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粽葉時,很多人用「錯」了水,難怪粽葉不綠還不軟

端午節的腳步聲越來越近了,大家又有一個小長假了。不過高三的學子,今年跟端午節放假撞在一起了,大家放假,他們考試呢!這對他們來說也是很好的,考完試就可以放鬆了。端午節是我們國家的傳統節日,也有傳統的吃食粽子。

粽子是用粽葉包裹糯米而成的食物,各地的飲食習慣不一樣,所以也是有不同的做法,形成了南北風味,粽子的口味也是不一樣,分成了咸粽子跟甜粽子。現在很多人都喜歡自己在家包粽子,不僅更乾淨而且還可以增加家人的感情,大家一起包粽子,也是很有意義。

不過自己在家包粽子,也有些人會抱怨自己包的粽子不好看,粽葉不綠,看著就沒什麼食慾,外面賣的粽子,包的都很好看,葉子也是很青翠,讓人看著就覺得很不錯。其實粽葉也是很重要的一步,很多人都不知道煮粽葉的時候是冷水還是熱水下鍋,弄錯了,粽葉就會不好看也不軟!

很多人覺得煮粽葉沒那麼麻煩,直接拿去煮就行了。其實粽葉沒弄好,也是會影響包粽子,因為粽葉不軟的話,那麼包粽子就會比較難,糯米那些很容易漏出來,這樣包不好形狀,有些煮著破了可能水會滲進去,這樣粽子就不好吃了。

粽葉我們應該先加食鹽浸泡5小時,這樣粽葉才有有韌性。然後煮粽葉的時候,在水中加上食鹽,等水開了之後,才把粽葉弄下去煮,並不能冷水下鍋。粽葉煮上10多分鐘,然後好了之後,不要著急撈出來,浸泡10多分鐘,把葉子撈出來用清水沖洗,這樣葉子就是又綠又軟,很好包!

很多就是做錯了,冷水下鍋,這樣粽葉會慢慢變黑,韌性也會慢慢沒有,所以大家一定要記得,不要冷水下鍋,煮粽葉我們應該熱水下鍋。這樣煮出來的粽葉才會又綠又好看!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