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主播跨洋辯論背後,傳遞了三個非常重要的道理
(一)
「就稱這是主持人的戰鬥吧!」(Call it the battle of the anchors.)
這是紐約時報一篇報道的第一句話。
戰鬥,那火藥味就太濃了。我更傾向於認為這是一次辯論,或者更準確地說,就是一次交流。
尤其當其中一位主持人是劉欣的時候——一位我很熟悉的師姐和朋友。
記得我們上大學一年級的時候,大學二年級的她,就從27個國家的37名選手中脫穎而出,獲得國際英語演講比賽的冠軍。
非常不簡單,要知道,那是在和全世界的競技,不少對手的母語就是英語。
按贊本專頁獲取更多環球課題==》 環球課題
還必須交代一點,非常榮幸,我和她不僅僅是同行,還是同一個大學同一個學院同一批老師教出來的學生,只是她的外語天賦和勤奮,永遠是我們學習卻追趕不上的目標。
所以,看到福克斯女主播特麗什·裡根(Trish Regan 翠西)和她要辯論的消息後,第一反應,就是翠西小姐要輸了。
原因很簡單:
1,從道理上她就輸了。中美的事,大家都清楚本質是什麼,真相是什麼。
2,從情緒上她也輸了。翠西的那種張口就來的颱風,真要公平辯起來,漏洞太多。當然,前提是公平。
3,從語言上她也輸了。一位中國女主持,用對方的母語來辯論,這本身就是中國人開放和智慧的表現。
事實結果也如此。剛才看了,比如一開場,翠西在介紹劉欣的身份時就搞錯了。劉欣馬上進行了糾正。
翠西有點尷尬。不了解情況,張口就來,這顯然是一個漏洞。
雙方你來我往交流了一番,翠西總體保持了風度,劉欣更沒讓人失望,解釋了諸多外國人誤解的問題,如智慧財產權保護、關稅稅率、國有企業等等。
比如,她說:
如果通過雙方互惠互利相互學習的目的的話,你願意花錢去買我們的智慧財產權,那我認為沒有任何問題,為什麼不呢?我們可以互惠互利,就我個人來講,我之所以學英文,因為我有一個美國的老師,我跟美國的朋友去學。
確實有人說中國已經變得如此之強大,為什麼中國不能像一個成人一樣長大點呢,對於我們來講我們中國並不是一直想成為弱小的國家,我們也想變得強大,但是真正的目的是你到底怎麼去定義發展中國家。
我最後欣喜地看到,翠西也強調了,貿易戰沒有好處,對誰都沒有好處。
這顯然同一些美國政客的的論調很不同。
而且,翠西也說了,大家要雙贏。
這不正是我們的主張嘛!
這就是交流的成果,有點出乎意料,不打不成交吧!
(二)
撇開大道理,這場很有意思的辯論,總讓我想得很多,傳遞了三個淺顯但重要的道理吧。
道理一,學好外語真的很重要!
記得每隔一段時間,網絡上總有一股論調,什麼外文不重要,外語系學生不行,乃至引申出因為學外語出身某些外交官不行,等等等等。
好像劉欣還多次在朋友圈駁斥過,我也深有同感,不僅僅我也長期學過但沒學好外文。
作為曾經的學生,我理解機械學習外語的痛苦,我也理解很多人學了很多年但卻說不出口的痛苦。但你以為學習外文就是學習幾個單詞?你以為學外語就是能說幾句外國話?
那就太傻太天真了。語言是一種文化的最重要載體,掌握了語言,就能更深入地了解對方的文化,進行更卓有成效的交流,形成更理性高質的判斷。
在國外工作很多年,不會外語真的寸步難行。這是交流的基礎,你能想像一名外交官,不懂對方語言,就能了解對方的文化,就靠幾句中國話,就能讓外國人心悅誠服?
以和劉欣同一個系畢業的沙祖康為例,沒有對外語的嫻熟掌握,能有他日後讓人稱道的外交功力。
事實上,沒有對英語高度嫻熟的掌握、精準的評論,劉欣不可能引起翠西的關注,也不可能有這次約辯,也不可能胸有成竹進行交流。用對方的語言,最終說服對方。
相比之下,很多美國人現在只懂一門語言,但很多中國孩子卻至少還掌握一門外語,誰的眼界更大?這何嘗不是中國人更開放的表現?
當然,我也希望,有一天,全世界都能說中文,辯論都可以用中文。但這畢竟是夢想。在當下階段,要對外交流,學習外語還是非常重要,尤其是當你踏出國門時。
學好外文很重要,不要誤導了孩子。
道理二,理性智慧很重要。
辯論,氣勢很重要;但更重要的,還是理性智慧,需要事實和證據。
正如林肯所說:你可以一時欺騙所有人,也可以永遠欺騙某些人,但不可能永遠欺騙所有的人。
事實上,這次辯論之所以發生,就是因為劉欣的理性,戳中了翠西的痛點,她需要一場辯論來挽回些顏面。
翠西也意識到了自己弱點,在辯論前夕,還特意轉發了一篇題為《福克斯主播準備在與中國同行的貿易戰辯論中擺事實》的報道,並且強調,這場前所未有的辯論中,將證明自己「事實勝於雄辯」(sling facts, not mud)。
確實,事實勝於雄辯。所以外交部發言人陸慷談及此事時也說:我和大家一樣關心,希望大家都看一看……你知道咱們中國有一句話嗎?真理越辯越明。
真理越辯越明。所以,我們看到了一些微妙的轉變,比如翠西對雙贏的認同,對貿易戰兩敗俱傷的認同。
憤怒,不會贏得對方尊重;理性,讓人更明白你的自信和底氣。
第三,對外傳播的極端重要性。
過去有很長一段時間,我一直在國外工作,從中東到美國。有的時候,很焦慮的一點,就是明明在中國是莫須有的事情,但很多外國人就是信以為真,拿出來批評指責一番。
我總覺得,正確的批評,我們當然要虛心接受;但莫須有的指責,卻真的有損國家形象和利益,也是我們中國人無法接受的。
但為什麼外國人就信以為真呢?
背後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媒體的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
各種原因,也包括語言的原因,導致全世界的傳播格局,西強東弱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中國很頭疼,很多發展中國家同樣煩惱。
一些西方媒體的選擇性甚至歧視性報道,加劇了這種不平衡。比如這幾天,相信國內都知道,聯邦快遞將華為的包裹「誤送」到了美國;但美國人很多不知道,因為主流媒體基本沒報道。
這也難怪普通外國人不了解實情。套用任正非的句式,要怪就怪西方媒體,不要怪西方老百姓。
這就需要中國媒體發揮更積極的作用。用領導人的話說,要用好國際化傳播平台,客觀、真實、生動報道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傳播中國文化,講好中國故事,促進外國觀眾更多更好了解中國。
劉欣的這一辯,時間很短,但毫無疑問,已經成為中國對外傳播的一個經典案例,起到了可能1000個報紙版面、1000個小時廣播電視,有時想起旦起不到的特殊效果。
這就是新時代的傳播。抓住時機,果斷出擊,有理有據。中國對外傳播在嬗變。
但這更需要高素質的媒體人才,在對外傳播中,尤其需要嫻熟的外語能力,以及對外國文化的充分了解。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劉欣的出現不是偶然的。
兩位女士的辯論或者交流,只是一個開始,未來的博弈還很長,為劉欣師姐喝彩,果然是好樣的!
個人觀點,不代表任何機構!
本文轉自微信公眾號「牛彈琴」(ID: bullpia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