重要性。

願你們偶爾被人忽視,這樣才能學會傾聽;遭受適當的痛苦,那樣你就能擁有同情心。

無論你我願不願意,這些都必將遲早會來臨。而你們能否從中獲益,取決於能否參透人生苦難傳遞的信息。”

所以,從小就讓孩子吃苦,並從中思考苦難的意義,汲取戰勝苦難的智慧,讓孩子吃苦吃得有意義,家長晚年才不吃苦。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