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剛果已1396人病死,伊波拉傳入烏干達出現首起「死亡病例」
世界衛生組織11日宣布,已確認烏干達出現1例輸入性伊波拉出血熱病例,感染的5歲男孩已身亡,這也是自鄰國剛果民主共和國(以下簡稱民主剛果)去8月爆發新一輪伊波拉疫情,已經有至少1400人死亡以來,在烏干達境內發現的第一起病例,也證實伊波拉已經跨境傳染,目前全國都進入戒備狀態。《地球圖輯隊》報導,2018年8月,伊波拉病毒在民主剛果東部捲土重來,截至目前為止,已經有超過2000起案例、約1400人死亡,難以控制的疫情讓它迅速成為歷史上第二嚴重的伊波拉疫情,僅次於2013到2016年間、造成1萬1000多人死亡的「西非伊波拉病毒大爆發」,也讓鄰國非常擔心,保持最高警戒。
在11日,烏干達確認有一名5歲男孩感染伊波拉病毒,是自從民主剛果爆發伊波拉疫情後,烏干達的首起案例。
《紐約時報》報導,這名男孩來自一個剛果家庭,於6月9日進入烏干達西部,男孩被證實已經死亡,而他50歲的奶奶和3歲的弟弟,也都被感染,世界衛生組織(WHO)指出,烏干達邊境城鎮Bwera的一家醫院正將他們隔離治療,至少有8人可能與第一位感染者有過接觸,增加了進一步擴大感染的風險。
烏干達過去曾在2012年爆發伊波拉疫情,造成2000多人染病、超過200人死亡。有鑑於民主剛果的疫情,烏干達已經有165所醫療機構共4700名醫護人員都施打了伊波拉的試驗性疫苗。《CBS News》報導,WHO本週將為這些醫護人員和受感染者的密切接觸者再另外運送3500劑疫苗。
伊波拉是什麼?它有多可怕?
《ETtoday》報導,伊波拉出血熱是由伊波拉病毒引起的一種出血性傳染病,主要透過接觸病患或感染動物的血液、體液、分泌物以及排洩物等感染,臨床表現主要為發熱、出血以及臟器損害,死亡率高達50%至90%。
綜合《關鍵評論網》和《沃草》報導,伊波拉病毒感染的初期症狀不明顯,病毒潛伏期為2-21天,在出現症狀前,病人不具傳染力,開始有症狀才會傳染給他人,感染初期症狀包括高燒發熱、頭痛、肌肉酸痛,還有腸胃道症狀如嘔吐、腹瀉、腹痛等,疾病邁入後期後,開始出現出血症狀(約一半的病人會有),如點狀出血、流鼻血、瘀血、瘀傷,嚴重甚至如腸胃道出血、休克,末期重症者會出現多重器官損傷,最後器官衰竭而死亡。
《地球圖輯隊》報導,一般人可能透過體液、接觸帶源者物品、直接接觸患者而感染。因此隔離治療是阻止傳染的一大關鍵。
在伊波拉防治上,現在還沒有特定核准的有效疫苗或藥物,因此醫療單位多半是以電解質平衡、補充失血等支持性療法為主。
伊波拉在民主剛果的的防治困境
《地球圖輯隊》報導,對那些疲於控制災情的醫護人員來說,除了疫苗與資金,他們更需要的是信任。
除了經濟困境讓民主剛果的民眾對政府當局高度不信任之外,民主剛果的東部有好幾個反政府組織聚集的衝突區,多年來的武裝衝突造成數百人死亡,長期受創的社群也讓當地人對前來幫助對抗伊波拉疫情的「外人」心存芥蒂。
《轉角國際》報導,《法新社》表示,自從今年4月,WHO派駐民主剛果的伊波拉防疫專家:金伯恩醫生(Dr. Richard Kiboung)慘遭武裝暴民殺害後,2個月間還有5位防疫工作人員持續遇害,《路透社》則報導,從今年1月至5月,至少有40起的醫院攻擊事件。「樂施會」就說,
無論治療多有效,如果民眾無法相信、或者去了解(伊波拉病毒),那他們根本就不會接受任何醫療措施。當地民眾對於醫療人員的懷疑與敵意,也讓民主剛果的各種防疫治療工作不斷推遲、進度落後。
「我們正在進入一個流行高傳染疾病的新時代。」WHO表示。民主剛果的伊波拉疫情,費時224天達到1000起病例,但只花了71天,就加倍達到2000起,防疫專家萊恩博士(Dr.Michael Ryan)更表示,不只是伊波拉病毒,更多的傳染疾病疫情擴散的風險也急遽升高。
在氣候變遷、新興傳染病、人口大範圍及大量流動、民間「防疫陰謀論」流竄等因素影響之下,傳染疾病的跨境擴散,恐將進入另一波大爆發的高峰期。不過《CBS News》報導,世衛組織委員會認定目前的爆發雖然應該要被「深切關注」,但尚未成為全球性的衛生突發事件。烏干達衛生部則呼籲人們採取預防措施,防止伊波拉毒進一步蔓延到國內,要求全國民眾暫停一些「社會規範的禮儀」,例如握手和擁抱。
《紐約時報》報導,2014年至2016年,歷史上最大的伊波拉疫情肆虐西非國家幾內亞(Republic of Guinea),賴比瑞亞(Republic of Liberia)和獅子山共和國(Republic of Sierra Leone,通稱獅子山),當時造成1萬1300多人死亡。自1976年發現該病以來,該地區爆發的疫情最為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