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裡東西越少,生活越幸福?「割捨」是一輩子的習題:唯有學會捨棄,才能獲得全新人生

「割捨」是一輩子的習題,每到農曆春節前的除舊布新時刻,許多人才開始想到大掃除這件事,一旦開始整理,相信不少人都會大叫:「這麼多東西到底是從哪裡冒出來的?」整理時發現的東西,包括塵封已久的新品、早就用不著的舊物,還有放不下的記憶,東西移來移去,沒過多久又打回原形,最後往往不了了之。

整理最困難的部分:無法割捨、放不下

只好繼續活得像鴕鳥般,乾脆當作沒看到,隔年再次展開循環。

相信很多單身女子,每天打開衣櫃、鞋櫃時也是同樣的情況,眼前的衣服、鞋子多到難以選擇,該穿什麼?如何搭配?

每天早上都要煩惱這些事。明明都是自己的東西,為何如此折騰人?

不只打掃麻煩,整理中最難的部分就是無法割捨、放不下。

究竟應該如何處置物品,令不少人相當煩惱。

沒有人希望事情無限循環,但為何每次整理總是成效不彰?

這是因為每個人的物品背後,都有屬於自己的故事,

唯有學會「捨棄」,才能「獲得」嶄新人生。

小時候長輩們總教我們要愛物惜物、不能浪費,只要看到喜歡、還能用的東西就收起來,就算不用也放著捨不得丟,心想未來「可能」會用到,久而久之,家中雜物堆得滿坑滿穀,到最後反而影響了生活品質。

更嚴重一點的人,甚至還會出現囤積症(Compulsivehoarding)的強迫症狀。

這些人往往缺乏自覺,不僅難以丟棄物品,還會過度購買或蒐集,甚至不覺得自己有問題。

-挑戰「極限減法」-

雖然多數人在三十歲前,東西還不至於多到病態的程度,但根據研究顯示,隨著年紀漸長,面對外界的不斷變動,許多人會因為不安而緊抓著過去的榮耀。

很多單身獨居的人花費巧思收納,幻想能把家變大,結果只是把東西搬來搬去而已。

乍看之下問題好像解決了,但無論空間多大,等到填滿後又開始亂成一團。

若只想著藉由更好的收納方式解決,雖然東西暫時看不見了,但問題依然存在,等於讓自己生活在倉庫中。

也有一些年紀稍長的離婚單身者,因為子女逐漸離家、上一輩陸續過世等因素,讓家中也囤積大量不屬於自己的東西。

相信你一定聽過近年來相當流行的「斷捨離」整理術,由暢銷書《斷捨離》(新・片づけ術「斷捨離」)作者山下英子推動,提倡丟棄的概念。

這三個字分別代表「斷絕不需要的東西」、「捨棄多餘的廢物」和「脫離對物品的執著」。

這三個字原本源自於印度瑜伽中的斷行、捨行和離行,意指切斷欲望、捨棄執著,以及學會放下。

近來除了斷捨離風潮,也陸續延伸出許多新概念,像是日本推行的「老前整理」概念,倡導者阪岡洋子因親眼見到許多老年人的家被雜物淹沒,

發現許多人其實想整理,卻因體力每況愈下而力不從心,所以建議大家在變老前務必重視整理這件事。

落實極簡生活

現今也興起了「整理顧問」,專門為無法自行整理的顧客提供建議。

另外,還有源自英文極簡主義者(Minimalist)的中國「極限民」和日本「極簡主義者」。極限民和極簡主義者只是形容詞不同,生活方式都是拋棄過去的儲物迷思。

單身者透過挑戰極限,捨棄可有可無的東西,奉行「減少再減少」的原則,只擁有極為少數的私人物品,藉由極簡為生活帶來另一種富足。

至於「幸福指數」一向居於世界排行前幾名的北歐各國,也推行北歐式極簡生活,強調「Lessismore」的價值觀,崇尚極簡生活,只在家裡放置最基本的生活用品。

在家點上浪漫燭光,把重要時間用來與親友聚會聊天、享受美食美酒;平時則散步欣賞鳥語花香,充實地活在當下。

無論這些概念來自何處,無不一再告訴我們同樣的訊息,過去追求物質至上的想法已然改變,

當我們被過多物質束縛與制約時,當然就沒有心思追求真正有意義的生活。

-「有空」不會自己找上門-

整理是一門大學問,雖然心中明白斷捨離的重要,但我們畢竟是凡人,很難一步就做到位。唯有認真思考自己想過什麼樣的生活、為什麼丟不掉東西、為什麼選擇留下物品,對症下藥才有機會真正改變。

沒能動手整理大多是因為太忙、沒時間、懶惰、太煩,或是不知道究竟該如何整理起。自認沒有時間的人,有可能是真的太忙或只是心情上沒有餘裕,所以遲遲沒能著手進行。

至於懶惰或感到煩躁的人,大多是對整理感到恐懼,所以一拖再拖。

也有些人則是因為不懂為何需要整理,也覺得沒有必要,認定即使整理了,最後還是會變回原來亂七八糟的樣子。

你屬於哪種類型的人?執著過去?逃避現實?還是擔心未來?或者混合以上幾類?執著過去的人通常念舊惜物,善於保留回憶,留下的東西大多是信件、賀卡、獎狀、相片和禮物等。

對他們來說,一想到要丟掉具有紀念價值或曾經擁有的幸福時光,會開始猶豫不決,尤其是跟初戀相關的東西,更捨不得丟掉。

若要他們丟掉別人送的禮物,常會覺得過意不去,不願背棄了對方的好意。

現代人每天都很忙碌,在家的時間反而比較少,遇到該整理時,總喜歡逃避、拖延,特別是單身者,身旁沒人催促,會覺得拖延一下無傷大雅,或心想等有空後再來整理。

平時忙於工作的人通常喜歡藉由購物自我犒賞,久而久之,堆了一堆根本沒用的東西。再者因為當初是花費大筆金額買下,根本無法狠下心清掉。

別為了不知道的「未來」困住「現在」

擔心未來的人總是覺得「可能會用得上」,所以常會藉由留下東西讓自己安心:相信書架上的一堆書總有一天會看;沒穿過衣服總有一天會穿;為減肥而買的健康器材總有一天會用。

我們常卡在想像中的時間,因而自我設限無法捨棄物品。

例如,單身者為了證明自己的魅力,即使分手了依舊留下過去的情書、禮物,

但遲遲不願意處理,也代表對過去戀戀不捨。

很佔空間的信件、賀卡和相簿等,也可以採用數位保存的方式節省空間。

物品的價值不需要執著於物品本身,下定決心捨棄,依舊能留下美好回憶。

至於習慣逃避現實的人,總是希望「有空」或「明天」再來整理,但這一天永遠也不會到來。

習慣藉由購物減輕工作壓力的人,卻因為沒有使用機會而束之高閣,結果反而將生活空間都讓給這些無用的物品。

其中最大的問題來自看不清自己究竟是因虛榮心而購物,還是為激勵自己更上一層樓而做的投資。

例如,為減肥而買的運動器材,結果因為沒有同伴互相鼓勵,使用一兩次就變成裝飾品,放到角落生灰塵。

不但讓空間變得擁擠,一看到它更提醒自己浪費錢卻沒減掉一丁點肥肉的經驗,心情變得更低落。

更不用說覺得有趣而買下的鬆餅機、榨汁機等,或一時好奇而亂買的東西,還有因為貪小便宜而多買多拿的東西,像是買一送一的紀念杯、購物滿額送的鍋碗瓢盆等,其實單身的人根本用不上這麼多東西,這些都是導致雜亂的源頭之一。

無論是因為貪小便宜、一時著了贈品的魔,還是為滿足某個根本不存在的「未來」,留下來的這些物品反而造成了「現在」的困擾。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