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華為沒在怕 台積電有秘密武器

當川普在台灣時間5月16日清晨,宣布對華為祭出出口禁令;台積電在17日喊出:將繼續出貨華為。成了華為主要供應商中,第一個喊ok的大企業。

做事向來謹慎的台積電,為何敢第一個跳出來「力挺」?大家議論紛紛:「(它)憑什麼自認合法?」

這次,各大科技廠能否繼續供貨華為的評估準則之一是,台積電幫華為旗下IC設計公司海思代工的晶片中,所用的美國技術是否超過25%。寰瀛法律事務所執行長李立普分析,晶片製造過程中,技術比重該怎麼量化?不只細節多,還有不小模糊空間,難度頗高。

據商周獨家掌握的簡報資料,台積電真的是「有練過」!才敢大膽開綠燈。

先看看其他企業的反應速度。比台積電晚2天,5月19日,Google、英特爾、高通等企業,才內部告知員工,不再對華為供應關鍵零組件或軟體。

之後幾天,安謀、美光陸續加入喊停。東芝則是直到5月23日才宣布,終止對華為出貨零組件,但當天稍晚卻態度大反轉,決定恢復。

當多數供應商都對華為踩煞車,台積電敢高掛綠燈的理由是:「內部做過評估,國外的法律事務所也幫我們看過,結論是我們沒有超過25%。」台積電代理發言人孫又文解釋,使用美商設備不算,使用美國材料、使用EDA(電子設計自動化)才算。

台積電能這麼快確認比率低於25%,歸功一套內部發展超過10年的出口管控系統(Export Management System)。

根據台積電簡報資料,這套系統由時任台積電法務長的美籍律師杜東佑領軍建立,成立層級極高的出口管制委員會,由法務、晶圓廠營運、研發、行銷與業務、採購、人資等6大部門最高主管參與,每年至少開一次會,並且要求經手相關業務的員工,每年至少必修一次訓練課程,如有員工違規,最嚴重處分是免職。

「他們的想法滿不錯的,管制系統的結構很像洗錢防制流程,」李立普分析,台積電主要將管理分2類,一是看產品類型,一是看客戶行業別與所在國家,建立自動追蹤、警示、封鎖的機制。

「台積電(當時的)法務長是美國人,將美國的出口管理這一套,搬到台灣來,」普華商務法律事務所副總經理張馨雲分析,台積電顯然給予法務很大權力,去統整所有部門。

曾任神達電腦法務長的台灣科技產業法務經理人協會理事長阮啟殷透露,以台灣科技公司的法務人員編制,不可能管到汙水排放標準、進出口管制等多如牛毛的法規,通常只有主責部門的員工才清楚細節。常見的做法是,當進出口部門有管制品等疑問時,找上法務,法務才請美國律師幫忙釐清。

根據台積電簡報,系統上路後,台積電製造完成、申請出口管制許可的晶圓片數量,已從2009年的約數百片,到了2013年以後,每年皆40萬片起跳。

10年的計算經驗,每一筆資料皆滴水不漏記錄下來,因此,華為事件一爆發,台積電的反應速度稱冠全球!

其實,早在2016年,此系統就曾拿下國際貿易法務期刊《World ECR》頒發年度大獎──最佳出口管控法規遵循團隊獎。

只是,現在美國加大出口管制力道。縱使台積電這套機制過去運作順暢,未來是不是仍可能誤踩雷區?

「我們最近的美國案子,雖然無關貿易戰,但美國合作律師已經明顯感覺到,司法部態度變得很嚴格。」李立普透露。

但他分析,依照美國出口管制法規,若要主張產品裡來自美國的技術不超過25%,必須繳交申請文件,顯然台積電已交白紙黑字,不至於突然被找麻煩,等到哪天審核被拒,再停止供貨華為也不遲。

一個好的風險控管系統與意識,是企業應變力的必要組合。後續,身處中美對峙的緊張氛圍中,台商雖難如台積電般擁有龐大法務資源,但你越正視規範,你的勝算與反應速度,就會比對手多且快!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