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歲也來得及 他靠高股息低波動,退休後月領七萬
五十三歲的模具廠師傅老許,就是透過這樣一段過程,才戒掉了自己半生信奉的呆儲蓄與呆資產理財邏輯。
老許目前在新北市樹林工業區上班,家住新莊,月薪實領約七萬元,老婆長年幫人帶小孩補貼家用,目前月收入3.4萬元。一個月收入10.4萬元的家庭,理應日子過得頗為愜意,但因生了三個小孩,其中兩位分別就讀大三與大一,最小的就讀高二,正值開銷最大時期。
老許與老婆雖然克勤克儉,但家中食指浩繁,以致手頭上
存款有限。目前在新莊擁有一戶45坪的電梯華廈,市值1400萬元,尚餘房貸約141萬元。手上有約151萬元的股票與基金,其中股票大多是中鋼、台塑、長榮海運、第一金控等營運穩健的大型傳產股。至於現金部位,則約有77萬元。
老許的大女兒說:「老爸最大的煩惱,在於退休後怕錢不夠花。爸爸的勞保年金加上媽媽的國民年金,兩人退休後可領到近四萬元,日子雖勉強過得去,但爸媽很擔心其中哪個人倒下需要請看護,會連累到孩子們。」
老許與老婆之前為了省錢,除了一筆即將到期的郵局儲蓄險100萬元之外,也沒有其他保險。大女兒想幫父母親買
長照險,被父母親嫌貴,就一直擱著了。「爸爸一生為了家庭日夜操勞,加班跑第一,沒加班還會生氣,他常說退休後要去做看守工廠的保全,叫我們不必擔心。但是,爸爸有高血壓,退休後還不能享清福,能不能建議我們該怎麼做?」老許的女兒憂心地說道。
看出老許的迷思了嗎?一個氣力漸衰的大叔,為了提高退休的財務安全,他第一個想到的辦法,竟是他手上最弱的一張牌—勞力資產。
老許的迷思在於,他忽略了手上有一張極具威力的好牌—資本資產。他有一張即將到期的100萬元儲蓄險保單、價值151萬元的股票與基金,以及一戶淨值高達1200多萬元的房產。
如果進行金錢整理,他會輕易地發現,自己的資產負債表呈現出極端健康的財務體質,損益表上也沒有入不敷出之虞;但最弱的一環,就是資產創造生息的能力,也就是欠缺「用錢賺錢」的布局。
高報酬配低波動投資組合
可加速累積退休金 五十幾歲才做都還來得及
對於具有一定投資素養的老許,知名財經作家林奇芬建議,可考慮「借低利,買高報酬理財商品」加速累積退休金。
她分析,老許可整合自己手上既有的股票、保單與不動產,投入以高殖利率金融股,或高股息ETF(指數型證券投資信託基金),搭配固定配息型基金所形成的投資組合,並以整體年報酬率五%為目標。這樣,每月要額外多領二至三萬元退休金並非夢想,而且即使五十幾歲才做都來得及。
假設老許能從現有約150萬元投資部位,加上儲蓄險100萬元,再向銀行借150萬元理財型房貸,整合出400萬元,投入年孳息5%的投資組合,每年股息再投入之外,也再額外投入10萬元。經試算,10年後,即老許63歲,這個投資組合不但可成長至738萬元,每年還可領息37.4萬元,等於每月可領3.1萬元。
這筆錢,加上老許夫妻的政府退休金四萬元,退休後的夫妻應可達到「周休七日」,還「月領七萬」的清閒退休生活。
陳政毅提醒,事先的風險評估與規畫功夫要先到位。他估算,額外向銀行借150萬元後,老許負債比為16.8%,處於安全水位;家庭融資比率為43.1%,也屬合理。最重要的是,用房子額外借150萬元,20年期攤還本利,每月約繳八千元。這筆錢,老許用即將到期,原本每月須繳的1.3萬元郵局儲蓄險保費支應,即綽綽有餘,「只要老許不再繼續買儲蓄險的話。」
然而,老許這樣做並非沒有風險,他手上資本資產可能遇到另一波金融海嘯,或者市場大動盪而貶值。這種風險有一個專有名詞,叫做「波動風險」。林奇芬建議,降低波動風險之道,在於從投資組合中適度加入一些低波動的成分。
所以,她建議老許不要全買股票,因潛在報酬率高,波動風險也特高,未必熬得住!「在組合中搭配一些ETF、基金、債券型商品,犧牲一點報酬率,但會平穩很多。投資先求安全、再求賺,這對一般人來說很重要!」林奇芬強調。日子過得頗為愜意,但因生了三個小孩,其中兩位分別就讀大三與大一,最小的就讀高二,正值開銷最大時期。