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群中也有出主意的貓,大多曾生活在人家中,會深度影響其他貓
在野外生活的貓,並不像人想像的那樣“單獨生存”。
這些貓各自的地盤會鬆散地構成一個“貓群領地”。
相比於犬類,貓與貓的聯繫會弱許多。
但動物學家發現,在貓的群體中,其實也存在“出主意的軍師”。
在狼群、犬群之中,沒有較強戰鬥力,僅憑智謀便身居群體高位的動物並不罕見。
之前動物學家只在獅子群中發現過類似的情況。
哪些貓會成為貓群裡出主意的軍師貓呢?
在觀察了不同地區50個貓群的行為模式後。
動物行為學者發現,在每一個貓的數量達到12隻或更多的貓群中,都會存在一隻擔任“貓軍師”的貓。
這隻貓往往有5個特點:
1.這隻貓大多受過傷,常見的是貓的尾巴、臉部有明顯傷痕。
2.大部分都是公貓。
3.根據這些貓的行為特點和之前對貓的持續觀察,這些負責出主意的貓,多為到野外生活的家貓。
4.貓的年紀一般會在2歲~4歲之間,太年輕的貓和年老的貓都很少擔任“貓軍師”。
5.在貓群之中,這隻貓自己的地盤面積大小只處於中游水平。
軍師貓在貓群中的地位與貓的地盤大小關係不大。
每當貓群聚集在一起時,這只負責出主意的貓,往往可以處於第二或者第三高的位置。
所處的高度不同,代表著貓地位的差異。
更有趣的現像是,貓群中地位最高的貓,會允許這只軍師貓在自己地盤內捕獵、休息。
但相比於犬類動物,貓群並不會直接將食物留給這隻貓,依然需要貓自己獲取食物。
人類對這些軍師貓的影響很明顯。
這些從人類家中離開的貓,有著不同於野貓的思維模式。
最明顯的區別,就是這些貓會將“收穫”看的比“危險”更重。
貓群中大部分貓,會對可能存在的危險充分評估。在很多時候,貓會因此喪失機會。
但這些在人類家中生活過的貓,則更為大膽。
這與人類家中對貓的飼養模式有關:較低的捕食難度,和更高效的食物獲取。
而軍師貓帶給貓群最大的變化是:貓群變得更敢於拓展新的領地,並增加了獲得食物的可能。
並非所有從人類家中離開的貓,都能成為軍師貓。
其中大部分都只能處於貓群中的下位。這些最終成為了貓群中軍師貓的,往往有三個明顯特徵:
1. 之前並非人類家中唯一的貓,這隻貓之前就經歷過貓的競爭。
2.貓可以在加入貓群的前三個月內,為貓群發現新的食物來源。
3.懂得迅速獲得貓群中頭貓的認可。
之前與人類家中其他貓的競爭,可能是軍師貓至關重要的成長過程。
對比觀察後科學家發現,這些貓把“討好鏟屎官”的部分方法,用到了貓群中頭貓的身上。
實際上,人類家中貓與貓的競爭,有時候反而比野外更加激烈。
因為野外的貓可以擁有較大的領地,而家中的貓互相之間的影響較深。
而這些從人類家中離開的貓,也傾向於對貓群施加深度影響。
這些聰明的貓,首先會接近貓群中頭貓。
貓會找到一些優質的食物,吸引頭貓的注意,然後悄悄帶著頭貓抵達食物來源地。
此時,軍師貓在人類家中學到的智慧便起到作用:當頭貓帶領貓群一起抵達食物來源地時,這只軍師貓會假裝什麼都不知道。
換言之,軍師貓會讓貓群中其他貓誤以為,是頭貓為大家找到了更好的食物。
在純野生的貓身上,這種深邃而復雜的行為非常罕見。
人類的飼養,可能會導致貓在某些方面出現退化,但在另一種層面這些家貓也掌握了全新的本領。
這類貓之後對貓群的影響會很深。
在獲得頭貓的欣賞後,軍師貓在貓群中的地位會很快上升。
當軍師貓擁有較大影響力後,這些貓會不約而同地做出相似行為:影響貓群逐漸接近人類。
最常見的變化有3種:
1.貓群的整體領地,向接近人類的區域靠近。
2.將獲取食物的方式,從捕獵轉為捕獵加翻找垃圾,並增加翻找垃圾這一環節的比重。
3.對人類的主動投餵開心接受,並教貓群中其他貓獲得更多投餵食物的方式。
目前很難分清到底是這些貓依然對人類有感情。還是這些貓單純要藉助人類的力量,讓貓群進一步發展。
但有一個值得玩味的現象:這些軍師貓很少會最終成為頭貓。
這似乎與這些貓的故意規避有關。
因為避免了充滿危險的貓咪爭鬥,這些負責出主意的貓,往往會成為貓群中壽命較長的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